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就是在逻辑上将整个业务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以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的。
1、三层结构
1)表现层(UI):主要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显示处理后用户需要的数据。
2)业务逻辑层(BLL):是UI层和BLL层的的桥梁。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进行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与数据库打交道。主要操作就是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它不是指存储原始数据的数据 库,而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
三层之间数据传递的方向:
三层的设计,需要一个实体层(Entity)来调节,实体层不属于任何一层,但是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体类与三层间的依赖关系为:
实体层贯穿于三层,在三层之间传递数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张数据表对应一个实体,每个数据表中的字段对应实体中的属性。
需要实体类是因为,从面对对象的角度来说,它是完全受控制的对象,具有面对对象的基本特征,它可以自定义行为,能够消除关系数据和对象之间的差异。
2、为什么
进行分层是为了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的。分层的过程也就是解耦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一个项目比较复杂,设计了数据库访问和存储问题时,就可以使用三层将其简单化。
使用三层有一下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结构更加的明确
7)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3、搭建步骤
1)搭建表示层(创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
2)搭建业务逻辑层(类库)
3)搭建数据访问层(类库)
4)添加各层间的相互依赖(避免交叉引用)
标签:三层架构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0924897/article/details/3291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