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时8个小时,终于读完《构建之法》的6到7章了,说真的软件工程的书真的很抽象,并不是特指这本书,而是涉及软件的书都很难懂,但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采用了“对话式问答”,一问一答的形式更能让人记住遇到某一情况怎么处理,或者是采用这种做法会有怎样的好处和弊端。
第六章的“敏捷流程”与一开始的理解不同,没看书之前以为只是说一个软件开发团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秉持“快速、有效”的合作理念,一起为团队努力。看完后才知道“敏捷流程” 是指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敏捷流程”,例如流程、流程的问题和解法等,而作为一个敏捷的团队又应该怎么做。敏捷不是万能,有时候也会出现很大的错误像用敏捷的方法开发登月火箭控制程序,挂了很多宇航员。这时候就要求不同的思想。
第七章是介绍微软公司的MSF,这让我们对微软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原来微软采取这样的理念。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微软产品,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那时候只是知道微软是一个很强大的软件公司。之所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公司,功劳在于微软的MSF,而MSF中的基本原则又是很多IT行业者的追求,想必所有IT者都以进入微软为目标吧。
第七章的7.2.3的充分授权和信任(P124)中曾说过MSF的团队模型是网状而不是层次结构,虽然一问一答中解释了网状模型的好处,但我还是有一点不明白,就是我可以不可以这样理解网状模型,一是指团队间每个成员的平等性,就是不存在约束性,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前景努力的,那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既然大家的目标一样,要是存在一些打酱油的怎么办呢?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就需要一个上级来约束这些成员呢?而层次结构恰好有这个功能,可不可以将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相结合,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而且又能将团队利益最大化。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henruting/p/444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