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按作用域分析:
全局变量的作用域是整个程序,局部变量的作用域是声明它的函数
2.按生命周期分析:
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结束于应用程序结束,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结束于函数的结束
3.按内存分配区来分析:
首先内存分为如下几个区: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 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然后看一下他们分别存在哪个区:
全局变量(静态和非静态)、静态局部变量存在全局区;非静态局部变量存在栈区。
下面看一下具体的栗子: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区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区
main()
{
int b; 栈
char s[] = "abc"; 栈
char *p2; 栈
char *p3 = "123456"; 123456在常量区,p3在栈上。
static int c =0; 全局(静态)初始化区
p1 = (char *)malloc(10);
p2 = (char *)malloc(20);
分配得来得10和20字节的区域就在堆区。
strcpy(p1, "123456"); 123456放在常量区,编译器可能会将它与p3所指向的"123456"优化成一个地方。
}
(1)静态全局变量和非静态全局变量
当一个源程序有多个源文件时,非静态全局变量时在所有源文件中有效,而静态全局变量只在声明它的源文件中有效
(2)静态局部变量和非静态局部变量
非静态的变为静态的局部变量后,改变了它的存储区(从栈区->全局区),改变了它的生命周期(从函数结束->程序结束)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runninglzw/p/442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