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IT定理

时间:2015-06-11 16:07:14      阅读:20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和世界上任何事物同样,IT产业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并且有着它自身发展规律的。这些规律,被IT领域的人总结成一些定理,称为IT定理(IT Laws)。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摩尔定理、安迪-比尔定理和反摩尔定理。这三个定理和在一起,描述了IT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的规律。

其中一个是他和通用汽车公司老板之间的对话。盖茨说,如果汽车工业能够像计算机领域一样发展,那么今天,买一辆汽车只需要25美元,一升汽油能跑四百公里。这个故事至少说明计算机和整个IT行业的发展比传统工业要快得多。

最早看到这个现象的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博士。早在1965年,他就提出,在至少十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十八个月。现在,每十八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十八个月价钱会降一半。

虽然,这个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但几十年来IT行业的发展始终遵循着摩尔定理预测的速度。

而当今(2007年6月)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IBM的蓝色基因(BlueGene/L),速度高达每秒钟三百六十七万亿次浮点运算,是ENIAC的七百三十四亿倍,正好是每二十个月翻一番,和摩尔定理的预测大致相同。

尽管计算机的速度如此,存储容量的增长更快,大约每十五个月就翻一番。

不仅如此,这十几年来,网络的传播速度也几乎是按摩尔定理预测的速度在增长。

十三年前,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批上网的用户,那时还是通过高能物理所到斯坦福大学线性加速实验室的一根专用线路和互联网相联,当时电话调制解调器的速度是2.4K,如果下载谷歌拼音输入法需要八个小时。

在世界经济的前五大行业中,即金融、信息技术(IT)、医疗和制药、能源和日用消费品,只有IT一个行业可以以持续翻番的速度进步。

人们多次怀疑摩尔定理还能适用多少年,就连摩尔本人一开始也只认为IT领域可以按这么高的速度发展十年。而事实上,从二战后至今,IT领域的技术进步一直是每一到两年翻一番,至今看不到停下来的迹象。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其它行业做到了这一点。因此,IT行业必然有它的特殊性。

和任何其它商品相比,IT产品的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非常少,成本几乎是零。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一个英特尔的酷睿双核处理器集成了二点九亿个晶体管,三十年前的英特尔8086处理器仅有三万个晶体管。虽然二者的集成度相差近一万倍,但是所消耗的原材料差不太多。IT 行业硬件的制造成本主要是制造设备的成本。假如我们将这两项成本平摊到前一亿片酷睿处理器中,平均每片要摊上近一百美元。通常,用户可以看到,一般新的处理器发布一年半以后,价格会开始大幅下调。当然,英特尔的新品此时也已经在研发中。

摩尔定理主导着IT行业的发展。

在美国,主要IT市场大都只有一大一小两个主要竞争者。

再次,现有的IT公司必须有办法消除摩尔定理带来的不利因素,即每十八个月价格降一半。这一点,我们在接下来的两节中在讨论。

那么,是什么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硬件呢?IT界把它总结成安迪-比尔定理,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安迪是原英特尔公司CEO安迪-格鲁夫(AndyGrove),比尔就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英特尔处理器的速度每十八个月翻一番,计算机内存和硬盘的容量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但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等应用软件越来越慢,也越做越大。所以,现在的计算机虽然比十年前快了一百倍,运行软件感觉上还是和以前差不多。

这种现象,乍一看来是微软在和大家做对。实际上,盖茨本人和其它厂商也不想把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搞得这么大。据了解,盖茨本人多次说,他过去搞得BASIC只有几十K,你们(微软工程师们)搞一个.NET就要几百兆,其中一定可以优化。当然,我们知道微软现在的.NET比二十年前的BASIC功能要强的多,但是否强了一万倍,恐怕没有人这么认为。这说明,现在软件开发人员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样精打细算了。

今天,由于有了足够的硬件资源,软件工程师做事情更讲究自己的工作效率,程序的规范化和可读性等等。另外,由于人工成本的提高,为了节省软件工程师写程序和调程序的时间,编程的语言越来越好用,同时效率却越来越低。比如,今天的Java就比C++效率低得多,C++又比二十年前的C效率低。因此,即使是同样功能的软件,今天的比昨天的占用硬件资源多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

虽然用户很是烦恼新的软件把硬件提升所带来的好处几乎全部用光,但是在IT领域,各个硬件厂商恰恰是靠软件开发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件资源得以生存。

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电脑工业整个的生态链是这样的: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提升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新机器让惠普和戴尔等公司收益,而这些整机生产厂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厂订货购买新的芯片、同时向Seagate等外设厂购买新的外设。在这中间,各家的利润先后得到相应的提升,股票也随着增长。各个硬件半导体和外设公司再将利润投入研发,按照摩尔定理制定的速度,提升硬件性能,为微软下一步更新软件、吃掉硬件性能做准备。华尔街的投资者都知道,如果微软的开发速度比预期的慢,软件的业绩不好,那么就一定不能买英特尔等公司的股票了。

如果说在美国,始于二十年前的信息革命是基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那么在亚洲,主流则是手机和移动通信。今天的手机一般都有两个处理器,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一个与微机处理器类似的通用处理器(CPU)今天,一个中档手机的计算性能,超过了五年前的个人微机,而且还按着摩尔定理预计的速度在增长。虽然在手机行业,并没有一个类似微软的通用操作系统公司存在,但是手机制造商自己、运营商和增值服务商加在一起起到了微软的作用。它们在提供新的但是越来越消耗资源的服务,使得用户不得不几年更新一次手机。
就这样,安迪-比尔定理把原本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电脑、手机等商品变成了消耗性商品,刺激着整个IT领域的发展。

Google(谷歌)的CEO埃里克o施密特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如果你反过来看摩尔定理,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十八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IT 界把它称为反摩尔定理

反摩尔定理逼着所有的硬件设备公司必须赶上摩尔定理规定的更新速度。事实上,所有的硬件和设备生产厂活得都是非常辛苦的。这说明,以硬件为主的公司因为反摩尔定理的影响,生计之艰难。因此,投资大师巴菲特从来不投这些IT公司。事实上,反摩尔定理积极的一面更为重要,它促成科技领域质的进步,并为新兴公司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在科技进步量变的过程中,新的小公司是无法和老的大公司竞争的,因为后者在老的技术方面有无以伦比的优势。比如,木工厂出身的诺基亚在老式的模拟手机上是无法和传统的通信设备老大摩托罗拉竞争的。但是,在抓住质变机遇上,有些小公司会做得比大公司更好而后来居上,因为它们没有包袱,也比大公司灵活。这也是硅谷出现了众多的新技术公司的原因。

由于我们今天数字电话传输率本身限制在64Kbps,因此调制解调器的传输率最多到56Kbps,所以到1995年,我的几个同事就预言用电话线上网速度超不过这个极限。如果停留在用传统的方法对调制解调器提速,确实要不了几年摩尔定理就不适用了。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出现了DSL技术,可以将电话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近二百倍。1997年,他把Amati公司以四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德州仪器(TI)。这是硅谷新技术公司典型的成功案例。

在调制解调器发展的量变阶段,就不会有Amati这样的小公司出现,即使出现了,也无法和德州仪器竞争。但是,一旦调制解调器速度接近原有的极限时,能够突破这个极限的新兴公司就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反摩尔定理使得IT行业不可能像石油工业或者是飞机制造业那样只追求量变,而必须不断寻找革命性的创造发明。因为任何一个技术发展赶不上摩尔定理要求的公司,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大公司们,除了要保持很高的研发投入,还要时刻注意周围和自己相关的新技术的发展,经常收购有革命性新技术的小公司。它们甚至出钱投资一些有希望的小公司。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思科公司,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买回了很多自己投资的小公司。

反摩尔定理同时使得新兴的小公司有可能在发展新技术方面和大公司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有些愿意冒风险而追求高回报的投资家将钱凑在一起,交给既懂得理财又懂得技术的专业人士打理,投给有希望的公司和个人,这就渐渐形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办好一个高科技公司还需要有既志同道合又愿意承担风险的专业人才,他们对部分拥有一个公司比相对高的工资更感兴趣,因此就有了高科技公司员工的期权制度。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IT定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qinghe/p/456895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