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前言:
做项目的时候经常会这样的体会:我的代码实现需求了,代码重用性也可以。由于前期需求分析不彻底,只考虑到一种情况,做出来的东西给用户测试的时候,发现又需要改动,这个时候又会觉得前期的设计太过复杂,改动也比较麻烦。当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分析不彻底,或者对业务敏感度不够。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的核心是封装变化点,由于没有察觉到业务变化点,也就无法封装变化点。基于这个问题,我总结的方法是(1)多考虑用户的潜在需求 (2)无法感知用户潜在需求的情况下,代码设计尽量简单,不要做过多设计和封装,在重构的时候再做代码结构设计。当然这是题外话,下面是项目开发中一个小的需求场景。
需求描叙:
现在项目有一个银行卡对账的功能,主要是从银行那边拿到银行卡对账单(不同银行对账单格式不一样),需要跟系统的刷卡数据进行对账,需要对账的关键字段是已知的。已知一个项目只会有一个银行账单类型,我们希望实施的时候只需要修改配置即可实现当前业务。
需求分析与设计:
对账主要做两个工作(1)读取对账文件,并导入数据 (2)做对账操作。根据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封装变化点。在这个业务中,银行对账单格式会不一样,不同的格式的对账文件需要转成目标格式。就是需要对"格式转换"这个操作进行抽象。这里想到策略模式,策略模式就是对算法的抽象。下面是策略模式UML图:
接下来是处理对于策略的选择我们需要做到可配置,就是创建对象的时候能做到类似于Ioc容器那样动态配置。由于当前系统没有用到ioc容器,所以引入ioc容器有点杀鸡用牛刀的味道,用反射工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反射工厂模式我就不多说了。
关联模式比较:
在这里顺便比较一下策略模式跟代理模式(下面图片是网上找的):
相同点:
(1)都有另外一个对象的引用(从字面意义上说,都有代理的意味,其实就是有一个组合关系)
区别:
(1)代理类和实现类做的是同样的事情,需要实现相同的接口。
(2)策略模式的重点是对算法封装,左边是一个管理类,管理类的类似一个适配器,实现对接口的转换(当然左边不是重点)。
上面是个人理解,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欢迎拍砖!!!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owman/p/441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