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手把手教你写个AOP框架

时间:2015-06-13 23:13:14      阅读:40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Why AOP?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意思是面向切面编程。传统的OOP面向对象相当于站在一个上帝模式从上往下看,里面的一块块都是一个对象,由我任意组合;而AOP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法,从“侧面”看整个系统模块,看看哪里可以见缝插针,将自己想要处理的一段义务逻辑编制进去。


Code duplication is the ultimate code smell. It’s a sign that something is very wrong with implementation or design.(重复的代码会让代码的质量很糟糕。如果出现这个状况,那么一定是实现或者设计环境出了问题)


OOP本身是极力反对“重复发明轮子”的,但是有时却对重复的代码显得无可奈何,而AOP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思想。

抽象了半天,还是利用一个例子还更加形象的解释吧。如果你要做一个权限系统,那么肯定需要在很多业务逻辑之前都加上一个权限判断——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完成后面的操作。如果利用传统思想,很显然你会把做权限判断的业务逻辑做封装,然后在每个业务逻辑执行之前都执行以下那片处理权限判断的代码。如下图:

技术分享

看到没,每次一个判断每次一个判断,如果让这些权限判断的代码散落在系统的各个角落,那会是一个噩梦!就算采用OOP思想,将权限检查的业务放在一个类中,照样无济于事。因为每段业务代码开头总有这么一段抹不掉的身影(doSecurityCheck)。

这时,AOP老兄终于按耐不住,要出场大展身手了!这位老兄马上说,放着那段业务逻辑代码,我来处理!

他首先将权限处理的部分视作一个aspect(切面),然后想办法在运行时把切面weave(编织)进业务逻辑中合适的位置。比如就像这样做:

技术分享

这样,AOP就成功的帮我把权限验证部分插入到调用代码的前面执行。具体调用哪个方法其实AOP并不知道,只要你把切面织入了用户登录,那后调用用户登录,只要你织入了用户查询,那就调用用户查询。而且不单单是只掉某一个方法,它可以挨着排的调用。

这只是其中一个强大的用处,还有像日志记录、性能分析、事务处理等更多都可以利用到AOP的地方。

Think of AOP as complementing, not competing with, OOP. AOP can supplement OOP where it is weak. (AOP和OOP没有竞争关系,相反,AOP能够很好的补充OOP的不足)

AOP基本术语

 

l  Aspect(切面):就是你想给程序织入的代码片段、如权限处理、日志记录等。

l  Weaving(编织):就是给指定的程序加上额外的业务逻辑的过程,比如将权限验证插入到用户登录的过程。

l  Advice(通知):表示是在程序的哪里织入切面,比如前面织入,还是后面织入,或者是抛出异常的时候织入。

l  Joinpoint(连接点):表示给那个程序织入切面,也就是被代理的目标对象的目标方法。

l  Pointcut(切入点):表示给哪些程序织入切面,是连接点的集合,比如是用户登录和用户查询等都需要被织入。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AOP,需要定义几种通知类型。

l  Before:前置通知,在业务逻辑之前通知

l  After:后置通知,在业务逻辑正常完结之后通知

l  End:结束通知,不管业务逻辑是否正常完结,都会在后面执行的通知

l  Error:错误通知,在业务逻辑抛出异常的时候通知

 

AOP执行流程

 

下图展示了AOP核心调用过程,通过调用AOP代理类,开始一个一个调用后面的(前置)通知/拦截器链条,完成之后在调用目标方法,最后回来的时候接着调用(后置、结束)通知/拦截器链条。

技术分享

如此一来就成功的完成了在AOP中给某个程序(目标方法)之前加上一段业务逻辑,之后加上一段业务逻辑的流程,并且杀伤力极大,可以将目标方法的范围进行任意控制。

 

动手实现一个AOP

 

前戏那么长,高潮不会短!这次写的AOP参考了很多Spring的代码,吸收了大师补充的养分。

利用测试驱动开发的原则,我们先来考虑考虑我们会怎么用(写好测试代码),然后想想API怎么设计(将接口写好),最后考虑实现的问题。

        @Test
	public void testTranscation() {
		// 创建动态代理工厂,这是调用动态代理实现aop的初始点
		AopProxyFactory proxy = new AopProxyFactory();

		// 创建目标对象
		proxy.setTarget(new AopDemo());

		// 设置各个advice,以便在调用目标对象的指定方法时可以出现这些advice
		proxy.addAdvice(new TransactionAspect());

		// 获取代理对象
		IAopDemo p = (IAopDemo) proxy.getProxy();

		// 通过代理对象调用目标对象的指定方法
		p.doSomething();
	}


参考springAPI设计,我们给出了上面这段测试代码。这样就能给AOP代理工厂配置目标对象,和各种各样的通知,目前只有事务处理的通知。然后通过代理工厂获取目标对象的代理对象,并完成类型转换的过程。最后调用指定方法,完成在这个方法的周围实现事务处理过程。

设置目标对象的方法无需赘言,就是看中了那个对象,设置进去,这样就能搞个代理帮他做了。。。

添加通知的实现,我想设计的好用一点。什么叫好用呢?也就是给你一些接口,BeforeAfterErrorEnd等,只要你定义的aspect类(切面)实现了任意一个接口,就能保证按照这个接口名字所显示的那样执行。比如我实现了Before接口和他的抽象方法,并在里面加了个“记录日志”的功能,这样,我以后就能在我的目标方法执行之前完成一次记录日志的过程了。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事务处理的aspect切面:

@Component
@Match(methodMatch = "org.*.doSomething")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Aspect implements Before, End, Err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rror(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回滚事务");
	}

	@Override
	public void before(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务");
	}

	@Override
	public void end(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Object retVal) {
		System.out.println("关闭事务");
	}

}


在代理工厂中,我们使用Object  target存储这个目标对象,并使用集合来记录所有该类涉及到的通知。

        private Object target;

	private List<Advice> adviceList = new ArrayList<Advice>();

	/**
	 * 
	 * @Title: setTarget
	 * @Description: 设置目标
	 * @param @param target 设定文件
	 * @return void 返回类型
	 * @throws
	 */
	public void setTarget(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void addAdvice(Advice advice) {
		if (advic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添加的通知不能为空");
		adviceList.add(advice);
	}

而在完成配置代理工厂后,需要通过这个代理工厂来获取代理对象。在获取代理对象之前,我们把之前完成的配置(目标方法、通知集合)都初始化到AdvisedSupport对象中,将这个对象整体传给后面的代理实现(jdkcglib)完成代理类的初始化,以及通知和目标方法的调用。

        public Object getProxy() {
		if (target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目标对象不能为空");
		
		AdvisedSupport config=new AdvisedSupport(target, adviceList);

		AopProxy proxy = null;
		// 若该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就优先选择jdk动态代理;如果没有实现任何接口,就只能采用cglib动态代理;
		if (config.hasInterfaces()) {
			logger.info("采用jdk动态代理");
			proxy = new JDKAopProxy(config);
		} else {
			logger.info("采用cglib动态代理");
			proxy = new CglibAopProxy(config);
		}
		return proxy.getProxy();
	}


这里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断他是选择jdk动态代理还是选择cglib动态代理。

这里以jdk动态代理为例,cglib留给读者自行分析:


public class JDKAopProxy implements AopProxy,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AdvisedSupport config;

	public JDKAopProxy(AdvisedSupport config) {
		this.config = config;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Proxy() {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config.getClassLoader(),
				config.getInterfaces(), this);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return new 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config.getInterceptors(),config.getMatchers(), args,
				method, config.getTarget()).proceed();
	}

}



这里我们首先在getProxy初始化了代理类,然后当代理类的方法被调用时,会完成目标方法调用,这个步骤都是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对象完成的。这个类实现了MethodInvocation,目的是为了完成之后的回调过程,这个后面可以看到。在这个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类里面,我们存储了足够多的信息

        /**
	 * 通知advice
	 */
	private List<MethodInterceptor> chain;

	/**
	 * 每个advice所配置的匹配信息
	 */
	private List<Matcher> matches;

	/**
	 * 执行目标方法需要的参数
	 */
	private Object[] arguments;

	/**
	 * 目标方法
	 */
	private Method method;

	/**
	 * 目标对象
	 */
	private Object target;
	
	/**
	 * 记录当前advice链条(chain)所需要执行的方法的索引
	 */
	private int index;



目的很简单:就是将多个通知链条和目标对象的方法本身的调用整合起来,形成逻辑完善的链条——前置通知在目标方法前面排着队完成,如果目标方法抛出了异常就执行错误通知,一旦正常执行完成目标方法就执行后置通知,而结束通知时不管是是正常执行完目标方法还是抛出了异常,最后都会执行的一个通知。

下面来看看这个类中处理一连串方法调用的核心方法proceed()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roceed() throws Throwable {
		//当链条走完的时候调用目标方法
		if (index == chain.size())
			return invokeJoinpoint();

		Matcher matcher = matches.get(index);

		// 查看是否匹配,
		if (matcher.matches(this.method, this.target.getClass())) {
			return chain.get(index++).invoke(this);
		} else {
			index++;
			return proceed();
		}

	}

	/**
	 * 
	 * @Title: invokeJoinpoint
	 * @Description: 调用连接点方法
	 * @param @return
	 * @param @throws Throwable 设定文件
	 * @return Object 返回类型
	 * @throws
	 */
	protected Object invoke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return method.invoke(target, arguments);
	}



很简单,就是当链条走完的时候,调用目标方法。否则就继续指向链条上的方法。这里有一个检测是否匹配的过程,也就是我给我的切面类,也就是处理事务的切面TransactionAspect配置了一个注解Match,这个注解表示当目标类是org包下的某个类时,我就会对他的doSomething方法完成拦截,在这个方法周围加上事务处理。

@Component
@Match(methodMatch = "org.*.doSomething")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Aspect implements Before, End, Err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rror(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回滚事务");
	}

	@Override
	public void before(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务");
	}

	@Override
	public void end(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Object retVal) {
		System.out.println("关闭事务");
	}

}



具体判断是否匹配,我采用的是正则表达式,也就是当目标类的某个方法被调用时,一旦检测到他符合methodMatch配置的正则表达式,就给该方法前后加上指定的逻辑。如果发现不匹配,这继续寻找链条上下一个通知,直到走完整个通知链条。

这里大家肯定会有一个问题:在链条上获取到一个通知,执行该通知的时候,如何确保前置通知是再前面执行,后置通知是再后面执行呢?并且在完成调用之后确保执行后面的通知调用流程?

其实,spring在这里用到了一个很巧妙的编程技巧——通过多态原理和回调函数来处理。

chain.get(index++).invoke(this);



这里获取到了第index个通知,拿到的是个接口类型,但是实现类出卖了他的本质,表示它到底是前置还是后置或者是其他等。当执行invoke时,将该MethodInvocation的实现类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的对象的引用传递进去。如此调用的方法,其实是这样的:

技术分享

可以发现,当实现类是后置通知的时候,我会选择AfterInterceptor来执行,当时前置通知的时候,会选择BeforeInterceptor来执行。也就是,碰到合适的通知,就采用合适的拦截器处理。

以前置通知的方法拦截器为例:

public class BeforeInterceptor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private Before advice;

	public BeforeInterceptor(Before advice) {
		this.advice =advic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MethodInvocation mi) throws Throwable {
		advice.before(mi.getMethod(), mi.getArguments());
		return mi.proceed();
	}

}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就是开始那个权限验证的翻版么?对啊,it is。这里实现的很明确,就是在目标方法调用之前执行before中的业务逻辑,接着进行mi.proceed()又回调到了我们MethodInvocation的实现类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中的proceed方法中了。

这样,也就保证了链条的次序执行。

来看看我们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吧:

开启事务

和哈哈哈哈哈...

关闭事务



目前还没能把ioc和aop整合起来使用,还有像ioc在web mvc框架中如何使用都还没提到,不过这些会在我们以后的博客中不断出现。

源代码

 最后,放出源代码:https://github.com/mjaow/my_spring

手把手教你写个AOP框架

标签:

原文地址:http://my.oschina.net/u/1378920/blog/466432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