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不能做的养老O2O

时间:2015-05-15 12:13:59      阅读:18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Contents

难做的社区居家养老?. 1

为什么居家养老难做?. 1

市场空间(蓝海). 4

目前的行业,有什么?. 6

社区O2O目前的情况呢. 8

Ok, 我的建议是. 9

 

 

难做的社区居家养老?

最近看养老产品看的挺多的,曾经提出过以社交为主的养老思路,主要针对有活动能力,但是又因为缺少伴,而很孤独的老人的人群。。。

当然,idea提出后,虽然讨论有一些,但是有的人也一针见血的指出:未来的养老产业巨大,但目前,很难。。。

深入看下去后,真的发现了种种的尝试,种种的失败及不可能性,下面想简单的分析分析看看。。。

(当然,提前声名,我列出种种的不适合,并不是我觉得真的不能做,只是希望找出“痛”点来,因为,解决了“痛”点,问题就好办了,商机,也就来了

 

为什么居家养老难做?

 

目前的社区养老,一般要提供如下两种服务

·         社区服务:针对行动自如的老人,但需要阵地,需要器材(日间照料室、活动室、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健身室、助餐送餐室、咨询服务台、室外活动场所等功能区)

·         上门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各类专业化服务,如餐饮服务,护理服务等

不过,不难理解的是,如果想开展好服务,是需要经费的保障

当然,如果说政府在这上面不愿花钱,也有点冤枉了大家,有一系列的数字都在说,政府还是拿出一些钱的。但在在“小巷总理”看来,补助解决了建设费用,后续运营费用却仍然没有保障。大多数的居家养老正常运行在这个补助后续不足的情况下则难上加难。(当然,政府能不能把XXX的钱全追回来,用到这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然,我也想说,社会上其实是好人还是多的,不说别的,光说志愿者,其实各个社区,都是挺多的。但社区养老这事,单靠志愿者不够。其实志愿者在有的地方挺多的,但志愿者参与贡献的时间,往往都很散,不可能要求人家家里有事也要放下,必须来弄这边的事。可社区服务一旦展开,每天都离不开人。别的不说,就拿保洁、做饭这些事,就需要专门的人去做。像更高层次的活动组织和策划以及上门等服务,仅靠志愿者远远不够,更需要具备创意、策划和组织能力的专业服务人员

这种情况下,不少人都会想,一定的收费不就解决问题了。。。但这其实又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老年人经历过较为艰难的岁月,加上社会转型、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十分鲜明又看似矛盾的消费心理

·         有的处处为后代考虑却很少为自己考虑;

·         有的则消费决策高度依赖政府和社会,免费服务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一旦收费则无人问津;

·         有的无法进入公办养老院又不愿进入民营机构,希望购买专业的护理服务不可得或价格偏高。

同时,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居住分离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空巢老人”对专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需求又同时与日俱增

政府方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公益招投标等项目,服务对象多数有赖于基层组织,因此服务对象其实与政府补贴和服务对象多有重合,而空巢、独居老人往往不愿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接受服务,粗略估计居家、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总规模不会超过老人人口30%。

社区方面:社区养老缺少帮助不能自理老人延缓体能、智能衰退的功能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床难求;

·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如精神文化项目、助老康复项目,针对的大部分是自理老人;

·         许多的机构如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对象以自理老人为主,功能以生活照料为主,事实上行动不便的老人才更需要日间看护,由此带来设施利用率不高。

·         居家养老方面,没有专业的护理员和市场化竞争与管理,助老服务社人员流失多,而由于价格低家政员都不愿意做居家养老服务。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有不少人做过不少的尝试,比如:把老人聚集在一起,为他们安装关爱铃,培训志愿者等。但是吧,种种原因,各种尝试都失败了,有些老人不愿意出门,甚至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们出来,所以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不现实;市场上有些不规范的家政服务公司不但不能帮老人分忧,反倒给老人添了不少麻烦。

前段时间也提过以房养老”,但说实话,真能做到的,很少,观念,经济限制都很明显(同时,我国的房子的土地使用权是70年,也是一个直接的限制,如果在考虑到房地产本身的不确定性,就更是不容易控制了)。

目前已有的社区养老模式,主要是碰到了专业服务员过少的限制,招工也不是很容易,因为老人相对难伺候,同时员工的待遇,又难以提高,形成两难的尴尬局面。(收取较高的服务费,不是不可以,但其实对不少老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

同时,老人的护理其实要求专业性强,一般的护理方式对老人,可能产生其它的风险。

看上去全是钱的问题,可以尝试找民间资本啊,但很多民间资本虽然表面上说这是“白发经济”或“银发经济”但却不敢投,政策边界不清楚,未来的赢利模式不清楚。所以,不少企业都在布局,软件硬件的布局都做完了,但就是不推广,等着产业成熟之后再说,是不少企业目前的方式。(很奇怪大家为什么在打车app的市场上,却有魄力的多

养老院呢,太少,太贵,而且,服务又一般;有挺多的老人事实上是:有钱的不愿意去,没钱的去不起,想去的吧,又不一定进的去。。。

互联网+最近闹的也很热,估计有人就会提了,为什么不通过+的方式,让互联网进入养老产业,然后通过资源整合来解决一些问题呢,困难还是不少的:

·         跨行业后的组织能力:比如我们讲到医养结合,就很像是要组织一家医院,想想看你能够在多长时间之内让你组建一个医院,事实上现在医院并不比养老好做。

·         支付能力呢:老人支付的能力、支付的效率和支付的公平性,都不容易解决。

·         还有我们在运营管理的时候,能够满足你盈利的要求吗?很难,因为投入太多的重资产的东西在里头。没有赢利模式,作为一个养老的资产,在市场上是没有人愿意帮你投资的,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你的。

·         目前在中国我们可以把城市分成几个部分,城市的核心区,城市的成熟区,近郊区和远郊区。老年人随着身体状态的衰弱,对城市的依赖会越来越重,所以其实真正要想解决养老,最好的是核心区。但是中国的现状告诉我们,核心区几乎是没有机会的,你只能在城市相对成熟区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远郊区或者配套不是很完善的郊区现在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         中国没有养老运营的人才:现在这部分人大部分来自酒店管理公司或者是医院,很少有专业的人才。比如社工人员,我们其实是不具备专业人才的。互联网+是要+上资源或人力的,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想+,难度很大的。

养老产业回报周期通常在5至10年之后,回报率为6.3%至7.1%,前期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这使得一些本想进军养老产业的企业望而却步

企业对养老产业的趋之若鹜并没有带动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进入这个行业,反而因为缺乏专业合格的护理及家政服务人员,现有员工的工资也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人员成本增加明显。

未富先老是国内高端养老机构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属于“未老先衰”,老人在保持身体健康和康复、治疗等刚性需求强烈。因此,降低支付门槛,创新支付方式,成为养老产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养老产业或需5年以上的“启蒙期”,金融产品创新将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引擎。民众支付能力不足、未富先老,仍是中国养老产业最大的痛点。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的初级阶段——面对具有广阔潜力的广大市场,只需在市场开拓和营销模式上下功夫即可占领市场,甚至能够暂时做大,却很少有企业真正从“老人需要什么”去创新和设计。这让很多企业喜出望外,同时也使这些企业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动力

养老产业链也有一系列很直接的困难点:

·         居家养老亟待健康管理信息化,医养结合不充分:

·         养老地产缺乏医疗资源、居家养老缺乏一体化的远程 医养提供商、中医养老是我国养老产业一大待挖掘特色;

·         专业化护工缺乏

·         养老院入住率低;

·         缺乏长期照护险,老年人负担能力低。

 

养老产业之所以遭遇尴尬的四大未解难题,并将其称之为四大痛点:市场模糊、盈利困难、营销乏力和难以持续

 

市场空间(蓝海)

 

我相信,别看有这么多问题,但大多数人都会赞成,养老产品的市场空间是很大的。

·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

o    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已普遍存在,甚至还出现了“八四二一”的家庭结构,这意味着这一对城市的夫妻至少要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小孩。显然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家庭子女的照顾负担,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很沉重

o    另一方面,子女对老年人的照顾,主要体现是为老人提供金钱和住所等方面的物质保障,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老年人呈现了多方面的需求,如娱乐需求、心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都难以单独在家庭中实现。

·         机构养老模式及其局限性。目前常见的养老机构大致有老人养老院、敬老院和公寓。

o    首先是养老经济成本的上升。对于老年人来说,相对他们的经济收入,这些机构养老的费用和支出已大大超出了大部分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o    其次,机构养老会使老年人感觉没有归属感

o    最后,机构养老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不是根据每个受照顾者的具体需要来提供服务,会让住在机构里的人感到冷漠,缺少人情味

·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o    社区居家养老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生活习惯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心理方面的需求

o    社区居家养老能大大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改善老年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o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投入低、成本低和收费低廉的特点,这既能减轻政府养老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减轻家庭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因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既可以是下岗家庭妇女、退休人员、志愿者等服务力量,也可采用代际互助、邻里互助等模式进行服务,由于享受政府的补贴和扶持,社会化服务是廉价的,甚至义务的。设置一个养老床位的费用相当于为1500位老年人在社区提供居家养老的费用。

 

 

目前养老产业主要涵盖了四个板块,包括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养老用品和养老金融

我国的养老地产开发主要针对高端人群低端的养老服务主要由政府承包,而中端的养老地产提供者却很有限,但是,我认为中端的养老人群恰恰是企业需要重视的市场

人口老龄化+政策+老年人消费行为,三大动力促使养老产业的春天来临,行业空间巨大

当然,老年群体由于在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 老年市场的消费行为也具有了其自身的特征,包括自住消费性强、习惯稳定和行为理智、 追求实用便利等。老年人的这些消费特征也决定了养老用品和服务与其他相比存在着不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特殊老年人消费市场 

产业应关注刚需阶层:目前失能老人四千万,失智老人六百到八百万,空巢老人一亿左右,这些都是刚需阶层,排除三者间的重叠部分,有刚性需求的老年人会占到老年总人口的25%

2013年,中国老龄化率大概是14.8%(占比全国人口)左右。到2020年,就会快速上升到18%。然而,整个国家,包括家庭,其实对此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说白了吧:养老服务的消费需求逐步在显现,而且,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我们的社会呢,又没有完全准备好,产业链又不完整,所以,这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蓝海市场。。。

 

目前的行业,有什么?

各种各样的养老产品模式都在探索中,例如:

·         虚拟养老院

很像是O2O了,目前的产品中,如果增加更多的社会资源整合,做为社区养老平台的基础,个人觉得挺好的。同时,因为相对投资低,所以虚拟养老院必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新的趋势

·         医养结合,康复养老

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社会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

·         养老地产

不多评价了,已经很多了,机会和弊端,都不少,特别是前期投入,不小。

·         旅居养老

联盟内部通过异地互换、轮流居住的方式,满足老年人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的需求。新的热点和亮点,让老人出游,增加了一种新的,更可靠的模式。

·         PPP模式

公私合营模式,方法很多,运作模式就更多了。

·         时间银行模式

这个模式挺喜欢的,虽然没献过血吧,但这个模式和献血很类似,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社会热点效应。

·         以改建养老设施项目为主

不是自建设施,更是改建现有物业,这个模式确实对于目前成形的小区来说,会是一个增值点,而且,增加的投入,相对要小的多

 

不光是模式,工具类产品也越来越多了。

·         针对老年人失眠设计的助眠仪、能发语音信息、定位的智能手杖、电动代步车等智能养老产品

·         安装在家里的智能终端,老人的子女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程序,就能第一时间了解老人在家里的各种活动,细微到老人在家中的哪个房间、几点上床休息都能即时了解

·         通过老人胸前佩戴的传感器,如果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跌倒,子女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讯息并拨打急救电话

·         专门为卧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种辅具“机械保姆”就是其中之一,它其实是一张多功能护理床,不仅能在夜间定时为卧床老人翻身,还专门配备了洗头盆,卧床老人躺在床上就能洗头,床侧配备的机械手还可以帮忙把老人从床上转移到床下的轮椅上

·         机械人

法国推出养老院服务机器人Nao

 

目前也有一些系统展现出了很不错的趋势

·         南北巢养老网

广州金鹏其实早就进入了养老产业,此次并购Natali只是金鹏养老产业未来战略布局的一部分,之前还收购了安康通,这家公司的拼图似乎已经完成,从养老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到周边的健康医疗机构和设施配套,最后到“零距离”对接老龄消费者

·         中兴健康

中兴健康属于互联网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公司,最核心就是互联网的云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智慧养老、智慧康复和智慧社区。其中的老人行为检测系统(senior care),就是中兴养老服务的一个具体实践。通过将几个传感器设备安装在家中,我们就可以在移动设备APP上监测到老人的生活习惯、活动能力、健康指标和睡眠情况,若发生异常时便会及时推送消息来进行通知。

·         三开养老软件

养老健康与医疗软件、大数据引擎产品的专业服务商。。2010年率先研发了“居家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系统、机构养老信息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

·         康宁津园 (估计唯一的问题就是50万的加盟费了,定位高端啊

o   集全龄化社区、全模式养老、全程持续照护为一体“三全”社区规划模式,老年公寓、医院、护理院、中央厨房、幸福食堂、文化娱乐健身、康复理疗中心、温泉疗养、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可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一体化的持续性养老服务。

o   三级医疗式健康管理体系,可以让老人享受小病不出户,常病不离园,大病直通车”的医疗健康护养服务;

o   一键求助,三级联动”紧急救助系统,可以使老人得到及时救助

o   由管家、秘书、服务员组成的“三层呵护”式服务,可以让晚年生活更有品质

o   自有品牌的康宁老年大学,让老人生活更丰富多彩

让老人舒心、让儿女放心,是康宁津园打动人心的根本所在

·         樱桃阵智慧社区系统

老年人不会上淘宝怎么办?家门口的“樱桃奶牛”不用上网,就能选到各种特价商品。“这是樱桃阵系统的一个特色,这个系统有这样一个特点,它是在“免费帮助社区(物业)搭建一个自有品牌的,独立专属的针对社区物业的B2C和O2O融合的shoppingmall平台

 

社区O2O目前的情况呢

之所以这里也想提一提社区O2O,主要是因为既然提到了社区养老,那目前和社区相关的本台和系统,相信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其实不少社区O2O目前的平台,也在想通过已有的资源,将养老变成自己系统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

目前的社区O2O,大概分这样几种类型

·         第一类以小区无忧为代表,涵盖大而全的信息量,使用起来如黄页一般

·         第二类偏重于社交功能,譬如叮咚小区,但这类产品由于目前业态不成熟沉淀用户较少,难以凭借用户互动维系,所以声势渐低

·         第三类以单项垂直服务为主,产品如饿了么、淘点点、荣昌e袋、云家政;

·         第四类为初见雏形的社区电商,“最后一公里”为主战场,进行快速配送的社区001、京东生鲜、鲜蜂网等

·         第五类是基于物业及外围整合的工具类APP,产品以彩之云为代表

目前的应用类型,以上的算是差不多了,但是应用,肯定不止上面提的这么少,现在主打社区社交的APP,越来越多,比如“楼楼”,“楼口”。。。。

当然,各类繁多的背后 ,也肯定不是每个都成功,目前各种尝试中,也是有人喜有人忧的,说说忧的吧,比如:

·         社区001

网上对它的运营模式有批评的声音,比如:”大部分社区消费者都是大妈级别的人,说简单点就是有点贪图小便宜,你这样送钱送货到家很多少都不能接受,毕竟中国大妈目前还是喜欢逛超市和现场购买居多,前期只有烧钱买用户消费习惯和不断扩张规模,其他无路可走”

·         叮当小区

o   小区中的社交,是介于熟人和生人之前的(微信主打熟人,陌陌主打生人),所以如果只定位在小区中,会出现,年轻人不愿意玩,老年人不会玩的局面。所以叮咚小区面临的难度要大

o   叮咚小区的线下运营=线下付费预装+外墙媒体广告。叮咚小区运营重点在于用户量与曝光量,但其忽视了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一点:累积起来的用户并没有好的落脚点,叮咚小区App从上线之后,并没有很大的创新,其涵盖的社交因素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         饿了么/美团

这也是刚看到的一些评论,有不少原来依赖外卖网络的商家,又开始自己来推广用户了,因为潜在的服务对象仅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的一小部分,受众用户不多。很多小店面的老板们都发现了,外卖平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大的商家,也不想被捆绑在外卖平台上,在自己建自己的方式或平台。

这里面需要总结一句话,挺经典的,用钱圈起来了用户并不等于已经拴住了用户,如果用户觉的无利可图时就会抛弃你

当然,目前的社交APP如此之火,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值得推荐的东西的,特别是,如果你的app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刚需,那市场前景也确实非常乐观,比如

·         打车软件呢,和饿了么一样烧钱,但目前停止烧钱后,用户还是喜欢使用,因为用户开始喜欢这种新的打车的生活方式了,用户黏度,就建立起来了。

·         考拉社区,虽然还很难说完全的成功了,但是主打的改变懒人生活模式,目前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          

类似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Ok, 我的建议是

说了大半天,分析行业内的种种问题,困难,有什么没什么等等的东西,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想给出我的建议的。。。

一直都觉得,社会资源目前并不少,但是针对养老来说确实呈现碎片化和不主动两个特点,就包括老人本身,说实话,也有不少老人,可以来照顾其它老人(70岁照顾75岁的,有时候,并不是不可能的,但你要是要求人家全职,大家也都受不了)。但如果我看的不错,目前很多的养老的系统,很难整合这些碎片化,也无法解决这些不主动的因素,也就只能等着政府的政策或者补贴,成为一个死循环。如果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很可能产生和目前打车软件推广后一样的效果,改变人们的养老生活模式。。。

我个人对未来的养老系统,建议是这样的:

·         立足于中端用户(低端用户,目前还没有想好。),虚拟养老院模式

·         紧急救助等高端产品必备的模式,系统需要支持,可以简化。

·         “管家,秘书“等商端产品中的人工支持部分,在中端产品中可改为电子系统支持

·         需要使用新的交互模式(或硬件),利于老人的参与。(目前硬件已有不少了,未来相信还有很多),但不要把新硬件弄成必备的,用户与客户思路

·         用户群体多样化

o   子女是平台中的重点用户,帮他们减轻老人负担;

o   老人在平台中,需要有机会满足社交需要,找到自己的乐趣。

o   第三代(孩子这一代)也有机会参与一部分内容,因为孩子是子女更信任的一部分。

让几方在平台中找到需要的东西和新的养老模式,不光是图便宜,形成刚需用户

·         通过时间银行,来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类似献血,你今天照顾其它人,未来,你有需要,会有一定的保证方式来照顾你),同时,通过这种模式,来提高全民的社工能力

·         政府投入与“全民“碎片化服务相互配合,更高效的整合整个社会资源,打破一头依赖过大。

·         连接有一定的专业化能力,但没有加入专业化网络的各种资源(例如小饭桌,个人棋牌室。。。)

·         连接更好的上门服务支持(各种上门服务,氧气啊什么的)

·         提供加小费模式,让商家有利可图,同时,让急需者,有更多的灵活性。

·         提供专家居家养老设计方案(包括)。

·         不要大而全,立足于小区或周边,物业或居委会可以是一个突破口。

·         连接已有的“医养结合“模式,不要忽视,也不要轻易创新

·         对于有兴趣的小区,通过一部分硬件改造,加强养老性,让物业有兴趣参与进来。

 

商业模式

·         推广模式

o   与政府的PPP中,政府来负责向各居委会推广,由居委会渗透小区。

o   与物业合作,帮物业打造有养老能力的小区的同时,提高用户量。

o   以医院为中心进行宣传式推广。

o   老人兴趣团体推广。

o   孩子(找“熟人“帮我接孩子,其实是好多老人的直接需要之一)

o   时间银行,针对未来养老有困难有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目前有能力的老人,无后代人群,志愿者)

o   学校:学校好人好事之一,收集大家的需要,提供给系统,有组织的“好人好事“

o   基本功能免费。。。

·         收入模式

o   “加小费模式“中的系统提成。(因为资源紧缺,加小费模式的使用量,可能不少)

o   政府投入与补贴。

o   家庭养老系统的设计和建立(手机App等的基础部分免费,不算在内)。

o   平台大众资金的金融收益(支付宝就是这么干的)。



不能做的养老O2O

标签:

原文地址:http://my.oschina.net/u/2349724/blog/415248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