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这篇文章里只会出现借程序之名写的大众鸡汤。绝对与技术无关,任何人都能看的懂。如果非相关人士看后,能对程序代码产生那么丁点的兴趣,那就算我“普度众生”了。
程序语句有这么一个定式:
“(返回值)方法名(参数值)” OR “方法名(参数值)” OR “(返回值)方法名”
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就是:
“(付出)一个人(得到)” OR “一个人(得到)” OR “(付出)一个人”
可以简单的想,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到就得付出这是正常的关系。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只得到不付出,或者只付出,不得到。
更有意思的是,得到和付出在程序里其实只是“指针”(这是什么鬼?),得到和付出在语言里可以使任何对象,在人类的语言里也是任何东西。比如是一个爱人,一份心爱的工作,小时候的梦想。
当然这么想,纯粹就是机器思维。我们的人生关系不可能这么简单,这里举这么个例子,只是希望大家在烦恼的时候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去思考这类问题。
在程序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方法:也就是if语句。为了解释清楚,我把整个条件模型加些注释。
if(判断条件)
命令1
else
命令2
判断条件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只要判断条件是真的,那么就会执行命令1,否则就执行命令2。有传闻说其实程序猿们有一半的代码都是在写if...else语句,其实当你编程经验丰富了,就会觉得这话太精准了(老板:我花那么多钱你就只会编这鬼东西!!!)。
也许你会为一些小事难以抉择,比如眼前有一份美味的羊腿,但是我应该减肥了,但是朋友们吃的太开心了,不吃一块感觉不应景啊,但是吃一块就会把持不住多吃啊。如此一般的事。
也许会为一些你认为的大事而烦恼不以,比如你喜欢一个姑娘,但是她有那么点不好,但是比其它的好那么一点,但是她胸有点小啊,但是要是错过了也许就再也没机会了,如此一般的事。
还有些死缠烂打的问题一直会困扰你:你老婆和老妈掉河里。。。等等吧
声明,以上的三个例子我并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思路,这个很正常,因为像这种死扣的判断就像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弃简求繁”的产品需求,为了解决只好缝缝补补得过且过。事情总是难以完美,多少都会有些bug,或许等你有空了顺手就修复了这个bug,也或许你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修复。。。(不明白的话,请脑补各种韩剧情节)
由此观之,离开程序,直观看人本身,我们大部分人生也都是个选择,即使按一半的时间算也不为过。
还是先解释一下while循环:
while(判断条件)
命令1
我们假设一个打恶龙的游戏,判断条件是恶龙还存活。命令1是“勇者攻击了恶龙”。while循环意义是勇者攻击了恶龙后,会再去确认恶龙是否存活,如果还存活就会一直执行下去。
我喜欢这个语句,我常把这个语句看做是一个人,把括号里的“判断语句”想象成自己的理念。我们为了生活,每天重复的工作,即使感觉匮乏也会如此,因为我们的判断条件就是:“没车没房没票子”。如果有一天判断语句变成了“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那你就可以暂时走出这个循环了。
再添加一点佐料,这个语句会变得更有趣起来。
假设恶龙有100血,勇者每次能打掉10血,那么循环十次就可以结束了。这个过程中没有外界干扰,勇者通过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打败恶龙,LEVEL UP!挑战下一个更强力的恶龙。
这就是由量变到质变了。套用人类的语言就是:你每天都要苦逼的学习,直到高中毕业;你每天都要健身,直到有了人鱼线;你每天都要赚钱,直到能哄开心你的丈母娘,让她把女儿嫁给你。
我喜欢把身边的一些琐事当成一个“量变到质变”的while循环,时时地检查一下目标,然后继续工作。也有些事情要当成一个用不能结束的while循环来看待,比如人丑就要多读书。
后记:
当你从业时间一长,对工作总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灵魂上的感应,你会为它赋予生命,赋予一份它应有的性格,而那些工作精英们其实就是掌握好了和工作“交谈”的技巧,留下了许多可以分享的案例。
本想为程序写点有底蕴的东西,结果也就是篇鸡汤性质,不过笔者也就是一个小程序猿,嗷嗷待哺。
也希望大家多留点时间静下来思考,也不知从何起,“静静”就已经变成了全民女神。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oydaybreak/article/details/4576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