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微软

时间:2015-06-11 16:41:05      阅读:19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法庭裁定,微软的垄断行为已经违法了反垄断法,并构成对苹果,太阳,网景,莲花,Real Networks,Linux等公司的威胁,作为补救,将强制地把微软拆成两个公司,一个操作系统的公司和一个经营其它软件的公司。当天,微软的股票狂跌掉了一半,市值从五千亿美元缩水到不到三千亿,从此便停留在了两到三千亿的水平。在第二天晚上的千人酒会上,除了微软以外的所有人对这个结果都很高兴。这说明微软的垄断行为确实犯了众怒。

在整个IT领域,微软永远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敌人。微软靠它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和无比雄厚的财力在计算机领域几乎是无往不胜。二十几年来,微软作为计算机领域生态链最上层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刺激着整个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微软扼杀了无数具有创新的大大小小的公司。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现金最多的公司并且是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1981年,在硅谷的库帕蒂罗市苹果公司的总部,举行了一次微机领域的世纪双雄会。事业正蒸蒸日上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邀请了刚刚拿下IBMPC操作系统合同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洽谈合作事宜。乔布斯给盖茨看了新设计的麦金托什个人电脑以及漂亮的基于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还沉浸于拿下IBM大合同的盖茨一下子给镇呆了。这种基于图形界面加上一个小小的鼠标的操作系统比他们的DOS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前者使得计算机的操作比以前方便了许多。盖茨马上意识到,眼前这种虽然还不完善的操作系统代表了今后的趋势,而微软当时产品线上所有的东西都显得寒酸而落后。那一年,乔布斯和盖茨都是二十六岁。虽然两个人都是科技工业界的新星,但是没有人意识到未来年产值万亿美元的个人电脑工业,将由这两个人来争天下。

这两点都让盖茨很不喜欢乔布斯,但他还是促成了交易,他答应为苹果开发三种应用软件,因为他对这种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本身感兴趣。

在计算机领域双雄的第一次交手中,乔布斯在合同上得到了一些小便宜,但是,盖茨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当时,在乔布斯眼里,微软不过是一个靠卖BASIC起家、阴错阳差拿到IBM合同的小小的软件公司(连它的名字都是微软件),无论如何不能和他那个开创了整个微机工业的苹果相比。因为即使是在高速发展了几年后的1984年,微软已经为世界上80%微机提供操作系统时,它的营业额不过区区一亿美元。直到1990年微软发布Windows3.0并称为软件霸主时,它的营业额才达到苹果同时期的五分之一。

毫无疑问,乔布斯不经意的错误等于告诉了盖茨今后个人微机操作系统发展的方向。在这次双雄会上,乔布斯犯下的错误有两方面,首先,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操作系统在今后整个微机工业中的重要性,否则他不会过早地给别人看他还没上市的设计;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他给谁看都可以,就是不该给盖茨这个人看。

乔布斯和盖茨都想做垄断者,但是他们的方式不同。前者是想做原来IBM那样的垄断者,从硬件到软件全部垄断,这后来证明是行不通的。而盖茨天才之处在于,它在微机工业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意识到只要垄断了操作系统,就间接垄断了整个行业,因为操作系统和别的软件不同,是在买计算机时预装好了的,一般用户没有选择权。而其它的软件用户则有选择权。

所有的应用软件又必须在操作系统下开发。因此,操作系统必然会在自由竞争后,率先出现赢者通吃的垄断局面。二十年前,IBM、微软和苹果三个公司都有垄断微机操作系统的可能性。

另外三个公司Novell,太阳和Oracle也有可能从中分到一杯羹。二十年后的结果是微软一家独大,不仅后三家公司设想的网络操作系统没有成功,IBM和苹果这两个曾经"雇佣"了微软的公司,也都被当年的店小二打的落花流水。虽然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成为罗马帝国的路只要一条,就看谁能找对了。

让盖茨和乔布斯生于同一时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因为他们两个人注定要有一人成为失败者。在技术嗅觉上,乔布斯好于盖茨,但是,在商业眼光和经营上,盖茨要强于乔布斯。

盖茨从来是个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人,早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就是这样。那一年他刚上大二,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Altair公司微处理器的文章,于是就给该公司老板写了封信说他们为贵公司的微处理器写了个BASIC语言的解释器,这样用户就可以在Altair的处理器上使用BASIC编程了。其实,当时这个解释器完全是盖茨杜撰出来的。Altair公司倒很认真,要来看看盖茨的东西。盖茨和艾伦等人居然在几星期内赶制出来了一个。Altair公司对盖茨等人的工作很满意,干脆雇了艾伦。几个月后,艾伦说服了盖茨退学,全时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微软。六年后,盖茨再次被苹果公司逼到角上,他不甘心在这次千载难逢的计算机革命中当一个配角,而必须夺得操作系统的控制权。盖茨作了非常正确的战略布局,事实表明,盖茨当时在诸多环节中如果走错一步,微软都难以成为日后的霸主。

首先,他兑现对苹果的承诺,开发麦金托什上的应用软件。

第二,他答应了IBM一起开发新的操作系统OS/2的合作。

最关键的是第三步棋,微软暗地里偷偷地、非常低调的学习苹果悄悄开发Windows。并抛出了两个玩具版Windows 1.0和2.0,这两个必须依靠DOS的版本很不成功。完成了在研发上的布局,盖茨要在市场上尽可能用它落后的DOS坚持到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开发出来。微软的做法概括起来是两句话,薄利多销和来者不拒。

微软将BASIC免费提供给IBM,同时已近乎免费的价格,即每个拷贝5美元,将DOS预装在IBMPC机上,这个价钱便宜得大家连盗版都懒得盗。(也正是这些原因,微软早期软件销量大但是不很挣钱。)但是,微软用这些条件换回了DOS的销售权。

免费的BASIC和五美元预装的DOS其实是微软的一个钓饵,它是为了吸引软件公司和计算机爱好者在上面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软件,使用户产生对微软的依赖。

但是,DOS的缺陷是任何搞计算机的人都一眼能看得见的。它是一个非常小非常简单的操作系统,甚至算不上严格以及上的操作系统,因为它没有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进程的管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必须全力推广技术上已经非常落后的DOS,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对根本没有前途的DOS做了几次非实质性升级,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微软的这种做法其实很冒风险,因为它是在用大刀长矛死死抵抗着苹果和以及后来IBM(OS/2)的洋枪洋炮。

乔布斯和盖茨一样,都是卧榻之旁不容他人安睡的垄断者,但是乔布斯和他的继任者功利之心太急了一点。在微机工业这盘大棋中,苹果是抢实地,而微软是先造势再破实空。结果是,苹果好处抢得快,微软大局布得好。

但是,领先下的苹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走封闭式道路和纯技术路线。苹果正在为自己没有遇到同样的麻烦而高兴。在微软以前,软件是不能直接挣钱的,因为都是在卖硬件时送给用户的。这样,软件的价值必须通过硬件销售才能体现出来,也许是处于这种考虑,苹果始终坚持软件硬件一起卖。苹果拒绝开发自己麦金托什计算机技术的结果,客观上把所有的想从微机市场分一杯羹的兼容机厂商推给了IBM和微软。从八十年代中期起,世界硬件市场的格局从苹果对IBM一下子变成了苹果对IBM加上所有的兼容机。开始,苹果这种劣势还不明显,因为它的系列市场占有率还很高。但是由于IBM PC的开放性特点和信息工业全球化的效应,使得IBM兼容机越做越便宜,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DOS在操作系统占有率上便领先于苹果。

如果二十年前苹果开放了兼容机市场,那么微软能否在操作系统中胜出就很难说,因为后者整整比前者落后了近十年。(至今苹果机的软件都IBM系列的PC 机的软件贵得多)。苹果失去地利的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它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信息领域的摩尔定理和安迪-比尔定理。苹果既做硬件又做软件,很难平衡两者的速度。软件做得太快了硬件就跟不上,硬件做的太快了有没有合适的软件可用。在历史上,苹果有几款计算机一推出来时速度就已经落后了;还有几款比如早期PowerPC推出来时速度奇快但没有什么应用软件可用。

虽然大家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至少从表面上看,盖茨比较礼贤下士,而苹果比较傲士。

到1990年,微软经过Windows1.0和2.0的失败终于迎来了成功的Windows3.0和接下来持续使用了很长时间的Windows3.1(在中国版本号是Window3.2中文版),在短短几个月里,它的销量就超过了IBMOS/2多年来的全部销量。Windows3.1对苹果的打击是致命的。而苹果当时正处在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竟然组织不起一次有效的反击便一溃千里。微软终于靠十年的人民战争夺得了微机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它使得整个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从此定型,而这个生态链的上端是微软。

至此,微软在软件业的垄断地位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帝国从此诞生。到1997年,微软的市值首度超过IBM,虽然当时微软一年的营业额还不到IBM一个季度的,但是华尔街很看好微软,认为它代表着未来。

微软在一统操作系统的天下后,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便接连打出三记重拳,干净利落地消灭了莲花公司,WordPerfect公司和网络界新星网景(Netscape)公司,夺得了利润最大的几个应用软件市场。这三记重拳和它给苹果的打击一样,都是转市场优势为技术优势。

微软对网景一战则是网络浏览器领域的生死战,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盖茨作为微软的统帅,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魄力和指挥艺术。这场战争,对以后的互联网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时一场经典之战,因为以后所有不可避免要和微软冲突的公司,都研究了网景公司的教训。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

微软之所以得以控制整个微机行业,在于它控制了人们使用计算机时无法绕过的接口-操作系统。现在,网景控制了人们通向互联网的接口,这意味着如果微软不能将它夺回来,将来在互联网上就会受制于人。

网景现在面对两难的问题,如果答应微软从此就受制于人,而且以前和微软合作的IBM和苹果都没有好结果,反之,不答应微软这可能像莲花公司和WordPerfect一样面临灭顶之灾。

最后,网景选择了和微软一拼,因为它觉得至少目前它还有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后来证明这种技术上的优势根本不可靠,这也是我将技术排在形成垄断的三个条件之外的原因。

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盖茨在微软宣布向互联网进军。盖茨让很多工程师立即停掉手里的工作,不管做到那个阶段,然后全力投入微软浏览器IE的开发。盖茨的这种魄力我以后只在佩奇和布林身上又看到过一次,而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三次。盖茨动用了他的杀招-和Windows捆绑,免费提供给用户。

很快,网景就被垄断了操作系统的微软用这种非技术,非正常竞争的手段打败。微软终于取得了用户到网络的控制权,从此,微软帝国形成,再也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在客户软件上挑战微软了。盖茨剩下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去向美国政府司法部解释清楚他行为的合法性。

盖茨否认微软是个垄断公司,并且狡辩说IE不是一个单独的软件,而是Windows的一个功能。

很遗憾,网景公司虽然得到了大家普遍的同情,但是,它没有等到法院对微软的裁决结果就支撑不下去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网景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多年后,佩奇在总结网景教训时为网景找到了一个可以在微软垄断的压力下生存的办法,我们在介绍佩奇时再讲。

不久之后,微软又用同样捆绑播放器的办法打败了做媒体浏览器RealPlayer的Real Network公司。而微软的反垄断官司也在一直打着。2000年,司法部对微软的反垄断官司终于有了初审结果,这就是我们在本章开始是介绍的那一幕。后来,微软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述。

最高法院拒绝听证,将案子转移到联邦上述法院。2000年底,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以微弱的优势击败和硅谷关系良好的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当选总统,和共和党关系密切的微软得以翻案。

当然,以布什为首的共和党政府不会找微软的麻烦。虽然微软在欧盟、韩国和美国十几个州输掉了反垄断官司,但是这些外国和地方政府除了对微软罚款,无法拆分该公司。至今,没有任何公司可以撼动微软在自己领域的垄断地位。

如果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他就是两个字--平衡。盖茨首先做到了保守和冒险的平衡。盖茨和苹果争霸操作系统时,采用了最保守的做法,靠落后的DOS,靠十年的持久战取胜。另一方面,盖茨在起家时,包括微软成立后的十几年里,一直惯用冒险的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抢的先机。

在硅谷,微软一直有抄袭者的骂名,但是这不妨碍微软继续。盖茨这种我行我的做法带来的素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微软在工业界的声誉很差,很多公司还一次又一次地告微软的侵权行为,微软为此赔了不少钱。也许是年龄大了的影响,盖茨在退居二线的前几年,做事已经平和了许多,微软空手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基本上不做了,对知识产权也重视多了。不简单的事,盖茨能把公益和私利平衡的很好。盖茨不满足仅仅当一个IT工业的领袖,他的雄心是改变世界,而实现他改变世界的理想的工具则是盖茨基金会。

但是,盖茨这种做法难道不也是出于私心么?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美国的遗产法、税法和慈善基金会的相关法律。

也就是说,如果盖茨将财富直接传给孩子,交完遗产税后,几乎去掉了百分之六十。如果盖茨卖掉自己手里长期持有的微软股票卖掉,他将缴纳15%的资产增值税,如果他兑现短期的投资所得,则要交高达35%联邦税,如果他将自己的股票卖掉转给孩子,那么,一个亿只剩下1×(1-45%)×(1-20%)×(1-15%)=37%,即三千七百万。如果想少缴税,而将财产尽可能多地留给孩子,唯一的办法是将财产捐给自己的慈善基金会。这样做可以免除三种税,第一次买股票的资产增值税,遗产税和每年的投资增值税。美国法律同时规定所有的慈善基金会每年必须捐出5%的财产,这就是每年盖茨基金会会捐出一些钱的原因。每一亿财产能为孩子留多少钱。我们仍然假定,该基金会的投资回报是每年10%,扣除捐出的5%还剩下5%。现在该基金会自始至终就不用交任何税了,三十年下来,这一个亿的本金增值到4.3亿,同时还向社会捐出了3.3亿。盖茨不但多留给孩子1.5亿,还通过这3.3亿美元的捐赠博得的慈善家的美名,真可谓名利双收。那么,这里面一定有吃亏者,那就是山姆大叔,因为它没有从世界首富转到自己的基金会的这笔巨额财富中收到一个铜板的税。

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浪费纳税人的钱,甚至回用于不必要的战争,因此应该少缴税,而每个公民各尽所能靠捐助来完成公益事业,共和党人很多持这种观点。盖茨在政治上倾向与共和党。根据法律,作为盖茨家族的后代或者遗嘱受益人,可以世世代代地控制盖茨基金会。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盖茨和那些真正的将毕生积蓄无条件捐给他人而不是自己的基金会的那些真正的慈善家是不同的。我很敬重投资大师巴菲特,他毕生生活简朴,老了以后,只给自己的孩子的基金会留下不到财产的5%,而把几乎全部的财富,一笔超过三百亿美元的巨款无条件地捐给了盖茨基金会。盖茨基金会只不过是盖茨通过它来实现自己改良世界的理想的机构,以及将财富传给子孙万代的避税港。盖茨很会兼顾慈善事业和他自己家族利益的关系。

如果说乔布斯是锋芒毕露,聪明写在脸上;盖茨就是一个平衡木冠军,聪明藏在肚子里。无疑,后者比前者更可怕。

我时常把苹果公司比作希腊,微软比作罗马。众所周知,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孕育着繁荣的文化、科学和艺术。苹果是微机的首创者,是微机工业文化的发源地。罗马从希腊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打败了老师,它建设强大的帝国和美丽的城市,但它的创新并不多。

而微软和罗马帝国还有一个惊人相似之处是,他们的扩张止于它们的缔造者。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现实。整个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微软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整个硅谷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公司被微软打到。盖茨更是驰骋商场,鲜有敌手。但是,为了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在垄断了整个微机软件行业后,微软也必须找到新的成长点,否则华尔街不会在追捧它的股票。很明显,全球下一个金矿就是互联网。当微软打败网景时,杨致远和费罗(David Filo)已经把雅虎建成全球最热门的网站。到九十年代末,盖茨腾出手来,成立了MSN,大举进军互联网市场。

和强大的微软比,雅虎很像日耳曼这个小小的蛮族。但恰恰是年轻的雅虎成功地阻击了微软,使得后者远离互联网领域。雅虎的兴衰我们以后还会专门提到,现在,让我们看看雅虎是成功地阻击微软的扩张。

雅虎在微软和网景争斗时,抢到了门户网站的先机,并率先为大家提供免费电子邮件Email的服务。微软打败网景和Real Network等公司的绝招是免费提供和对手竞争的产品。但是这一招对雅虎不灵,因为雅虎的服务本身就是免费的。网景和RealNetwork这样制作微机客户端软件的公司不收软件的钱是活不下去的,而雅虎找到了一个新的商务模式,即让内容的提供商出钱(早期要把新闻放到雅虎上是要向雅虎交钱的)并且为大的公司做品牌广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采用雅虎的免费模式。微软思路还停留在微机时代,开始还试图从每个家庭收一笔联网费。结果使得MSN的用户数目远远落在了雅虎的后面。为了和雅虎竞争,MSN卖下了Hotmail试图直接买一些用户总的来讲,微软的脑筋还停留在一份份卖软件的微机时代,在开拓网络服务方面亦步亦趋。这再次印证了微软的基因决定了它不容易适应互联网时代。

华尔街在雅虎和微软之争中帮了雅虎很大的忙。由于雅虎各种服务是免费的,收入并不高,利润更少的可怜。但是,华尔街认定雅虎代表未来,将雅虎的股票追捧的很高,一度市盈率到达1000/1,也就是说它的股价是每股盈利的一千倍。而当时,公司增发期权不计入成本。因此,雅虎不断地增发期权给员工,而只需付给员工很少的现金工资。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进入雅虎的员工,在2000年时,绝大多数在纸面上都是百万富翁。因此,雅虎人的士气高的不得了。可以说没有华尔街的帮助,小小的雅虎是抵挡不住微软MSN的攻击的。等到互联网泡沫崩溃,雅虎的营销和股票一落千丈,自然无力阻击微软了,但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而微软因为美国经济不景气也暂时没有扩张。现在回过头看,微软那时恰恰错过了进军互联网最好的时机。那时没有一个公司在财力上可以和微软相比。微软坐拥数百亿美元的现金,而且每个季度还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完全有能力打造一个网络帝国。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开始整部门整部门地裁员,本来正是收购人才和技术的好机会,但是微软按兵不动。其中原因很多,主要的有四条。首先,微软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礼贤下士的公司了,变得对人才和技术都很傲慢,微软人才开始流失。第二,它毕竟因为反垄断官司在身,在公司收购上多少有些限制,以至于在收购搜索公司Inktomi和在线广告公司Overture上被雅虎抢了先。第三,长期以来,鲍尔默和华尔街合作很好,为了迎合华尔街,微软总是把财报搞得漂漂亮亮的,因此,它不愿意大量长线投资新技术项目,这会使得利润和现金流入下降。

第四,互联网泡沫后,谁也吃不准互联网是否能挣钱,微软也不例外。根据接近盖茨的人讲,盖茨甚至到了Google上市前,还认为开源的Linux是微软的主要对手,而不觉得Google能成多大气候。他的下属问他对Google的看法,他觉得一两个部门就能搞定Google。

现在存在的现象,当初产生它的时候必然有产生它的原因和理由。如果这个理由将来不存在了,终究有一天它也会消亡。微软称雄于微机时代,自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到了网络时代,显示改变了,微软再次称雄的合理性也就没有了。

如果说微软至今在互联网上举步迟缓,它在另一个新的领域来时却非常凶猛,那就是游戏机领域。九十年代以前,它基本是日本厂家任天堂(低端)和索尼(高端)的天下。但是,从1997年起,微软大举进军小小的游戏机市场。这回微软无法免费提供游戏机,但是它使用了类似的倾销策略,逼得对手打价格战而无利可图。但是至今为止,微软在游戏机方面一直在赔钱,2007年,微软在这方面赔了十八亿美元。这种商业做派很不符合微软务实的特点。另外,游戏机不同于微机,并不是所有家庭,也不是各个年龄档的人都玩游戏。即使是玩游戏的人,也不可能天天玩,所以微软推广游戏机的目的一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是随着游戏机发展的趋向和微软其它研究项目,尤其是VoIP的逐步展开,微软原先的战略目的初见端倪。微软打造的游戏机可不是过去简单玩游戏的小玩意,而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它是一个工具,微软要把它变成家庭娱乐中心,从而控制每一个家庭的娱乐活动。

而后者,便是微软要争夺的目标。垄断了这个娱乐中心,将比垄断操作系统带来多得多的利润,因为这种被称为"根据需求来观看"模式,是按照每个观众每次观看收费的。现在,微软的软件不过是每个人每几年买一份,将来如果微软真的能控制每个家庭的客厅,它将每天从每个观众身上挣一笔钱。现在在美国,每点播一个电影和节目收费从三四美元到十美元不等,即使微软从中分得亿美元,我们假设每个家庭一周看两个节目,微软一年从一个家庭身上就能挣得一百美元,相当于每年卖给一个家庭两份操作系统。

现在,在家庭娱乐中心的竞争中微软遇到了两个强劲的对手,苹果和索尼。苹果从音乐到视频,它在用户数量上占了先机,因为它上亿的iPod使用者都可能使用苹果的Apple TV这个娱乐中心,在媒体供应商方面,苹果和全世界主要的传媒公司已经签下分成的协议。索尼一方面是传媒公司,另一方面有最好的游戏机PS/3,它不但有十倍于一般微机的计算和图形功能,还有最新的蓝光DVD(Blu-Ray)、1080p宽银幕电影效果的视频输出和5.1环绕立体声音频输出的游戏机已经具备了一个娱乐中心的所有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索尼联合了几乎全部的电器厂家助阵,走了以前开放式的道路。微软这一次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于索尼,而且偏偏选择了走以前苹果封闭式的路,至今它只有东芝一个同盟军。此外,拥有YouTube的Google也可能成为一匹黑马。因此,鹿死谁手现在还无法料定。

微软只用的短短的十几年就建成了一个IT帝国,而以前AT&T和IBM则用了半个世纪才办成同样的事。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微软的行动明显放慢,它的扩张一再受阻。但是,个人微机的这次浪潮还没有过去,处在其浪潮之巅的微软即使不做任何事,仍然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它始终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竞争对手。它能否成功地第二次创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厅信息化是否能形成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浪潮,而它又是否能在客厅争夺战中最终胜出。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微软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qinghe/p/456920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