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医疗时鲜(Running)资讯(ZSSURE):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

时间:2015-04-13 00:25:33      阅读:20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互联网医疗

背景: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新的互联网经济概念,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组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从最早的电商、在线旅游、餐饮,到如今的出行,滴滴、快的、Uber,日常交通出行正在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未来的蓝图大到不敢想象。待一切缓和后,终将如网上购物般稀松平常,在经历了一波烧钱流过后,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也已逐渐趋于平衡态,低价已不再是吸引用户的利器,大多再向整个产业链渗透,希望通过优化链条、提升用户体验入手,在行业内站稳脚跟。这就像总理所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
众多领域,互联网已逐渐凸显其强大的颠覆力,然而在关乎民生的“医疗”领域,却刚刚起步,且行动缓慢。此前众多媒体和机构整理过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融资排行榜,我们看到的更多的都是资本方在未雨绸缪,为未来抢占先机,实际上却未曾见到有竞争力、或者未来会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互联网医疗前景到底如何呢?

互联网医疗是否是泡沫:

在一个新兴行业出现之前,资本总是躁动的,当下人人都在问“我是不是也要搞互联网医疗?”线上分享、线下沙龙、行业峰会,整个社会都在尝试如何改进医疗领域,如何涉足互联网医疗。还是之前的想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无论如何,关注度的提升对于未来医疗的变革终究是好的。很认同2015年互联网投资最有可能增长的5大领域中Rock Health总经理的看法,

“互联网医疗并不是一个泡沫。包括病人、医生、支付者在内的非常多的人都对当前的医疗状况感到不满。在过去的20年中,先进的科技并没有完全渗透到医疗产业中,现在这个时间到了。我们看到一系列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正在为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有许多很有潜力的公司正在参与其中。”

以自身工作经验(时间很短,免吐槽Σ( ° △ °|||)︴)来看,医院信息化差距很大,医生群体工作方式单一,效率低下,现状亟待解决。身边很多朋友依然会抱怨就医体验差、医生水平低,并未得到满意的治疗。地方政府也在抱怨随着老龄化加剧,医疗费用飞涨。就如同Rock Health总经理所言,病人、医生、支付者都对医疗环境有所抱怨。那么这就说明医疗需要变革,而互联网正式变革的实现工具。

我们的出路:

医生端:

产品来源于真实的应用,医生端的需求,“投入与回报正比例、社会地位提升、人身安全有保障”已然成为当下医生的必然需求。动脉网之前对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等APP在北京医院的使用情况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真实反映了时下医生群体对互联网医疗的看法和态度,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

这张图比较有趣,首先不讨论样本的可信度。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极端:同事推荐占比32%最高;本院软件开发团队0%最低。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医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看似待遇丰厚,技术专业,地位崇高(实则不然)。平日里闲暇时间较少,因此他们的交际圈子多半是同行,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同事推荐”作为主要渠道;
第二,本院软件开发团队在医院的整体运营中一直充当着‘鸡肋’的角色,可要可不要。不要的话,医院评级需要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科以彰显医院信息化实力;要的话又不盈利,舍不得大笔资金投入,遇到问题就外包解决。所以医院信息科完全沦为采购、维修、维护的‘综合网管’的角色。
因此医院内部拥抱互联网医疗先天畸形,影响力甚微。能推动医院端的改进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服务模式的出现而引发的市场竞争倒逼医院改良;另一种是政府引导进行体制改革。作为互联网医疗从业者,对于医院还要持保留态度,短期内不要奢望有所收获。因此要想改变医生现状,应该把握医生实际需求,从医生日常工作生活入手,提高其工作效率才是王道。文章中也给出了医生的几大需求,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

用户端:

患者端的需求最大的应该属“就医体检”和“医保报销”。谷歌风投对于医疗项目的投资策略将目标用户群按照象限划分,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

由图中可以看出,真正解决患者需求的难点恰恰不在于“医疗水平”,当下患者盲目追求大型三甲医院、专家名医的现状是造成自身就医体验差的首要因素。
通过这一点我们需要反思当下互联网医疗创业的火热局势,“笼络名医大家、优质医生资源”永远不能解决大众需求,更不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种跟随患者、满足其追求名医的‘伪需求’ 方式终究会走向死胡同。个人认为对于患者端有两个方面可以做:

其一,面向大众,优化挂号、就诊、复查、缴费等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和就医体验;
其二,面向特定用户,通过技术手段(例如远程阅片、就诊报告自动分析、高端私人服务等等)提供专项服务,满足特定需求。

以上两方面是未来面向用户端的主要发展方向。

政府端:

政府端的首要需求是“控费”。当下医改逐渐放开电子处方、实行医生自由执业、医生去行政化等措施,利于医疗市场化推进,开放的市场竞争会使得医疗费用趋于平衡。正如文章中所言,

如果这样做,会不会造成坐诊费快速上涨而老百姓看不起病?这样医院就没有了公益性。事实上,开放的市场竞争反而不会导致这样的状态。首先,支付方仍然会规定报销的比例,不同的医院可能因为设施差异有不同的服务价格,但医保必须设定一定范围内的比例报销,如果超出很多,要么是病人自理,要么是商业保险报销,因此价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条件好的医院可以有一定的溢价,但价格总体有一个范围,既能体现医院间的差别,又能被支付方接受。比如美国的门诊费用根据商业保险计划的不同在40到80美金之间不等,如果有天价服务,支付方不报销会迫使其回归合理价格,或者直接被市场淘汰。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围绕着电子处方医生自由执业等领域多方已经开始发力,这足以说明医疗领域的市场化即将来临。未来前景大好,但路途会很漫长,让我们拭目以待……

PS:文中图片均截取自引文链接,非本人原创。







作者:zssure@163.com
时间:2015-04-12

医疗时鲜(Running)资讯(ZSSURE):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

标签:互联网医疗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zssureqh/article/details/45016063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