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rMBP 13 初次体验

时间:2014-06-18 00:20:32      阅读:39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http   tar   get   使用   文件   2014   

前两天从 Amazon 购买了第一台 Apple 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配置是官网价格10788那款,实际在亚马逊用9888买下,便宜了900元。Amazon 上几乎所有 Apple 的电脑都比官方教育商店便宜,并且自营很靠谱,推荐一下。

等待送货上门的几天时间里,查了很多开箱文、体验文,说的比较粗糙,所以我再写一遍我这几天的使用体验。

开箱和其他文章没差,略去。

MacBook Pro 一如既往的继承了 Apple 的精致。外观非常完美,注意到了所有可能的细节。打开屏幕的阻尼刚好是机身的重量,不会有阻尼过紧,开启屏幕带起了机身的情况。磁性电源接口可以避免电源线被绊倒导致机身从桌面坠落,并且磁性很强,不会因为线材本身过重导致接口接触不良(不过搜到一些电源接口烧毁的案例)。打开笔记本,键盘灯会缓缓亮起,并且亮度均匀。音箱清晰嘹亮,虽然不足以欣赏音乐,但是音量和音质足以应付需要声音的大多数情况。双麦克风在侧面,但是可以清晰捕获人声。

上手最先感到惊诧的是屏幕,Retina 的屏幕确实不是盖的,刀锋般的文字边缘,清晰的图片细节,比第一次用 iPhone 4 给人的印象更深。除了高分辨带来的细腻,还有屏幕本身色准给人的真实感,默认的海浪桌面背景可以展示屏幕高分辨带来的细节和艳丽色彩,却展示不出色准,可以改为系统中自带的花或狮子背景,这时看起来会不像电脑屏幕,更像是照片。默认分辨率为1280*800,比较低,建议设置为1440*900。

值得一提的是 OS X 的色彩管理,强大,并简单易用。家里有一台 DELL U2410 显示器,接入 mini dp 后,扩展为第二个桌面,可以单独设置这块屏幕的色彩空间和分辨率。在“系统偏好设置”的“显示器”设置中点击几下即可完成,没有 Windows 下要到“控制面板”-“色彩管理”-“高级”-“更改系统默认设置”-“高级”里更改后还要重启才能生效,并且整个系统中都是这样的设置,不能针对不同的显示器有不同的色彩管理。

新出的 MacBook Pro 免费附带了 iLife(iPhoto iMovie GarageBand) 和 iWork(Pages Keynote Numbers) 套件。iWork 类似  Office 解决编辑文档,表格和幻灯片的需求。Mac 下也有 Microsoft Office for Mac 2011,我一度以为这个软件是2011年就停止更新了,查了官网才知道到2014年为止,Microsoft 一直在更新 Office for Mac 2011。iPhoto 功能和使用方式比较像 Google 的 Picasa ,iPhoto 可以直接导入 iPhone 的照片。并且照片看起来的效果比 Windows 下查看图片的方式要好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对照片做了优化。iMovie 比较像 Windows 下的 Windows DVD Maker,功能比较简单,基本够用。与专业软件比 GarageBand 比较简单,喜欢音乐的用户可以随便玩玩看。GarageBand 第一次运行会要求下载一个音乐包文件,速度比较慢,大概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对国内的网络情况不是太友好。

系统默认的触摸板设置不是很舒服,比如点击不能轻点,必须要真的按下触摸板才行(MacBook 触摸板整体可点击按下),但是触摸板按下需要比较大的力气,默认也没有开启三指移动功能,移动窗口只能一只手按下触摸板,另外一只手在触摸板移动才能进行窗口移动,好在系统设置中可以对这两处进行修改。修改设置后的触摸板非常好用,像 iPhone 的触摸屏一样好用。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触摸板操作,鼠标都不想用了,不由的让人感叹,MacBook 上的触控板才是真的触控板,其他笔记本上的触控板只是没有鼠标时的简陋替代品。两只手指滑动是滚动网页,两只手指缩放是缩放网页或图片,等等各种操作,太赞了。

OS X 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特性是点击左上角的红色按钮并不一定是关闭应用,应用可能还在 Dock 上并且下方亮着灯。需要在 Dock 上双指点击(右击)图标应用点击退出才行。另外 OS X 没有最大化按钮,有一个绿色的按钮功能定义为“调整窗口到最佳大小”,这个按钮实际很诡异,不同应用点击后会有不同的效果。OS X 有最大化按钮的替代品“全屏显示”,在右上角,不过并不是所有应用都有这个按钮,点击后应用会进入全屏状态。个人觉得这个按钮比 Windows 的最大化按钮更好一些,最大化按钮只会让一大堆窗口重叠显示在一起,切换很麻烦,影响注意力,Mac 下的应用全屏显示可以让整个屏幕只有一个应用,使用起来更专注。

电池使用时间广为人知的长,买来时电池有59%的电,用了三天才用完。并且电池有1000次循环寿命,就是说如果每天都用光电池并且每天充电,电池使用两年半以后还会有最初80%的电力(不过在这之后电池会快速老化)。相比之下,之前用过的ThinkPad 笔记本有一台电池还没用几次就挂了,还有几台电池使用时间能有两个小时就烧高香了。

MacBook Pro 比较不爽的一点是使用的是低电压版的 CPU,并且官网并没有标明,虽然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性能受限的情况,但是性能没有比普通笔记本好多少。MacBook Pro 的发热在正常使用下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有高 CPU 使用的应用,发热会非常严重,不知道是金属外壳导热好还是真的发热严重,CPU 的位置摸起来非常烫,不过风扇声音不是很大。作为使用青轴和 HHKB 的键盘用户,MacBook Pro 键盘的手感还不错,虽然键程偏短,但是手感清晰,使用下来没有太多不适,键盘令人比较担心的是脏了不容易清理,和意外进水的情况。摄像头画质比普通的摄像头好很多,色彩艳丽,层次清晰,但是因为较低的像素,噪点和解析度不令人满意。

使用两项插头 MacBook Pro 外壳会漏电,这个是通病,所有 MacBook 都有这个问题,使用附带的三项插头延长线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OS X 下也有一些不太统一的地方让人不爽,比如双指滚动,在不同应用下同样的双指滚动移动距离不一致,比如 Safari,EverNote,Mou,这三个应用双指滚动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滚动断断续续。还有就是双指缩放,这个在不同应用下的表现也不一致,比如 iPhoto 的双指缩放总感觉像是慢了一拍,而且缩放大小和预期的不一致,造成缩放操作使手指非常疲劳,在地图应用中双指缩放的表现就令人很舒服。也许以后 Apple 会解决这两个问题。

Apple 故意淡化了关机的概念,使用结束只要合上屏幕就好了。这里要为 Windows 正名一下,在 Win 7 之后,Windows 下的睡眠也已经很成熟,可惜早期的硬件兼容性问题使睡眠功能给人留下了“会出各种问题”这种不好的印象。

以上就是使用体验了,OS X 与 Windows 理念不同,各有所长,如果一台 MacBook 对你不是太大的负担,那么强烈推荐购买,会获得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rMBP 13 初次体验,布布扣,bubuko.com

rMBP 13 初次体验

标签:http   tar   get   使用   文件   2014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jian/p/379353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