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有意思的提问

时间:2015-05-18 22:36:40      阅读:11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学会提问 : (原书第10版)

记得以前最怕上的就是外教的课。不论是看完电影或者讲完故事,接下来常常是沉默的“提问环节”。
怎样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陈述->证据->推断->结论” 是阅读理解常见的模式。
看看这里面可能有哪些问题吧。
-陈述:内容是否清晰?是否有概念混淆?对多义词使用是否恰当?是否有隐藏观点,比如作者认为的常识对你来说可能不成立?
-证据:是否可靠?统计数据的出处在哪里?专家的证据是否可靠?
-推断:逻辑是否完善?是否与证据有冲突?究竟是“时间先后”,还是“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关系”,原因是否唯一?是否可被其他原因替代?
-结论:“是”、“否”这样的二分式结论是否合理?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结论是否因场景而不同?
在接受结论之前,给自己一个缓冲。
如果是结论的支持者,我会怎么考虑?如果是反对者,又有什么理解?

接下来实践一下:多读书是好事情。
1、陈述清晰吗?
主语是谁?学生、作家、工人、农民、商人、艺术家、士兵?不同的职业读书作用可能不同。
读什么书?专业书籍、基础文化、外语书籍、古代文献、甲骨文?不同的书籍,对结论的影响也很大。
好事情?什么是好事情呢?是考试通过、掌握技术,还是增加文化修养,研究历史?
2、证据
说这句话的人没有给出引论或者证据。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再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是,那么证据在现在的环境和读者所处的职业背景、生活环境下是否成立?
3、推断
这里直接给出了结论,没有推断的过程。需要对应不同的场合,结合作者的背景来进行分析。
4、结论
这里用了绝对的判断,在接受前还是需要仔细想想。如果真对不同的场合,这个结论是否合适。有没有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多读书的“度”在哪里?多读书的坏处又有哪些?“多读书不求甚解”有什么坏处。

看起来提问还真的有意思呢。
读这本书的时候尝试了“积极阅读”,效果不错。看来可以继续练习。

有意思的提问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angyouhua/p/451316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