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教育杂谈

时间:2015-05-05 19:40:14      阅读:23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2015-05-05 雷震子 《跨界杂谈》
跨界杂谈 技术分享

《跨界杂谈》一书的连载 ,聊所有可以聊的话题,包括: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管理、IT、云计算、90后、心理学、人力资源、等等在线书稿也会刊登于此供大家拍砖。

技术分享

孔子

提到教育,首先得回顾一下教育的历史,大家最先想到的一位大牛,那就是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其提出的教育体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孔子之后就直接到近代了,孔子代表的儒家教育体系之所以被流传了几千年,关键是得到了背后历代皇帝的支持,即古代集权体系的官方需求。

蔡元培

到了近代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家,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蔡元培,创立了民国时代崇尚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教育体系,在这个教育体系下,可以说在民国时代人才辈出,其建立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一直影响至今。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民国相对前后两段历史,昙花一现。这是错误的。教育的成败与影响力不以教育历史长短论英雄,而且民国时期的教育制度在台湾得到继续发展和延续,并未断裂和消失。

苏式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去除文革也有近20年的时间),采用的教育体系是苏式教育体系,当时苏联斯大林当政,苏式教育体系的特点是高度集权式、计划式教育。看了一些文章评述,苏式教育体系是为当时大规模工业生产服务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全部为国家计划服务,计划你做啥就做啥。

小平

文革之后,对中国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那就是邓小平了。他开启了中国教育的全面改革。我们70后这一代几乎就是完整受小平同志教育改革影响的一代(80年代初上小学到90年代末大学毕业,小平同志去世)。

新加坡和美国

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小平同志到底对中国以及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想的,小平同志开启的改革之路会把中国带到哪个方向,似乎小平同志一直没有明说,但对讨论教育改革方向的问题很重要。实际上教育改革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这里猜测和理解一下。当时,摆在他眼前的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向,一个是新加坡,一个是美国。新加坡是集权体制发展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美国是自由民主体制发展成功的一个范例。

有人说,改革的大门一开,历史的洪流不可逆转,中国必然会走向自由民主社会。对于这个观点,本人不是很赞同。因为新加坡就是个反面案例。新加坡为什么属于英联邦国家,却是集权体制这里就不解释了,防止跑题太远。也就是说,集权体制处理得当,可以相对稳定的延续很长时间。决定集权体制延续时间长短的因素有3个:一个是扩张(只要一直发展、一直扩张哪怕是对外战争,只要胜利,内部矛盾就很少)、一个是个人崇拜(这往往是扩张的一个副产品,也可以通过神化等手段实现,如古代皇帝和近代的金三胖)、一个惯性(扩张和崇拜的惯性,形成稳固的统治阶层,内部矛盾较少)。这种集权体系,短的可以延续几十年,长的可以延续几千年。听说小平同志在香港回归的事情上说过这么一句话,“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变,50年以后就更不用变了”。他老人家不在了,说话算不算数都没有意义了。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 最容易理解的是“育人”与“创新”。

但把人育成什么样子,让人创造那些东西,就完全由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所决定了。如果统治者是皇帝,他考虑的最好全国人民都是孔老二的门徒才好,忠诚于他,发明创造也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比如古代的炼丹术,很大程度是皇家的支持,集权体制下,人们并非没有创造力,而是需要统治者明确目标,按照某个目标去创造,才是有可能的。往往这个目标是已有的东西,集权体制创造起来就很容易,但如果没有目标,个人的创造力就会很弱,因为创造需要的基因是叛逆,而集权体制要求服从,而非叛逆。如果统治者是人民自己,其育人和创新模式就很有美国教育的特点了(独立思考、个性化、勇于挑战权威、多样化)。

思想教育

集权体系,要想延续很久,就必须非常注重思想教育,因为只有精神统一了,才能集权,思想教育一定要有一套让很多人信服的理论体系支撑,并不会受到广泛的挑战,才会相对稳定,但思想体系一旦受到挑战,并不能自圆其说时,其崩塌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而思想体系崩塌就是集权体系崩塌的前奏了。我国改革开放,对于统治者而言,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如此。到当下,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支撑集权体系的思想教育体系基本已经崩塌了。要么建立行之有效的,特别是经的起挑战的新的思想体系(构筑新思想体系,是要建立在前文所提到的集权扩张的基础上的),继续集权。要么,就没有要么了。

易经

事情发展是反复变化的,又是相对的,上帝粒子的发现也证明了,真空是不存在的,这进一步印证了易经的观点。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基不是儒家,而是易经。儒家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在古代,十三经的时代,就流传着“反经”这本书了。教育老百姓的是儒家经典,教育皇帝败寇的是“反经”。当今一个思想体系的崩塌,不会产生思想真空,而是会由其他思想体系快速的填补。当下中国的思想教育可谓是百花齐放了,比如:Google,抗日剧、保钓、 新闻联播,微博,郎咸平,孔子学院,百家讲坛,外国留学生,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国主义媒体等等。哦,还忘了非常重要的两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改革

官方教育体制的改革,并非像社会思想教育变化那么快,其变革的速度和方向,是有两个要素决定的,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钱袋子。


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国的大学该何去何从呢?


一种选择是走集权路线,在富有眼光的大学校长/书记的高度集权领导下,发现发展机遇,创造一番新天地(在校长犀利的眼光带领下,研究出前沿流行的产品,取得一代成就,造出一流的遍布官场或商场的毕业生来)。

一种选择是随波逐流,其实随波逐流也不容易,这很像极限运动的漂流,不需要长远眼光,但需要娴熟技能,快速反应,避开漩涡与暗石,让自己安全的漂下去。大部分学校都在选择这条路。


听说复旦大学在尝试走学生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民主路线。在这里也只能祝愿他们长久了。目前感觉,这个模式在我国的可复制性不强,而且有风险。

信息化技术与教育

那么大学IT部门的角色,实际上是要推进各种发展变革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部门从个体利益来讲,都希望越做越大,而不是越做越小。

IT部门应该清晰定义自己的角色,看好自己学校的发展路线,向上对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横向,对兄弟部门进行合作和扩张,向下,支撑学生的教学。云计算和大数据可以很好的帮助IT部门实现IT部门发展壮大的目标。

教育发展的障碍不是信息技术落后,技术先进了更不代表人能更加具备创新积极性。

信息技术主要对教育的影响是教育边界的模糊化,以前(不知道现在如何)如果一个学校搞封闭教学,那基本上7x24小时,学生都是在学校的教育范围之内,吃喝拉撒睡,乃至睡前宿舍内的悄悄话都会被老师监听和教育指导。现在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产品、网络接受的信息渠道非常广泛,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实际价值在越来越少,学校的教育中心地位在动摇和削弱。MOOC(在线教育)/google/baidu/dangdang/Amazon基本上把能学的内容都可以找到了,特别是社会化通用的知识,以及大部分流行的专业知识。学校对企业而言更像个选拔认证机构,证明毕业生不傻。这对很多不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核心价值也仅于此。当然,学生在学校的收获还有社交、恋爱、游玩等附加收益。

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学习能力)、认证机构(基础知识、定向专业知识)、研究中心(研究的组织者、研究成果的运营者)这个方向发展,应该是切实可行的。云计算产品和技术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撑工具。



-------------本期结束-----------

原文发表于2013年11月(稍做修改)可能有所过时

--------------------------------------------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征求插图合伙人:诚征负责插图的小伙伴作为并列作者。

--------------------------------------------------------------

关于《跨界杂谈》

这是一本正在边撰写,边连载的书,来自于延续《日子》《月子》《伺候月子》的灵感,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能与个人工作、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开阔视野与交流思想的书。通过连载,一方面看看读者是否感兴趣,另一方面,希望根据读者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甚至可以把读者的神回复,给出建议读者的名字纳入到书的章节中。通过互动不断完善。争取此书超过《月子》成为厕所必备神器。

相关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技术分享

关于雷震子:

《跨界杂谈》作者。对历史、人生、企业经营与发展、商业模式、心理学、IT等均感兴趣。人已奔四,事业无成,却牢骚满腹,想一吐为快,但不会像怨妇一样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兴趣的读者分享这四十年成长中的见闻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价值(至少能打发下无聊时光)。

教育杂谈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loud_architect/article/details/45505019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