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关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拼贴创作手段的演进”听后感

时间:2015-05-20 00:11:08      阅读:10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基于正好是周末,然后暂时找不到人一起去看速7,正好无聊刷网页时候发现了这个活动,心想正好可以提升一下我那基本为0的艺术细胞,(我会说是为以后升职产品经理打好基础吗~ -.-).于是就晃晃悠悠的晃过去了。技术分享技术分享先来介绍下主题
    关于讲座

         讲座将从Mark Bradford 的艺术谈及拼贴创作手段近一个世纪的演变。拼贴手段涉及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将一个完整的形状切成碎片再重新组合,诚如我们从二十世纪初的立体派艺术中所 看到的。第二是拼贴的碎片媒材一旦不是抽象形式而是实物碎片的话,作品就成为日常生活各种信息的指代。现代主义的纯艺术从此被艺术创作中的社会关注所取 代。而碎片式思维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出现的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后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其最大 特点是矛盾冲突的并存以及包容性,而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关键词的关联性和矛盾冲突也和碎片式思维不谋而合。

然后是讲师
  关于讲者

  樊小明,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和艺术学院教授,现已退休。近十年来,重点考察、研究了西方的当代艺术体系,尤其是对非博物馆艺术形态有着深度的研究,是目前国内研究“西方当代艺术体系”一流的学者。
 

基本听了以后就几点感悟,
1.为什么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绘画和现实主义绘画是一种基于叙事层面上的创作。  因为那时候的画师基本是隶属于国王,然后国王让画什么就画什么,没有自己主观的一个思想。
2.然后到了19世纪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各种各样新的流派,印象主义 ,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 ,基本就属于正常人类看不懂的形式了,那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结果呢,
“那时候的艺术家把自己比作远远高于一般大众的,认为自己的思想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哲学家,科学家,比如有一个三角形,自己是站在三角顶端的,不管怎么动都是高于一般大众的,甚至认为绘画是一种可以和神灵去谈论的语言。”
   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各种各样奇葩的作品出现。
以至于主题所提到拼贴创作手段,那只是创造者根据自己的想法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将视觉碎片形象进行有意识的组织和安排,这种构图形式称其为碎片拼接构图。其二表现在画面的时空建构上。拼贴法在 画面的时空建构上也与传统的绘画形式不尽相同,称为碎片式时空,是后现代主义绘画经常采用的时空构建方法,这样的作品往往更具有构成意识。
  通俗的来讲就是边写边想,边想边改,以至于最后的作品才能更加符合自己内心的需求。强调的是要自然化,不做作。

关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拼贴创作手段的演进”听后感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eb-alibaba/p/451574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