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组合数取模就是求的值,根据,和的取值范围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来看常见的两种取值情况(m、n在64位整数型范围内)
(1) ,
此时较简单,在O(n2)可承受的情况下组合数的计算可以直接用杨辉三角递推,边做加法边取模。
(2) , ,并且是素数
本文针对该取值范围较大又不太大的情况(2)进行讨论。
这个问题可以使用Lucas定理,定理描述:
其中
这样将组合数的求解分解为小问题的乘积,下面考虑计算C(ni, mi) %p.
已知C(n, m) mod p = n!/(m!(n - m)!) mod p。当我们要求(a/b)mod p的值,且a很大,无法直接求得a/b的值时,我们可以转而使用乘法逆元k,将a乘上k再模p,即(a*k) mod p。 其结果与(a/b) mod p等价。
那么逆元是什么?
定义:满足a*k≡1 (mod p)的k值就是a关于p的乘法逆元(当p是1时,对于任意a,k都为1)
除法取模,这里要用到m!(n-m)!的逆元。
根据费马小定理:
已知gcd(a, p) = 1,则 ap-1 ≡ 1 (mod p), 所以 a*ap-2 ≡ 1 (mod p)。
也就是 (m!(n-m)!)的逆元为 (m!(n-m)!)p-2 ;
下面附上Lucas定理的一种证明,见下图,参考冯志刚《初等数论》第37页。
题意:求,其中,并且是素数。
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quick_power_mod(int a,int b,int m){//pow(a,b)%m
int result = 1;
int base = a;
while(b>0){
if(b & 1==1){
result = (result*base) % m;
}
base = (base*base) %m;
b>>=1;
}
return result;
}
//计算组合数取模
ll comp(ll a, ll b, int p) {//composite num C(a,b)%p
if(a < b) return 0;
if(a == b) return 1;
if(b > a - b) b = a - b;
int ans = 1, ca = 1, cb = 1;
for(ll i = 0; i < b; ++i) {
ca = (ca * (a - i))%p;
cb = (cb * (b - i))%p;
}
ans = (ca*quick_power_mod(cb, p - 2, p)) % p;
return ans;
}
ll lucas(ll n, ll m, ll p) {
ll ans = 1;
while(n&&m&&ans) {
ans = (ans*comp(n%p, m%p, p)) % p;//also can be recusive
n /= p;
m /= p;
}
return ans;
}
int main(){
ll m,n;
while(cin>>n>>m){
cout<<lucas(n,m,10007)<<endl;
}
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中用到了求幂取模操作来计算(m!(n-m)!)p-2 % p.下面解释幂取模算法:
通过研究指数b的二进制表示发现,对任意的整数b都可表示为:
因此,ab可表示为:
即用b的每一位表示a的每一项,而对任意相邻的两项存在平方关系,即:
因此我们构造下面的算法:
int quick_power_mod(int a,int b,int m){
int result = 1;
int base = a;
while(b>0){
if(b & 1==1){
result = (result*base) % m;
}
base = (base*base) %m;
b >>=1;
}
return result;
}
同余性质1:ab≡bc (mod m)
同余性质2: a≡c (mod m) => a2≡c2 (mod m)
理解要点:
该方法是许多西方数学家努力的结果,通常也称为Montgomery算法。
(以上部分内容由网络搜集整理而来,不当之处,烦请不吝赐教)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makefile/p/449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