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反向代理 windows2008 反向代理 nginx反向代理 内网域名解析到公网ip 公网ip反向代理
在实际办公网中,因为出口IP只有一个,要实现对外提供服务的话就必须得做端口映射,如果有多个服务要对外开放的话,这只能通过映射不同端口来区分,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非常的痛苦(记忆困难、一一对应关系也没有规律、访问的时候还得加端口),这个痛苦的问题用表格的形式来形象的描述如下:
Public IP |
Public Port Number |
Internal IP |
Internal Port Number |
Note |
1.1.1.1 |
80 |
192.168.1.10 |
80 |
service A |
1.1.1.1 |
81 |
192.168.1.11 |
80 |
service B |
1.1.1.1 |
8080 |
192.168.1.25 |
80 |
service C |
1.1.1.1 |
443 |
192.168.1.26 |
443 |
service D |
1.1.1.1 |
444 |
192.168.1.35 |
443 |
service E |
在需要对外开放的服务很多的情况下,NAT的方式虽然难用、难记,但至少还是能够满足需求的(可用端口要小于65535个),但如果A、B、C服务都想(或者必须)使用默认的80、443端口的话,在只有一个公网IP的情况下是没法满足的,如果能有一种如下的实现方式,那就完美了:
Domain Name |
Public IP |
Public Port Number |
Internal IP |
Internal Port Number |
Note |
1.1.1.1 |
80 |
192.168.1.10 |
80 |
service A |
|
1.1.1.1 |
80 |
192.168.1.11 |
80 |
service B |
|
1.1.1.1 |
80 |
192.168.1.25 |
80 |
service C |
|
1.1.1.1 |
443 |
192.168.1.26 |
443 |
service D |
|
1.1.1.1 |
443 |
192.168.1.35 |
443 |
service E |
首先来分析一下,传统NAT的话肯定是实现不了,因为NAT是3层ip加4层端口的方式做映射,而域名(如http header中)都属于7层的内容,要实现的话只能借助支持7层http协议解析的工具实现,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反向代理可以实现,那太好了,反响代理的工具一大堆:squid、apache、nginx、haproxy、mysql proxy等等,本文仅讲基于http、https协议的实现,其他协议暂不讨论。
有了工具的支持,接下来就得考虑考虑如何部署的问题:
(1)域名解析到路由器的公网ip-->在路由器(pfsense)上安装squid-->配置反向代理(开启http、https反向代理、主机映射、域名正则匹配转发)-->成功实现(需要路由器支持);
(2)域名解析到路由器的公网ip-->在路由器上做传统NAT,将80、443端口分别指向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反向代理服务器的-->成功实现(通用方法);
本案例有用过可行
0、先要在域名官网上面配置域名对应的IP地址,然后要在自己路由器上面将80端口映射到要装nginx服务器的IP地址。
1、从官网上面下载nginx1.6.2 WINDOWS版本的。访问地址http://nginx.org/en/download.html
2、解压缩到C盘根目录下面
3、复制C:\nginx\conf\nginx.conf,保存成一个副本
4、编辑nginx.conf,内容如下
#工作进程数,建议设置为CPU的总核数 worker_processes 2; #全局错误日志定义类型,日志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 #debug | info | notice | warn | error | crit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记录主进程ID的文件 pid /nginx/nginx.pid; #一个进程能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最大值,理论上该值因该是最多能打开的文件数除以进程数。 #但是由于nginx负载并不是完全均衡的,所以这个值最好等于最多能打开的文件数。 #LINUX系统可以执行 sysctl -a | grep fs.file 可以看到linux文件描述符。 worker_rlimit_nofile 65535; #连接数上限, 单个进程允许的最大连接数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65535; } #设定http服务器,利用它的反向代理功能提供负载均衡支持 http { #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映射表 include mime.types; #默认文件类型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日志格式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 log 记录了哪些用户,哪些页面以及用户浏览器、ip和其他的访问信息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服务器名字的hash表大小 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128; #客户端请求头缓冲大小。 #nginx默认会用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这个buffer来读取header值, #如果header过大,它会使用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来读取。 #如果设置过小HTTP头/Cookie过大 会报400 错误 nginx 400 bad request #如果超过buffer,就会报HTTP 414错误(URI Too Long) #nginx接受最长的HTTP头部大小必须比其中一个buffer大 #否则就会报400的HTTP错误(Bad Request)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32k; 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32k; #客户端请求体的大小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8m; #隐藏ngnix版本号 server_tokens off; #忽略不合法的请求头 ignore_invalid_headers on; #指定启用除第一条error_page指令以外其他的error_page。 recursive_error_pages on; #让 nginx 在处理自己内部重定向时不默认使用 server_name 设置中的第一个域名 server_name_in_redirect off; #开启文件传输,一般应用都应设置为on;若是有下载的应用,则可以设置成off来平衡网络I/O和磁盘的I/O来降低系统负载 sendfile on; #告诉nginx在一个数据包里发送所有头文件,而不一个接一个的发送。 tcp_nopush on; #告诉nginx不要缓存数据,而是一段一段的发送--当需要及时发送数据时,就应该给应用设置这个属性, #这样发送一小块数据信息时就不能立即得到返回值。 tcp_nodelay on; #长连接超时时间,单位是秒 keepalive_timeout 65; #gzip模块设置,使用 gzip 压缩可以降低网站带宽消耗,同时提升访问速度。 gzip on; #开启gzip gzip_min_length 1k; #最小压缩大小 gzip_buffers 4 16k; #压缩缓冲区 gzip_http_version 1.0; #压缩版本 gzip_comp_level 2; #压缩等级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压缩类型 #upstream作负载均衡,在此配置需要轮询的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max_fails为允许请求失败的次数,默认为1. #weight为轮询权重,根据不同的权重分配可以用来平衡服务器的访问率。 #指定要域名对应的WEB项目访问地址 upstream hostname { server 192.168.33.129:18080 max_fails=0 weight=1; } #主机配置 server { #监听端口 listen 80; #自己指定要跳转的域名 server_name youjie.co; #字符集 charset utf-8; #单独的access_log文件 access_log logs/192.168.33.129.access.log main; #反向代理配置, #将所有请求为http://hostname的请求全部转发到upstream中定义的目标服务器中。 location / { #此处配置的域名必须与upstream的域名一致,才能转发。 proxy_pass http://hostname;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 #启用nginx status 监听页面 location /nginxstatus { stub_status on; access_log on; } #错误页面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upstream hostname1 { server 192.168.33.129:28080 max_fails=0 weight=1; } server { #监听端口 listen 80; #自己指定要访问的域名 server_name u-pai.cn; #字符集 charset utf-8; #单独的access_log文件 access_log logs/192.168.33.129.access.log main; #反向代理配置, #将所有请求为http://hostname1的请求全部转发到upstream中定义的目标服务器中。 location / { #此处配置的域名必须与upstream的域名一致,才能转发。 proxy_pass http://hostname1;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 #启用nginx status 监听页面 location /nginxstatus { stub_status on; access_log on; } #错误页面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
情景
由于内网有多台服务器的http服务要映射到公司外网静态IP,如果用路由的端口映射来做,就只能一台内网服务器的80端口映射到外网80端口,其他服务器的80端口只能映射到外网的非80端口。非80端口的映射在访问的时候要域名加上端口,比较麻烦。并且入口路由最多只能做20个端口映射。肯定以后不够用。
然后k兄就提议可以在内网搭建个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将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的80映射到外网IP的80,这样指向到公司外网IP的域名的HTTP请求就会发送到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利用nginx反向代理将不同域名的请求转发给内网不同机器的端口,就起到了“根据域名自动转发到相应服务器的特定端口”的效果,而路由器的端口映射做到的只是“根据不同端口自动转发到相应服务器的特定端口”,真是喜大普奔啊。
涉及的知识:nginx编译安装,nginx反向代理基本配置,路由端口映射知识,还有网络域名等常识。
本次实验目标是做到:在浏览器中输入xxx123.tk能访问到内网机器192.168.10.38的3000端口,输入xxx456.tk能访问到内网机器192.168.10.40的80端口。
配置步骤
服务器ubuntu 12.04
###更新仓库
apt-get update -y
apt-get install wget -y
#下载nginx和相关软件包
pcre是为了编译rewrite模块,zlib是为了支持gzip功能。额,这里nginx版本有点旧,因为我还要做升级nginx的实验用。大家可以装新版本。
cd /usr/local/src wget <a href="ftp://ftp.csx.cam.ac.uk/pub/software/programming/pcre/pcre-8.33.tar.gz">ftp://ftp.csx.cam.ac.uk/pub/software/programming/pcre/pcre-8.33.tar.gz</a> wget <a href="http://zlib.net/zlib-1.2.8.tar.gz">http://zlib.net/zlib-1.2.8.tar.gz</a> wget <a href="http://nginx.org/download/nginx-1.4.2.tar.gz">http://nginx.org/download/nginx-1.4.2.tar.gz</a> tar xf pcre-8.33.tar.gz tar xf zlib-1.2.8.tar.gz#安装编译环境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tool -y
#创建nginx用户 ,所谓的unprivileged user
useradd -s /bin/false -r -M -d /nonexistent www
#开始编译安装
/configure --with-pcre=/usr/local/src/pcre-8.33 --with-zlib=/usr/local/src/zlib-1.2.8 --user=www --group=www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http_realip_module make make install#给文件夹授权
user www www;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logs/error.log; pid logs/nginx.pid; worker_rlimit_nofile 65535; events { use epoll; worker_connections 65535;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include /usr/local/nginx/conf/reverse-proxy.conf; sendfile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gzip on; client_max_body_size 50m; #缓冲区代理缓冲用户端请求的最大字节数,可以理解为保存到本地再传给用户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256k; client_header_timeout 3m; client_body_timeout 3m; send_timeout 3m; proxy_connect_timeout 300s; #nginx跟后端服务器连接超时时间(代理连接超时) proxy_read_timeout 300s; #连接成功后,后端服务器响应时间(代理接收超时) proxy_send_timeout 300s; proxy_buffer_size 64k; #设置代理服务器(nginx)保存用户头信息的缓冲区大小 proxy_buffers 4 32k; #proxy_buffers缓冲区,网页平均在32k以下的话,这样设置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 #高负荷下缓冲大小(proxy_buffers*2)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 #设定缓存文件夹大小,大于这个值,将从upstream服务器传递请求,而不缓冲到磁盘 proxy_ignore_client_abort on; #不允许代理端主动关闭连接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编辑反向代理服务器配置文件: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xxx123.tk; location / {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pass http://192.168.10.38:3000; } access_log logs/xxx123.tk_access.log;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xxx456.tk; location / {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pass http://192.168.10.40:80; } access_log logs/xxx456.tk_access.log; }然后重新加载nginx配置文件,使之修改生效,再把xxx123.tk域名指向公司静态IP,这样就成功的做到了在浏览器中输入xxx123.tk的时候访问的内网服务器192.168.10.38的3000端口,输入xxx456.tk访问192.168.10.40的80端口的作用。
upstream monitor_server { server 192.168.0.131:80; server 192.168.0.132:80;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nagios.xxx123.tk; location / {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pass http://monitor_server; } access_log logs/nagios.xxx123.tk_access.log; }额,关于负载均衡和缓存就不多说了,这里只是要起到一个简单的“域名转发”功能。
log_format access '$HTTP_X_REAL_IP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access;再看看原来日志的格式长什么样: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看出区别了吧
遇到的问题
之前没配置下面这段,访问时候偶尔会出现504 gateway timeout,由于偶尔出现,所以不太好排查
proxy_connect_timeout 300s; proxy_read_timeout 300s; proxy_send_timeout 300s; proxy_buffer_size 64k; proxy_buffers 4 32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 proxy_ignore_client_abort on;报错日志:
...upstream timed out (110: Connection timed out) while reading response header from upstream, client: ...(后面的省略)从日志看来是连接超时了,网上一通乱查之后估计可能是后端服务器响应超时了,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既然假设了错误原因就要做实验重现错误:那就调整代理超时参数,反过来把代理超时阀值设小(比如1ms)看会不会次次出现504。后来发现把proxy_read_timeout 这个参数设置成1ms的时候,每次访问都出现504。于是把这个参数调大,加入上面那段配置,解决问题了。
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方式是指以代理服务器来接受internet上的连接请求,然后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的服务器,并将从服务器上得到的结果返回给internet上请求连接的客户端,此时代理服务器对外就表现为一个服务器。
从上图可以看出:反向代理服务器位于网站机房,代理网站Web服务器接收Http请求,对请求进行转发。
①保护网站安全:任何来自Internet的请求都必须先经过代理服务器;
②通过配置缓存功能加速Web请求:可以缓存真实Web服务器上的某些静态资源,减轻真实Web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③实现负载均衡:充当负载均衡服务器均衡地分发请求,平衡集群中各个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Nginx是一款轻量级的网页服务器、反向代理器以及电子邮件代理服务器。其将源代码以类BSD许可证的形式发布,因它的稳定性、丰富的功能集、示例配置文件和低系统资源的消耗而闻名。
Source:Nginx(发音同engine x),它是由俄罗斯程序员Igor Sysoev所开发的。起初是供俄国大型的门户网站及搜索引擎Rambler(俄语:Рамблер)使用。此软件BSD-like协议下发行,可以在UNIX、GNU/Linux、BSD、Mac OS X、Solaris,以及Microsoft 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运行。
说到Web服务器,Apache服务器和IIS服务器是两大巨头;但是运行速度更快、更灵活的对手:Nginx 正在迎头赶上。
Nginx 已经在俄罗斯最大的门户网站── Rambler Media(www.rambler.ru)上运行了3年时间,同时俄罗斯超过20%的虚拟主机平台采用Nginx作为反向代理服务器。
在国内,已经有 淘宝、新浪博客、新浪播客、网易新闻、六间房、56.com、Discuz!、水木社区、豆瓣、YUPOO、海内、迅雷在线 等多家网站使用 Nginx 作为Web服务器或反向代理服务器。
(1)跨平台:Nginx 可以在大多数 Unix like OS编译运行,而且也有Windows的移植版本;
(2)配置异常简单:非常容易上手。配置风格跟程序开发一样,神一般的配置;
(3)非阻塞、高并发连接:数据复制时,磁盘I/O的第一阶段是非阻塞的。官方测试能够支撑5万并发连接,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跑到2~3万并发连接数。(这得益于Nginx使用了最新的epoll模型);
PS:对于一个Web服务器来说,首先看一个请求的基本过程:建立连接—接收数据—发送数据,在系统底层看来 :上述过程(建立连接—接收数据—发送数据)在系统底层就是读写事件。
①如果采用阻塞调用的方式,当读写事件没有准备好时,必然不能够进行读写事件,那么久只好等待,等事件准备好了,才能进行读写事件,那么请求就会被耽搁 。
②既然没有准备好阻塞调用不行,那么采用非阻塞调用方式。非阻塞就是:事件马上返回,告诉你事件还没准备好呢,你慌什么,过会再来吧。好吧,你过一会,再来检查一下事件,直到事件准备好了为止,在这期间,你就可以先去做其它事情,然后再来看看事件好了没。虽然不阻塞了,但你得不时地过来检查一下事件的状态,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但带来的开销也是不小的。
(4)事件驱动:通信机制采用epoll模型,支持更大的并发连接。
①非阻塞通过不断检查事件的状态来判断是否进行读写操作,这样带来的开销很大,因此就有了异步非阻塞的事件处理机制。这种机制让你可以同时监控多个事件,调用他们是阻塞的,但可以设置超时时间,在超时时间之内,如果有事件准备好了,就返回。这种机制解决了上面阻塞调用与非阻塞调用的两个问题。
②以epoll模型为例:当事件没有准备好时,就放入epoll(队列)里面。如果有事件准备好了,那么就去处 理;如果事件返回的是EAGAIN,那么继续将其放入epoll里面。从而,只要有事件准备好了,我们就去处理它,只有当所有事件都没有准备好时,才在 epoll里面等着。这样,我们就可以并发处理大量的并发了,当然,这里的并发请求,是指未处理完的请求,线程只有一个,所以同时能处理的请求当然只有一 个了,只是在请求间进行不断地切换而已,切换也是因为异步事件未准备好,而主动让出的。这里的切换是没有任何代价,你可以理解为循环处理多个准备好的事 件,事实上就是这样的。
③与多线程方式相比,这种事件处理方式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不需要创建线程,每个请求占用的内存也很少,没有上下文切换, 事件处理非常的轻量级,并发数再多也不会导致无谓的资源浪费(上下文切换)。对于IIS服务器,每个请求会独占一个工作线程,当并发数上到几千时,就同时 有几千的线程在处理请求了。这对操作系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线程带来的内存占用非常大,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带来的cpu开销很大,自然性能就上不 去,从而导致在高并发场景下性能下降严重。
总结:通过异步非阻塞的事件处理机制,Nginx实现由进程循环处理多个准备好的事件,从而实现高并发和轻量级。
(5)Master/Worker结构:一个master进程,生成一个或多个worker进程。
PS:Master-Worker设计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原来串行的逻辑并行化, 并将逻辑拆分成很多独立模块并行执行。其中主要包含两个主要组件Master和Worker,Master主要将逻辑进行拆分,拆分为互相独立的部分,同 时维护了Worker队列,将每个独立部分下发到多个Worker并行执行,Worker主要进行实际逻辑计算,并将结果返回给Master。
问:nginx采用这种进程模型有什么好处?
答:采用独立的进程,可以让互相之间不会影响,一个进程退出后,其它进程还在工作,服务不会中断,Master 进程则很快重新启动新的Worker进程。当然,Worker进程的异常退出,肯定是程序有bug了,异常退出,会导致当前Worker上的所有请求失 败,不过不会影响到所有请求,所以降低了风险。
(6)内存消耗小:处理大并发的请求内存消耗非常小。在3万并发连接下,开启的10个Nginx 进程才消耗150M内存(15M*10=150M)。
(7)内置的健康检查功能:如果 Nginx 代理的后端的某台 Web 服务器宕机了,不会影响前端访问。
(8)节省带宽:支持 GZIP 压缩,可以添加浏览器本地缓存的 Header 头。
(9)稳定性高:用于反向代理,宕机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里我们主要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将同一个Web网站部署到不同服务器的IIS上,再通过一个统一的Nginx反响代理服务器对外提供统一访问接入,实现一个最简化的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服务。但是,受限于实验条件, 我们这里主要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反向代理、IIS集群的模拟,具体的实验环境如下图所示:我们将nginx服务和web网站都部署在一台计算机 上,nginx监听http80端口,而web网站分别以不同的端口号(这里是8050及8060)部署在同一个IIS服务器上,用户访问 localhost时,nginx作为反向代理将请求均衡地转发给两个IIS中不同端口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处理。虽然实验环境很简单而且有限,但是对于 一个简单的负载均衡效果而言,本文是可以达到并且展示的。
(1)在VS中新建一个ASP.NET Web应用程序,但是为了在一台计算机上展示效果,我们将这个Web程序复制一份,并修改两个Web程序的Default.aspx,让其的首页显示不同 的一点信息。这里Web1展示的是“The First Web:”,而Web2展示的则是“The Second Web”。
(2)调试运行,看看两个网站的效果如何?
①Web1的展示效果:
②Web2的展示效果:
③部署到IIS中,分配不同的端口号:这里我选择了Web1:8050,Web2:8060
(3)总结:在真实环境中,构建Web应用服务器集群的实现是将同一个Web应用程序部署到Web服务器集群中的多个Web服务器上。
(1)到Nginx官网下载Nginx的Windows版本:http://nginx.org/en/download.html(这里我们使用nginx/Windows-1.4.7版本进行实验,本文底部有下载地址)
(2)解压到磁盘任意目录,例如这里我解压到了:D:\Servers\nginx-1.4.7
(3)启动、停止和重新加载服务:通过cmd以守护进程方式启动nginx.exe:start nginx.exe,停止服务:nginx -s stop,重新加载配置:nginx -s reload;
(4)每次以cmd方式启动Nginx服务不符合实际要求,于是我们想到将其注册为Windows服务,并设置为自动启动模式。这里,我们使用一个 不错的小程序:“Windows Service Wrapper”,将nginx.exe注册为Windows服务,具体的步凑如下:
①下载最新版的 Windows Service Wrapper 程序,比如我下载的名称是 “winsw-1.8-bin.exe”(本文底部有下载地址),然后把它命名成你想要的名字(比如: “nginx-service.exe”,当然,你也可以不改名)
②将重命名后的 nginx-service.exe 复制到 nginx 的安装目录(比如,我这里是 “D:\Servers\nginx-1.4.7″)
③在同一个目录下创建一个Windows Service Wrapper 的XML配置文件,名称必须与第一步重命名时使用的名称一致(比如我这里是 “nginx-service.xml”, 如果,你没有重命名,则应该是 “winsw-1.8-bin.xml”),这个XML的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service> <id>nginx</id> <name>Nginx Service</name> <description>High Performance Nginx Service</description> <executable>D:\Servers\nginx-1.4.7\nginx.exe</executable> <logpath>D:\Servers\nginx-1.4.7\</logpath> <logmode>roll</logmode> <depend></depend> <startargument>-p D:\Servers\nginx-1.4.7</startargument> <stopargument>-p D:\Servers\nginx-1.4.7 -s stop</stopargument> </service>
④在命令行下执行以下命令,以便将其注册成Windows服务:nginx-service.exe install
⑤接下来就可以在Windows服务列表看到Nginx服务了,这里我们可以将其设置为自动启动了:
(5)总结:在Windows环境中,要对外提供的Windows服务一般都要将其启动类型设置为自动。
(1)进程数与每个进程的最大连接数:
(2)Nginx的基本配置:
(3)负载均衡列表基本配置:
?location / {}:对aspx后缀的进行负载均衡请求,假如我们要对所有的aspx后缀的文件进行负载均衡时,可以这样写:location ~ .*\.aspx$ {}
?proxy_pass:请求转向自定义的服务器列表,这里我们将请求都转向标识为http://cuitccol.com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列表;
?在负载均衡服务器列表的配置中,weight是权重,可以根据机器配置定义权重(如果某台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十分好,可以处理更多的请求,那么可以 为其设置一个比较高的weight;而有一台的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比较差,那么可以将前一台的weight配置为weight=2,后一台差的配置为 weight=1)。weigth参数表示权值,权值越高被分配到的几率越大;
(4)总结:最基本的Nginx配置差不多就是上面这些内容,当然仅仅是最基础的配置。(详细的配置内容请下载底部的nginx-1.4.7详细查看)
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减轻真实服务器的负载,对于静态资源我们可以在反向代理服务器中进行缓存,这也是反向代理服务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1)缓存静态资源之图片文件
root /nginx-1.4.7/staticresources/image:对于配置中提到的jpg/png等文件均定为到/nginx-1.4.7/staticresources/image文件夹中进行寻找匹配并将文件返回;
expires 7d:过期时效为7天,静态文件不怎么更新,过期时效可以设大一点,如果频繁更新,则可以设置得小一点;
TIPS:下面的样式、脚本缓存配置同这里一样,只是定位的文件夹不一样而已,不再赘述。
(2)缓存静态资源之样式文件
(3)缓存静态资源之脚本文件
(4)在nginx服务文件夹中创建静态资源文件夹,并要缓存的静态文件拷贝进去:这里我主要将Web程序中用到的image、css以及js文件拷贝了进去;
(5)总结:通过配置静态文件的缓存设置,对于这些静态文件的请求可以直接从反向代理服务器中直接返回,而无需再将这些静态资源请求转发到具体的Web服务器进行处理了,可以提高响应速度,减轻真实Web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1)第一次访问http://localhost/Default.aspx时从127.0.0.1:8050处理响应返回结果
(2)第二次访问http://localhost/Default.aspx时从127.0.0.1:8060处理响应返回结果
(3)多次访问http://localhost/Default.aspx时的截屏:
在本文中,借助了Nginx这个神器简单地在Windows环境下搭建了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并模拟了一个IIS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效果。从这个 DEMO中,我们可以简单地感受到反向代理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体会负载均衡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应用中,都会将Nginx部署在 Linux服务器中,并且会做一些针对负载均衡的优化配置,这里我们所做的仅仅就是一个小小的使用而已(just修改一下配置文件)。不过,万丈高楼平地 起,前期的小小体会,也会帮助我们向后期的深入学习奠定一点点的基础。
突然在QQ空间里看到了朋友送的礼物,猛然发现今天居然是我的阳历生日,好吧,我祝我自己生日快乐,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中能够做更多的实践,分享更多的内容。当然,如果你觉得本文还可以,那也麻烦点个赞,不要吝啬你的鼠标左键哟。
标签:反向代理 windows2008 反向代理 nginx反向代理 内网域名解析到公网ip 公网ip反向代理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tham_/article/details/4597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