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读《黑客与画家》

时间:2015-06-07 13:47:49      阅读:14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今天终于打开上周下载好的《黑客与画家》[Robert Morris 著][阮一峰 译]的pdf文档,一看就是一下午。说好书能引人入胜,启人思考,这本书是否做到了,是否是本好书?下午只阅完一部分,等阅毕作结。想记录下读这本书的完整历程,因为已经被前两章内容吸引。也算是开篇,以后边读边记录边更新。笔者愚钝,如个人观点有偏颇之处,还望读友指出,同时非常欢迎交流讨论。

  •   先介绍下作者Robert Morris。哈佛计算机科学博士,viaweb创办人之一,有名的程序员。想具体了解的话这里提供两个链接。

    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Paul_Graham_(computer_programmer)

    百度: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QkTVzmcSns_Rs__LA63V-LlrlJrpgmwlvoU7jR1FvnIYBuqWmeylI1-ee76P2uS6uMFIkuyJuC5cghiiilIIa

  •   译者阮一峰阮老师有来头。任教于上海金融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著名博主,关注的兴趣点广泛,博文思维严谨。这里提供关于译者的个人信息链接,同时提供他博客链接,阮老师的博文个人认为值得一读。

    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564858.htm

    博客:ruanyifeng.com   

       ruanyifeng.com/calvino

       micnew.com

       bomoo.com 

下面正式开始记录。


 

  • 从关于本书面市时间和翻译到我国时间的对比中说开去

  《黑客与画家》于2004年在美国面市,很快销售一空,读者反映热烈。但不经意间看了下翻译到我国的时间(以译者写的序中所署时间为准)——2010/12/25。刚好圣诞节,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就暂且理解为译者是想表示这是本有意义的书的意思吧。

  从本书面市到翻译引进国内,经过6年时间,顿感迟滞之后。下面浅谈个人看法。
  文化交流需要允许“时间滞后”的存在;但对于优秀文化,应反对滞后时间过长。书好不好自有各家论断,这里想说的是面对古今、中外的一个文化交流大前提下的两个范畴——时间和空间内的文化交流,我认为应该要有“时间滞后”的存在。

  先解释下我所说的“时间滞后”的外延和内涵。“时间滞后”是指a,b两个事件发生的间隔时间t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迟延。好,解释完毕,回到观点本身。

  为什么这么说?

  其一,“时间滞后“是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文化交流需要客观对象作为载体,但实现的过程可以是多种多样——和平方式如商贸、翻译、访问等等;暴力手段如战争、侵略云云。那么,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暴力文化交流的风险,允许“时间滞后”也就成了必要条件,有了缓冲时间才有机会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其二,时代赋予我们把握”时间滞后“的度的能力,而这能力是前提。在进行文化交流前,信息的传播本身就需要时间,这点无可厚非;这里要说的是,在这个我们拥有产生、广播、接受信息及改造信息的能力的时代,我们相比于以往任一时代的前辈们都更能掌握信息,于是,对信息我们有了更完整但还远远未完成的掌握权。有了能动的掌握权,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化交流的度。这是前提。

  同时在讨论允许时间滞后时也不该忘记交流的目的——为了让交流各方更完善。由此也引出了”对于优秀文化,应反对滞后时间过长“这一观点。看咱晚清的闭关锁国就可为反例,虽然那段历史的造成因素远远不止”时间滞后“,但也为因素之一。

  总之,巴拉巴拉这些,无非是想说明这么一点——为了更完善,应张弛有度地进行文化交流,对于优秀文化,更应加快脚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映到现实社会,在这方面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同时也看到还是有很多的有识之士在不断地努力着,自己也该追随他们的脚步,一起为无论是自己还是整体的更完善努力!

 

  • 关于“书呆子”

  书中作者讨论了他对”书呆子“的看法——他们只是想的东西跟其他人不一样罢了。

  首先声明一个前提,这里讨论的”书呆子“并不是指读书读傻了的群体,而是喜欢看书,同时能保持自己思想和独立思考并作出自主能动性行为的群体。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确实,”书呆子“想的东西有时候是与众不同的。就像同样大家都有光的概念,非”书呆子“只是看不见,而曾经科学家里边的”书呆子“却辩论着光的本质是波还是粒子的问题;就像同样大家都看到异性裸体,非”书呆子“只是觉察到体内有某些激素在产生,同时用下体来思考,而”书呆子“会想着裸体的功能,或者器官的功能构造甚至于升华到哲学高度的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不否认”书呆子“看到异性裸体时也会用下体思考,但那也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书呆子想的东西因为存在于大脑里的对客观世界实体的反映的异同和量的多少而与众不同,但也往往因为这种异人的存在常常导致孤独感的产生,从而容易导致性格的孤僻。但我也想对”书呆子“们,包括我自己说,既然能更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对”非书呆子“这一客观实体存在上也反映出更适合二者的脑电波来处理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呢?非书呆子的对”书呆子“的作为有待商榷,但作为”书呆子“的我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更应该先着手解决这件事,因为”书呆子“的脑子活动强度可以更强,方法也可以更灵活。


2015/06/07 13:32


 

读《黑客与画家》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lex-huang-blogs/p/455836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