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Facebook大规模Flash失效分析研究 - SIGMetrics, 2015

时间:2015-06-22 22:00:33      阅读:36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Facebook与卡内基梅隆大学最近在SIGMetrics ( June 15–19, 2015, Portland, OR, USA).发表一篇关于大规模应用下PCI-e flash失效研究的文章”A Large-Scale Study of Flash Memory Failures in the Field” 。基于对Facebook数据中心近4年来大量flash失效数据的总结,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对flash,存储软件,全闪存阵列,应用者以及基础架构运维者有启发意义。

原文在  http://users.ece.cmu.edu/~omutlu/pub/flash-memory-failures-in-the-field-at-facebook_sigmetrics15.pdf。以下做个综述和总结。

数据样本

看任何数据前很重要的要仔细明确基于什么样的样本。 论文中的样本主要来自Facebook数据中心部署的PCI-e flash,全部是MLC介质,来源有多家厂商,多批次(包括Fusion-io, Hitachi, Intel, OCZ, Seagate, Virident)。容量方面有720GB, 1.2TB和3.2TB。由于来源众多,需要合理分类以揭示区别。论文主要依据容量,PCI-e V1 还是V2, 以及单块还是双块使用等。其中使用1.5年以内,容量1.2TB/3.2TB的占样本多数71%。

类似SMART,Flash健康状况通过特殊的寄存器由Facebook的采集脚本每小时搜集一次,并导入Hive通过MapReduce-R语义进行归并分析和处理。可惜的是经过归并之后 研究没有保留足够多的时间戳信息。事实上Rawdata主要是基于2014年11月的快照点。

技术分享 

注意1): 控制器都会内置ECC校验和纠错,通常采用分级-渐进方式: 小范围错误(每KB几个bit)往往由控制器自己搞定;而更大粒度的错误往往交由host driver来调度处理。论文中的failure是指控制器自己无法处理和由host来处理的错误。      

     2)因为是累计最长达4年的数据,现在的flash,FTL和控制器和当时已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比较新的ssd(如E/F)表现和特征应更有指导意义。

 UBER: SSD不可纠错码率。其他在受控环境下Raw flash的错误率大概在1*10(-6) ~ 1*10(-8)之间,而实际环境下, 由于控制器优化和纠错 则更低:10(-9) ~10(-11). 同时数据倾斜现象非常明显(如图中的B),出现10% 的设备贡献了95%的高错码率. 论文发现比较服务Weibull分布。猜测其中一个原因是高相关性, 本周发生了失效 下周很可能也失效,一台host内SSD-A发生失效,另一个SSD-B也很可能有失效报告。 (笔者猜测另一个可能性是产品批次工艺的良品率,但论文没有对比研究)。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

 数据写和失效模型

论文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3阶段失效模型:首先错码率并非单调递增,相比学者针对机械磁盘总结发现的bathtub(浴缸)2-阶段模型,它多了一个Early-Detection阶段(如下). 作者做了个简单的解释性说明,可以认为flash里block归属于2个pool: weaker/stronger pool: 早期weaker pool里总是迅速发现小的错误并纠正导致上升,之后错码率变得安分而下降;但之后强力失效的pool则主导了走势。GC/擦除和数据写入基本符合相同的模型和影响。

 技术分享

 样本D和F看起来比较怪异(写入量增加了 错码率反而还下降),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目前处于第1/2阶段(甜蜜期), 如果看样本分类表,这两组中总体写入量还是低于其他比如C/E,而后者可能已步入了老年期.

注: 这里的写入是指实际写入到flash cell的数据量 (不完全等于App/OS写入量,因为有各种写放大和消除技术)

 技术分享

flash对寿命的影响

比较幸运,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关联关系。

技术分享

 

大块和小块和DRAM Buf

FTL内部维护logical offset-page address, 小写往往导致非连续和更多的元数据开销(DRAM buffer). 结论和磁盘类似,从元数据使用有效(注以及GC),flash也更适合大块读写

 

温度和功耗影响

30-40度运行期间,各个平台表现一致(小幅上升)。超过了40度则进入3阶段失效模型。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 1)超过了一定温度,控制器开始彰显自己的存在,并试图降速稳定系统 类似CPU的降频。注意,一些老的控制器可能没有这样功能。 2) 系统中多块SSD往往功耗更大加快了温度上升。

 技术分享

 写放大

毋庸置疑,App/OS的写入量和实际Cell的写入量不尽相同,中间有很多变数,不利的变数主要是写放大包括: 额外的元数据开销,replica,RAID等,常用的优化技术包括buffering, batch, append-log, dedup, compression, new-RAID等。正因如此,简单把磁盘替换成闪盘,而不做系统级别的优化是难以发挥SSD的优势的,尤其是全闪存 需要在系统软件(包括调度,CPU, Mem)和IO层面(合并, inline dedup, compression, RAID)等做深入的架构优化设计。

市面上几家典型的代表 (如EMC XtremIO, SolidFire, PureStorage)无不如此,出于产品定位,自身特长以及Time-To-Market等综合考虑,各家在架构和实现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想做更多深入了解全闪存,这里推荐2个非常不错的视频(TechField, 2014)。分别由XtremIO和SolidFire当家领袖或阐述自身特点 或 对比分析。当然,这里并没有一好百好,看场景,看需求,哪家更适合大众场景 哪家就有优势。

1, EMC XtremIO Architecture & EMC Evolving All-Flash Use Cases &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 Robin Ren, CTO, EMC XtremIO

- http://techfieldday.com/appearance/emc-presents-at-storage-field-day-5/

2,  Comparing Modern All-Flash Architectures - Dave Wright, CEO, SolidFire

- http://techfieldday.com/video/comparing-modern-all-flash-architectures-dave-wright-solidfire

 

论文的不足和局限

作者做了简单的例举:

-  论文并没有针对分布式系统中常见的多份Replica可能带来的跨节点的SSD失效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

-  SSD失效与性能的相关分析

-  受限于数据采集局限性,没法获得SSD内部各个flash上workload的分布和模式

-  纠错模型: 论文的错码率指的是控制器没法处理而交由host处理的,将来NVMe设备可能并非采用这种方式。

 

总结

1. Facebook大规模flash部署和实用是可以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的前提,这一点和Big Data类似,谁握有数据 谁握有发言权!

由此想到一个类似领域的文章,今年FAST15上 EMC 发表一篇文章,主要搜集了5年多来,近1百万磁盘(都是基于RAID)失效log,论文从中发现了些若干前导性主因素,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出更有效的主动防御性保护,并已投入实用 减少近90%的3盘失效。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怎么通过好的数据源 做些有意思的事情。 https://www.usenix.org/system/files/conference/fast15/fast15-paper-ma.pdf

2. 主要的发现点 1)3阶段失效模型 2)读影响和寿命不相关. 其他几点基本都是目前已确认或者形成了共识例如温度, 写放大,大块/小块等。

3. 遗憾点:

1) 数据没有做有效的时间序列标记,而更多的是一段时间aggregate之后的截屏(snapshot) 这就丢失了中间随时间变化而可能存在的现象,规律。

2) 没有更多围绕性能, workload而做深入的分析

3) 缺乏定量分析从而降低了现实指导性。论文的很多数据以及多因素 vs失效的对比分析,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抓到一兜数据,做把关联分析,恰巧展现了(或没有展现)某种相关性,但是没有定量性研究因果关系和主因素分析。比如,温度上升究竟是个初始因素还是因为R/W负载过大 导致的一个结果,如果是结果的话,自然而然,其对失效的影响也就保护在R/W的影响之内了。

欠缺深入的定量分析(其中一个受限因素是ssd没有提供更多API接口),导致其他开发/研究者难以从本论文汲取到新的研究点 来开展更多的优化。

      4) 论文没有提到要开放采集到的数据。我猜测似乎能挖的 都挖了,遗憾,守着大矿,没有形成我心目中更优质的Raw data source!

Facebook大规模Flash失效分析研究 - SIGMetrics, 2015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ojp/p/4593981.html

(0)
(1)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