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2015第16周二人脉

时间:2015-04-15 00:45:04      阅读:12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也许人们早就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看起来和照片中的自己有些不同,但又说不出具体是哪儿不同。似乎,镜中的自己看起来要更加漂亮,而照片中的自己看起来有些陌生,颜值稍低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恰好是自己的镜像,左右相反。不信你可以在镜子前举起左手,但镜子中的自己却是举起右手。而照片中的自己,就是他人眼中的自己。你可以举起左手让朋友帮你拍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你一样是举起左手。

好了,现在我们发现了这两种关于你的图像。但是,仅仅把一个照片做一个镜像处理,并不会改变照片中人物的美貌程度。但为何我们都认为镜子中的自己比照片中的自己更漂亮呢?甚至一些智能手机厂家为自己的手机产品开发了自拍反转功能,让你用手机自拍出镜子中的自己。

这是因为,曝光效应( Exposure effect)。社会心理学家 Robert Zajonc 发现,仅仅在一群不懂中文的美国学生面前,多次呈现一些汉字,而另一些汉字则更少出现。最后这群学生就报告说,更喜欢那些仅仅因为看了更多次的汉字。后续的实验发现,给你拍很多照片,一些进行镜像处理,而一些保持原状。你自己更喜欢那些做了镜像处理的照片,因为你经常从镜子中看到它。而你的朋友却觉得原版照片中的你更漂亮,因为那才是他们眼中经常看到的你。

曝光效应的威力极大,仅仅因为更加熟悉某个对象,人们就会更喜欢这个对象。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个效应,在自己的男神或者女神面前经常出现,混个脸熟。而男神或女神会仅仅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以后,比起更陌生的人,他们会更爱你的容颜。

而广告也是如此,仅仅让某个商品在我们面前多次出现,我们就能更喜欢它而不是它的竞争产品。仅仅因为某个人的名字更常出现,我们就更喜欢这个名字,说不定还会更喜欢这个人。所以,家长取名可别用太生僻的字眼哦。

熟悉可以产生美,而美则能诱发喜欢。也可以是熟悉诱发喜欢,而喜欢使得我们认为某个对象更美。

社会是一个圆锥,每个人都在圆锥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领域的人的距离就是你所处平面圆的半径。只要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触别的领域的人的距离就会更短。三流的投行员工认识三流的演员不太容易,但是投行老总和大明星就可以出双入对。博士刚毕业的学术菜鸟认识一个基层政府科员的难度微大,但是院士可以很方便跟省长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所以,决定你有效人脉的不是你接触范围的广袤否,而是你自身的实力水平。你认识多少人没有意义,能号召多少人才有意义。不是说我每天又认识了谁,跟某某名人 一起吃了一顿饭,哪个女神把微信号给我了我就和他们建立了友谊关系或者形成了新的人脉资源。问题的关键是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与他们站在同一个高 ,即便是不同的领域,也可以肩膀对着肩膀来对话——他是投行MD,我是政府副市长,他是大学副院长,我是电影大导演等等。
圈子内外不重要,实力高低才重要。即便我们和大神处于同一个具备某种特质的圈子——IT圈,娱乐圈,投资圈,学术圈等等——经常一起开会,出席活动,我们还是没有机会跟他们形成真正的友谊,建立稳定的联系,遑论“人脉资源”。原因就是大神只看得到同一高度的大神,我们还处于大神的俯瞰视线之外。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上午围观了成龙新片发布会现场,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又能怎么样呢?即便是你四处发朋友圈,水微博向着世界描述你和成龙,马斯金,李泽楷等等多么多么熟悉,但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向成龙要签名成龙保安依旧会拦住你,马斯金也不会给你写推荐信, 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太弱,以至于都没有资格用共同特质向牛人抛出友谊的橄榄枝。就算是我们在腾讯工作天天见到马化腾,马化腾跟我们见面聊的都不如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卫贝克汉姆多;哪怕韩寒的每个微博我都留言点赞,韩寒想找人吐槽一下媒体二缺也不会想到我的。即便你是陕西富平人(习书记家乡),而且清华化工系毕业,而且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习总书记出去喝杯酒也不会找你……
所以,对于我们广大弱逼来说,盲目的“拓展人脉”,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加入各种“微信群聊”的意义真心不大,其效果远远没有集中精力让自己成长起来更有效。比起四处给牛人跪舔,处心积虑经营一些吹弹可破甚至虚无缥缈的“人脉”,倒不如自己成为牛人中的一份子或者起码与牛人所处的水平更接近来得更实惠。
前几天看到一个节目,是马云对话周星驰。一个是喜剧之王,一个是电商大鳄,照样谈笑风生。两个如此看似无关的人聚到一起聊得来不是因为他们交情多少年或者共 同语言有多少,而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各自领域顶峰的男人。天下高手想聚在华山之巅一起指点江山,吃吃喝喝,打打闹闹的前提是你能够在兵器谱上有一号。想参加武林大会,你想喝侠客岛的那碗“腊八粥”,你就得先混个掌门当当。
记得一位朋友狂粉黄晓明,某次机会见到本尊连签名都没有要。我好奇问“哥你咋回事?”此哥说:“就是电话都要了,有意义吗?现在的我没事骚扰教主,以后教主到哪拍戏也不会告诉我,只会把我拉黑。倒是不如以后去了投行,发达了跟他合作投资。”然后他补刀:“每当看到四处坐着火车追着黄晓明跑的粉丝们,我就想劝一 句:孩子,回去努力当上青岛市公安局局长什么的,保护好教主老爸老妈,你还愁教主跟你不熟?”
那么友谊是不是一定要以实力为基础?不一定,毕竟友谊是由不同的原因成就的。各方面差距大的友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密集的存在着。但是,以“经营人脉资源”为 目标的功利性社交,一定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你想跟大家称为相互照应的“一家人”,那得先走进“一个门”,前提是咱得有能力跨过“门槛”。
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走向更强”才能赢得友谊和维系友谊?也不一定。毕竟友谊这种美好情感的产生和维系方法多多。但是很确定的是,没有比“走向更强”能够更有效地维系功利性的“人脉”了。想跟百万富翁维系“人脉”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成为亿万富翁。
人脉的杠杆能力
那么是不是所有有目的性的“人脉”和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友谊的关系呢?额,跑题了。插一嘴,也不一定。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交必然是以利益持有者之间的议价能力为基础的。你什么价位,你就什么找什么价位。至于是否有人具备“杠杆能力”,凤毛麟角。如果日后随着接触增多,共鸣增加,升华为无 关功利的生死之交也说不准。
由此来看,做一个招蜂引蝶的交际花多么的无意义,他们苦心孤诣的“人脉泡沫”多么一文不名。每天痴迷于穿梭地铁来听各种讲座,推杯换盏结交各种“名人”,熬夜通宵参与各种微信群聊等等用青春在刷存在感的交际花们,实际上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与其汲汲于那些伤身体又没效率的应酬,还不如看两本书,锻炼身体,陪陪父母老婆孩子。
“交际花”们错把“认识”等同于“认可”,错将手机通讯录等同于“及时雨”。喝出胰腺炎换下来的“朋友”,未必比得上几篇SCI的效力;有微信群里生龙活虎的精神头,不如用来琢磨琢磨让自己资产升值。殊不知,草率的结交唯有脆弱的关系,所谓的“人脉”不过是呵呵一声。今天还一起喝的 五迷三道一起称兄道弟,第二天公交上打个照面心里在想:“这孙子谁啊?哪见过。”当某交际花为多参加了一次舞会又扫了几个牛人的二维码而沾沾自喜的时候, 牛人正走在“更牛的路上”即“甩开交际花的路上”。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只要不断进步,每个人自然就会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真朋友结识和也会拓展和聚集一些可以发挥实际作用的“人脉”。大家现在充实自我都还来不及,何必急于拓展所谓“人脉”。毕竟,50元的人民币设计的再好看,也不如100块更招人喜欢。

2015第16周二人脉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oit8791/p/442729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