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yle class blog http tar com
今天,仔细阅读了园子里面的一个朋友写的《一缕阳光:DDD(领域驱动设计)应对具体业务场景,如何聚焦 Domain Model(领域模型)?》(http://www.cnblogs.com/xishuai/p/3800656.html)这篇博客,觉得这是一篇对DDD的分析总结性质的文章,写得不错,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回复,也许是文章太长很少有人赖得着性子看完,但也可能是DDD叫好不叫座的原因,这篇随笔里面也对此进行了分析。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晚跟朋友们探讨了一下,总结后发在这里,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
文章中说到了领域模型,还说到了领域服务,这让我觉得DDD这个东西有点鸡肋啊,需要领域服务去做协调 ,由此引入了工作单元、事务这些东西 ,甚至还有工作流 。这说明基于DDD设计出来的领域模型功能很弱 ,DDD这种模型是静态的,所以需要领域服务去处理动态的东西 ,这相当于把事物分成了“动”,“静”两个方面去处理。
但是“动”,“静”却是相对的,因为,按照牛顿运动定律 ,是没有绝对的静的,运动是永恒的。 所以分析出来的这个 “静 ”,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此,这注定 DDD这种建模方式,结果是鸡肋,根本之道,是掌握事物的“动机”。 DDD推广不起来,除了现实原因,跟它鸡肋这个特点不无关系。
从事物的动机出发,进行建模,需要DCI这样的东西。 DCI是一种切入方式,顾名思义,DCI的意思是数据在上下文中的交互,所以可以作为事物动机的观察切入方式。这说明 ,DCI提供了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但还是没有触及到根本问题。 不过DCI,相对于DDD,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太超前的东西总是很难让人接受,DDD都是叫好不叫做,DCI,接受起来就更困难了。
DDD为何叫好不叫座?兼论DCI与业务分析的方法论,布布扣,bubuko.com
标签:style class blog http tar com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luedoctor/p/380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