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到解耦,就要提到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来源于分析模式,设计模式是分析模式的具体现话。
举个例子,我们购买一个大件,像冰箱。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种东西不是我们直接拿走的,那么我们简化这个流程就是:你选择冰箱,给钱,然后营业员给你生成订单,送货人发货。如果说我们把选择冰箱,下单付款,送货期间作为粉色的时间,然后,我中间牵扯到的营业员,送货人,客户这类的参与者作为绿色,最后中间的权限例如业务员收钱的时候,从数据考虑,他是操作财务表的权限,订单是操作订单表的权限,这部分权限作为黄色,在领域模型中,在客观世界中是绿色赋予了黄色在粉色期间执行操作。客观总结起来就是指定人,拥有指定权限,做指定的操作
从三层的角度分析,我们是有数据表的,用户表,订单表,送货表等等,在数据层和业务层到底分离的是什么,还是这个购物的例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业务员收钱,为其生成订单,实际上就是在操作数据,那么数据层拿走了这部分的工作。剩下的工作是,业务员哪儿来的收钱和操作财务权限?业务员怎么知道是谁要购买(谁是参与者)?这些就交给了逻辑层。
将不同的职责封装到不同的类或者模块中,不正是面向对象的基本原则之一吗(单一职责原则)。但我们使用抽象工厂的设计模式时,降低了数据层和逻辑层之间的依赖关系,创建对象依赖于工厂类和一套抽象接口,依赖倒置的核心思想就是抽象。上层模块调用接口,下层模块实现接口。
说到这里是解耦的过程,那么解耦的意义呢?
就像我们开发过程中一个人,从前台到后台到维护,到数据库全管,就不如分工合作,内部的联系越少,一个系统就越稳定,俗话说,多一个事不如少一事。还是用实际的来说话:业务是会变化的,但是操作数据库,终归是那些方法,业务改变的时候,我们无需改变数据层。即使需要新的数据层方法,也只是添加一个方法,无需改变业务层的旧代码。刚才我们所说的又好像是分工的好处?其实来说,三层本身就是一个解耦的架构,三层的本身也是为可扩展性而生的,只是我们还需要继续使用各种模式解耦,我们只能无限降低耦合度,但并不能根除,因为彼此失去了关联就是去了意义。开放封闭原则说道:软件实体(类,模块,方法等)应该是可扩展的,意思是软件模块的功能可以变化,但是在拓展新功能的同时,不需要修改原有代码,更不会影响到原有代码。怎么能做到开放和封闭呢?还是抽象。抽象的东西是稳定的,通常不需要修改,抽象的东西可以具体化为不同的实例,实现扩展。
中国梦就是个很好的面向对象设计。
中国梦可拓展:它可以拓展为农民的中国梦(拥有自己的土地),商人的中国梦(生意兴隆等),运动员的中国梦(成为冠军)
中国梦很稳定:虽然梦想千差万别,但最终都可以归于不变的中国梦。梦想的基类永不变。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dws/p/455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