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插件的排序算法演示器
本节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GDI+在MFC中的应用。这个算法演示器其实是本人算法系列的一个开端,由于csdn没有树状的目录结构,咱也只好使用链表了不是?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文章。
(一)功能说明
我们初步制定功能如下:
(1). 能够通过柱状图,自动展示排序算法的交换比较过程
(2). 能够使用插件的形式进行开发。即,当新完成一个算法后,只需要完成一个插件文件(我们这里使用动态库dll),由主程序加载插件,即可进行执行,而不再需要重新编译主程序。
(3). 保证主程序的独立性。即,进行主程序的时候,插件格式不变。
(4). 可以设置排序的规模。即,排序的数目。
(5). 可以暂停演示,并手动逐步进行上一步或下一步操作。
(二)插件原理
我们的插件采用了动态库。虽然对于加载动态库的方法,网上很多大牛都罗列了一二三,但个人觉得,如果你拥有一些简单的汇编知识就会发现,其实无论你是通过load静态库,包含头文件还是什么其他的方式加载动态库,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
(1). 向编译器解释你的动态库
我们要告诉编译器,一些动态库的信息。这些动态库的信息应该包含:
1. 输出函数的调用约定。
约定的一般类型有以下几种:
__stdcall,__cdecl,__fastcall,__thiscall,__nakedcall,__pascal
其中除了最后一种_pascal之外,其他相同,它们与_pascal的区别在于:
a. 前者的参数顺序是,从右到左依次入栈(个人更喜欢认为pop的顺序从左到右,个人理解,如有偏差,请留言,谢谢。)后者相反。
b. 前者是调用者清除栈,后者是调用者返回后清除栈。
2. 函数地址
使用一个函数,我们还需要知道函数的地址。
3. 函数原型
有了以上三个部分,我们就可以成功的完成对动态库的调用。
(2)插件的实现
1. 返回一个算法实例
我们这里调用动态库的目的,是为了返回一个算法类实例的指针,动态库唯一的对外接口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下面是接口的实现代码:
BOOL WINAPI Plug_CreateObject(void ** pobj) { *pobj = new CAlgorithmCls; return *pobj != NULL; }动态库仅仅需要输出上面的一个函数,其中WINAPI是告诉编译这个函数的调用约定,这个宏与_stdcall是一样的。
2. 主程中使用接口
对于每种算法,我们都需要通过这个接口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类实例指针。在这之前,我们得加载动态库,加载方法如下:
PLUG_ST stPs; ZeroMemory(&stPs, sizeof(stPs)); stPs.hIns = LoadLibrary(strPlugPath); PFN_Plug_CreateObject pFunc = (PFN_Plug_CreateObject)GetProcAddress(stPs.hIns, "Plug_CreateObject");这里有点陌生的东西,就是结构体PLUG_ST,这个结构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CPlugBase * pObj; HINSTANCE hIns; }PLUG_ST, * LPPLUG_ST;看名字,相信聪明的朋友已经猜出一二,它两个成员,pObj是返回的算法类的基类指针,稍后我们会做详细介绍;另一个是动态库的模块句柄,也就是LoadLibrary的返回值,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动态库的一个身份证。
如果成功加载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通过调用它的唯一接口,来获得结构体中的第一个成员,即算法实例指针,代码如下:
if (pFunc!=NULL && pFunc((void **)&stPs.pObj)) { m_vecPlugs.push_back(stPs); m_comboAlg.InsertString(0, strAlgName); }乍一看,似乎有点复杂,其实分开了慢慢看,其实很简单。
首先,我们使用一个vector存储了所有的结构体。括号内的第二句话,只是向combo控件中插入了一个算法的名字
然后,条件中第一部分,要求pFunc非Null,pFunc是GetProcAddress的返回值,如果返回了空,那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成功的找到输出函数Plug_CreateObject,那么自然没法进行下一步运算。
最后,最终的就是调用我们刚才获得的函数指针pFunc,来对输出参数赋值,以得到算法的实例指针。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插件的核心代码
3. 插件Base类
我们通过一个虚的插件Base类,来要求插件实现者,必须完成的插件功能。这个虚类的全部代码如下:
class CPlugBase { public: CPlugBase(){}; virtual ~CPlugBase(){;} virtual void SetData(int nCount, int *pData) = 0; virtual void Start() = 0; virtual bool GetNextOp(int &x, int &y, int &op) = 0; virtual bool GetLastOp(int &x, int &y, int &op) = 0; virtual void End() = 0; };
我们简单说明一下,几个函数的功能。
SetData,主程序通过这个函数,向插件实现者提供排序的容量和排序的数据。
Start,主程序通过该函数,要求插件实现者,进行他自己的排序运算。当然,这个函数必须在设置完毕数据之后,才能够进行。
GetNextOp/GetLastOp,主程序通过这两个函数,向插件索取一次操作的内容,x,y分别是需要进行操作的两个数据的索引,op为操作类型,我们暂时将其定义为枚举,如下:
enum AlgOp{ ALG_SWAP = 0, ALG_COMPARE, };
End,主程序通过这个函数,告知插件,可以进行清除工作。
#pragma pack(push, 4) struct AlgStep{ AlgOp op; int nFirstIndex; // 前者的交换索引 int nNextIndex; // 后者的交换索引 AlgStep &operator = (const AlgStep &_algStep){ op = _algStep.op; nFirstIndex = _algStep.nFirstIndex; nNextIndex = _algStep.nNextIndex; return *this; } }; #pragma pack(pop)
a. 字节对齐。起初,我索引值获取的时候总是错的,调试之后也发现问题,修改对齐方式后,就正确了,当时没有仔细考虑。后来分析了一下,这里对齐方式并不会有太大影响,造成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之前的某次修改并没有进行重新编译,使用了旧的obj对象进行链接,导致实际执行的代码,和调试代码不匹配,所以才出现问题的。修改对齐方式后,进行了重新编译,所以没问题。
b. “=”的重载非常必要,这涉及到深拷贝和浅拷贝的问题。说起来好像很专业,其实很简单,就是默认的拷贝函数,只会拷贝结构体实例的地址,而不会结构体实例中具体的各个值传进去,所以有必要重载这个函数。
这样就完成了插件的基类,这个基类的作用是连接主程序与插件子类,插件实现者,通过重载该基类,实现对应的虚函数,就可以在这个算法演示器上,演示自己的排序算法。
4. 简单实现一个不是排序的排序算法
首先,需要新建一个dll库的项目,并将base.h包含进去,当然也可以自己重写一份,重写的时候只需要保证自己写的Base和原来的CPlugBase类的形式一模一样就行,即:类的函数成员的形式相同。这里,我们为了与主程序一致,将CPlugBase添加到了自定义的Include路径中。
然后,继承CPlugBase,实现各个纯虚函数。
(1)SetData,将排序规模和排序数据存入当前的数据成员中
void CAlgorithmCls::SetData( int nCount, int *pData ) { m_nCount = nCount; m_pData = pData; }(2)Start,存入一些简单数据操作,我们这里仅仅是做一些比较,如果是完整的排序算法的话,需要完善该函数,代码如下:
void CAlgorithmCls::Start() { for(int i=0; i<m_nCount-1; i++) { AlgStep as; as.nFirstIndex = i; as.nNextIndex = i+1; as.op = ALG_COMPARE; m_algSteps.push_back(as); } m_nCurStep = 0; }
(3)GetNextOp/GetLastOp,这两个函数,分别用于获得下一步/上一步操作内容,同时在该函数内执行交换操作。这里我们暂时没有写交换操作,但是数据的指针和交换数据的索引都知道,这不该是什么难事吧,代码如下:
bool CAlgorithmCls::GetNextOp( int &x, int &y, int &op ) { if (m_nCurStep++ < m_algSteps.size()-1) { x = m_algSteps[m_nCurStep].nFirstIndex; y = m_algSteps[m_nCurStep].nNextIndex; op = (int)m_algSteps[m_nCurStep].op; if (m_algSteps[m_nCurStep].op == ALG_SWAP) { // ... } } int n = sizeof(AlgOp); if (m_nCurStep >= m_algSteps.size())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4)End,这里我们暂时没有什么需要清理的数据,因为在类内我们没有分配数据,按照谁分配谁释放的原则,pData指针也交给外部去释放。
最后,将输出文件名改成算法名,我们这里改成了冒泡排序.dll
5. GDI+完成绘制
(1)GDI+的初始化,好像已经说了很多遍了,再重复一次吧,包含头文件<objbase.h>和头文件<gdiplus.h>,使用GdiPlus的名字控件,使用“#pragma comment(lib, "gdiplus.lib")”来完成静态库的加载。GDI+的初始化,OnInitDialog时,使用GdiplusStartup初始化GDI+,OnDestroy时,释放GDI+资源。OnPaint时,进行绘制。
(2)演示程序的绘制,先看代码再解释。
CDC *pCDC = GetDlgItem(IDC_SHOWPIC)->GetDC(); HDC hdc = pCDC->GetSafeHdc(); Graphics grphics(hdc); RECT rect; GetDlgItem(IDC_SHOWPIC)->GetClientRect(&rect); Bitmap bitmap(rect.right-rect.left, rect.bottom-rect.top); Graphics grp(&bitmap); grp.Clear(Color::Black); int nWidth = (rect.right-rect.left)/m_nCount/2; int nOffset = (rect.right-rect.left-nWidth*2*m_nCount)/2; // 整数运算造成的偏移 int nBottom = 20; for(int i=0; i<m_nCount; i++) { RECT box; int nHeight = (rect.bottom-rect.top-nBottom)/m_nCount*(*(m_pData+i)); box.left = nWidth + i*nWidth*2 + nOffset; box.right = box.left+nWidth; box.bottom = rect.bottom-nBottom; box.top = box.bottom - nHeight; if (i!= m_CurOp.nFirstIndex && i!= m_CurOp.nNextIndex) { SolidBrush sbrush(Color::Crimson); grp.FillRectangle(&sbrush, box.left, box.top, box.right-box.left, nHeight); } else { SolidBrush sbrush(m_Specialcolor); grp.FillRectangle(&sbrush, box.left, box.top, box.right-box.left, nHeight); } } grphics.DrawImage(&bitmap, 0, 0);
因为我们从头到尾坐标使用的都是整数,一个柱形有一点点误差,没有问题,但是多了的话偏移就会很大,我们将所有的偏移计算一下,平均分配到两边,就不至于让最终的图像太靠向一边了。
柱形的size计算很简单,但是很罗嗦,大家看看就好,我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每个柱形矩形的绘制,需要填充一个实画刷,然后用该画刷填充一个矩形,就完成了最终的绘制。
背景颜色,填充成了黑色。
至此,我们完成了最初图形的绘制,简单看看效果。
6. 手动执行上一步或者下一步
每次绘制的时候,我们需要记录当前的操作是什么,当前操作所对应的颜色是什么,获得上一步,下一步都需要完成这样的工作,先看一下下一步的代码:
void CAlgorithmDemoDlg::OnNextStep() { m_Specialcolor = Color::Blue; int nOp; m_vecPlugs[m_nCurAlg].pObj->GetNextOp(m_CurOp.nFirstIndex, m_CurOp.nNextIndex, nOp); m_CurOp.op = (AlgOp)nOp; Invalidate(FALSE); }
::InvalidateRect(m_hWnd, NULL, bErase);
7. 定时器与自动演示
MFC中的定时器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在开始自动演示时,设置一个定时器,演示完毕后,Kill掉这个定时器,然后完成OnTimer的消息响应就可以了。
自动演示消息
void CAlgorithmDemoDlg::OnBnClickedAutorun() { SetTimer(1, 500, NULL); }
void CAlgorithmDemoDlg::OnTimer(UINT_PTR nIDEvent) { // TODO: 在此添加消息处理程序代码和/或调用默认值 int nOp; bool bRet; switch(nIDEvent) { case 1: bRet = m_vecPlugs[m_nCurAlg].pObj->GetNextOp(m_CurOp.nFirstIndex, m_CurOp.nNextIndex, nOp); m_CurOp.op = (AlgOp)nOp; if (!bRet) { KillTimer(1);<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 算法演示完毕或失败,则停止自动演示 } Invalidate(FALSE); break; } CDialog::OnTimer(nIDEvent); }
至此,演示程序,基本完成,还有些细节,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为什么我上传的图片是静态的?说好的动态图嘞?。。。 好吧,最近有点偷懒,周末有空会对本文继续调整一下,到时候大家会看到动态的算法演示图片,另外,会出一份像样的接口文档。)
好啦,从此,我们就要开始排序算法的实现历程啦,目前打算先实现十种常用的排序算法。
GDI+学习笔记(九)带插件的排序算法演示器(MFC中的GDI+实例),布布扣,bubuko.com
GDI+学习笔记(九)带插件的排序算法演示器(MFC中的GDI+实例)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fukainankai/article/details/323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