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哥德巴赫猜想

时间:2015-04-03 11:29:49      阅读:16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哥德巴赫猜想

<span style="font-size:14px;">世界三大数学猜想编辑
即<span style="color:#FF0000;">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span>。
费马猜想的证明于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完成,遂称费马大定理;
四色猜想的证明于1976年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Kenneth Appel)与哈肯(Wolfgang Haken)借助计算机完成,遂称四色定理;
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于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题面简单易懂,
内涵深邃无比,困扰了一代代的数学家。

哥德巴赫猜想
猜想:
史上和质数有关的数学猜想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了。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之和(如:4=2+2);
二、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质数之和(如:7=2+2+3)。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

</span>

程序验证(在一定范围之内,int范围)哥德巴赫猜想: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素数) 
int isPrime(int num)
{
	if(num<=1)
	{
		return 0;
	}
	else if(num==2|| num==3)//2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3是素数中最小的奇数,素数中除了2其余都是奇数 
	{
		return 1;
	}
	else
	{
		int flag=1;
		for(int i=2;i<num;i++)//i<num可以改写成i<=num/2 
		{
			if(num%i==0)
			{
				flag = 0;
				break;
			}
		}
		return flag;
	}
}

//判断是不是偶数,因为程序要求一个偶数可否由两个质数组成,前提是输入的是偶数 
int isOu(int data)
{
	if(data%2==0)
	{
		return 1;//偶数返回1 
	}
	else
	{
		return 0;//奇数返回0 
	}
}

//主函数 
int main()
{
	int data;
	scanf("%d",&data);
	if(isOu(data)==0)
	{
		printf("输入的不是偶数!\n");
	}
	else if(data==2)
	{
		printf("输入的偶数必须是大于等于4!\n");
	}
	else
	{
		for(int i=2;i<data;i++)
		{
			if(isPrime(i)==1&&isPrime(data-i)==1)//判断是不是都是质数,那个==1可以省略不写,默认就是1 
			{
				printf("%d=%d+%d",data,i,data-i);//分解的两个质数相加为data 
				break;//找到一个就跳出循环 
			}
		}
	}
	printf("\n");
	return 0;
} 



哥德巴赫猜想

标签:哥德巴赫猜想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2110719/article/details/44850555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