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功有三个必要条件:
1.下决心做一个成功的人。
2.坚持不懈的毅力。
3.学习成功的方法。
一、如何使成功具有“必要性”
一个人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决心。衡量决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究竟是“想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
“想”与“要”仅一字之差,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世界上大多数渴望成功的人,就是因为这一字之差、而没有成功。
“想”,是随意的、想当然的,盲目的和非现实的。它至多只是一种向往或一种侥幸心理。“想”成功者,其目标要么游移不定,要么好高骛远,不着边际,因而很难整合现有资源,很难有计划、有方法;要么迟迟不动,要么行动不坚决、不彻底、不持久,一遇挫折,立即为自己找个“本来就是想想而已”的借口,下台了事。
而“要”则全然不同,它是明确的,有目的和现实的。“要”才会检讨自己,改变自己,创造条件,适应环境要求。“一定要”,才能获得深刻的驱动力,而不顾任何艰难险阻,义无反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虽说成功的欲望与生俱来,但无情的现实已把它打入潜意识深处的“冷宫”。人们对成功茫然了,麻木了。
牛顿第一定理说,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人也是一样,具有安于现状的倾向,即惰性。
要重新唤醒成功的欲望,从潜意识上升到显意识,就得下“一定要成功”的决心。
“一定要”不会凭空而起,决心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因此,必须为成功找一个理由。
这个理由越充分越刻骨铭心,成功的决心就越大,意志就更坚强。成功才有必要性,付出才可能持久。
但是,这个理由不可凭空捏造。
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平等,与种族主义坚决斗争。坐牢27年,斗争一刻没有停止过。最后他成功了,成了南非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说之所以为民族自由和平等挺身而出,“并不是受到神谕或一时的灵感和心血来潮,而是因一千次的眼泪、一千次的屈辱、一千次的绝望和痛苦!”
人的思想意识,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
伟大的孙中山和伟大的鲁迅,最初都是学医的。他们本来基于一个相同的理由,想在医术上成功;但后来,又都找到了另一个“成功的理由”,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一个成了民主革命的先驱,民国大总统;另一个成了世界闻名的大文豪。否则,他们最多只能成为好医生。
——摘自《做自己想做的人》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igBigLiang/p/443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