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关于视网膜屏幕的非官方回答(转)

时间:2015-07-15 15:02:27      阅读:20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新换了工作,单纯的前端,需要适配不同的移动端产品。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接触到视网膜屏幕和非视网膜屏幕,经过搜索发现了这篇文章,感觉好不错,转来纪录。

原文地址:http://www.app111.com/doc/100006396_1.html

Q:视网膜(Retina Display)是一种新技术吗?

  A:不是。视网膜(Retina Display)甚至都算不上一种技术,而只是一个针对消费者的营销术语。它向用户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显示方法,带给用户视觉上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技术分享

  Q:视网膜(Retina Display)就是高 PPI 屏幕的代名词吗?

  A:不是。视网膜(Retina Display)效果光靠一块高 PPI 显示面板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其他硬件和软件(包含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支持。它是硬件和软件完美结合而带来的一种视觉上的升级体验。网上很多人认为视网膜就是超高清屏幕,我觉得这是很片面的观点。

  Q:视网膜(Retina Display)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A:要实现视网膜(Retina Display)效果,首先需要一块高 PPI 显示面板,然后需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两者的完美支持。拿苹果自身的实现方式来说,它选择了最深思熟虑也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来推广视网膜这个概念。

  首先,由于苹果完全控制了自家硬件,所以可以很方便地让新产品采用屏幕比例不变、物理尺寸不变但是分辨率长宽各扩充一倍(分辨率扩充四倍)的新屏幕。为了配合这块新屏幕,它也选用了容量更大的电池和能支撑这样显示模式的图像处理芯片。

  然后,它让自家研发和完全控制的操作系统(目前主要是 iOS)做了一个聪明的显示方式的改进:文本自动渲染到4倍大小,位图采用普通和视网膜两套,视网膜版本的图片比普通版本正好大4倍。这样一来,同样一个图片也好,图标也好,按钮也好,文字也好,在普通设备和视网膜设备上的物理尺寸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视网膜屏幕上就更精细,显示效果更令人赞叹,而没有造成任何让用户不变的地方。

  紧接着,苹果将这套“视网膜适应”体系推广到了开发者中,让开发者来主动适应,以开发出各自应用程序的视网膜版本。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来说,他们只需要把图片增加4倍大小的新版本即可。对于游戏的开发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修改游戏代码以实现更精细的效果。对所有开发者来说,这个方法都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而且工作量相对来说都是不大的。

  至此,苹果就实现了自家产品从普通屏幕到视网膜(Retina Display)屏幕的无缝无痛切换。这无疑是个很让人佩服的超酷想法。

  Q:为什么其他厂商没有苹果这样真正意义上的视网膜(Retina Display)?

  A:从硬件上来说,因为采用了视网膜屏幕,耗电量和对显示芯片的要求都大有提升,要在同样的产品体积下塞下更多电池和更棒的芯片又不会产生散热问题,需要相当高的工业设计水平。就算是苹果这样的工业设计带头羊,在这一块上也做得不是那么完美,比如被很多人夸大的“The New iPad 更厚更重发热更大”的问题(虽然对我个人来说,这稍微增加的一点点重量体积,和几乎感觉不到的发热问题,都完全不是什么问题,感觉被竞争对手和媒体恶意夸大了)。所以哪怕是视网膜屏幕的代工厂商三星自己,都暂时没有能力设计出能配备视网膜又不会在产品续航、体积、发热等方面都毫无问题的产品,所以他们也暂时没有推出这样的产品。

  如果其他厂商能造出支持视网膜的硬件,就是真正的视网膜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同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所说,视网膜最佳实现方式就是苹果这样以4的倍数扩大分辨率的方式,这需要对硬件、操作系统和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绝对的操控权才能完美实现。而现今不管是 Andorid 系统,还是 Windows 系统,都还是以传统的“更改 DPI”方式来进行的。例如 Android 和 Windows 系统的设备都有数以千计不同分辨率和屏幕比例的设备,且都有几种不同的 DPI 可选,而每一种 DPI 选择后的实现效果都是不完美的,不要说第三方程序毫无精力去适应和匹配不同的 DPI 而植入不同版本的图像(工作量相当巨大和辛苦),连操作系统自身都没有很好地支持。如果你在 Windows 上修改过 DPI 就会知道,不光是 QQ 显示乱七八糟了,Windows 自身的有些窗口也会出现文字超出、隐藏、错位等各种毛病。而且,如果硬件是一块超高分辨率的屏幕,由于这两个系统本身和应用程序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支持,可能会出现字小到放大镜都看不到,或者按钮小到手指都无法点到的情况。因为他们采用的这种方式只是“能用”,而不是“好用”,是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以完全控制保证完美体验的出发点。

  可以说,Android 和 Windows 设备在几年内几乎没有什么可能实现真正类似和苹果的视网膜(Retina Display)一模一样的完美体验。如果他们对你宣称他们也是“视网膜”,只能说他们在故意误导你。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所解释的视网膜原理,你就会发现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对“视网膜”这个词的误解。有的是处于不了解(例如华为终端老总余承东连 iPhone 的屏幕比例都搞错),有的是故意曲解(明知自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视网膜体验,于是就片面的把高清屏幕曲解为视网膜的代名词)。

  Q:视网膜(Retina Display)这个词语是苹果发明的吗?只有苹果能用吗?

  A:这个营销术语确实是苹果第一个使用的,可以认为是它“发明”的。理论上,如果苹果已经申请了商标,则理论上别的厂商是不能拿来用的。但是现在漫天飞的厂商都开始“沾光”借这个词来宣传自家高清屏幕的新产品,误导了消费者来说也确实有侵权嫌疑。但是现在看起来苹果也不想理这些麻烦。

  Q:如果我沙发离电视足够远,是不是也可以达到视网膜(Retina Display)的效果?

  A:这也是一些小白喜欢用来吐槽 New iPad 的问题,在此我斗胆代苹果做出回答。

  在 iPhone 4 第一次推出视网膜屏幕时抛出了 326 PPI 的高标准,很多人就吧 326 PPI 这个参数作为了视网膜的定义。在 New iPad 推出后,这些人就对 New iPad 的 264 PPI 感到不满了,认为这达不到视网膜的标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第一,苹果从来没有对视网膜进行过真正的定义,所以说视网膜必须满足 326 PPI 是无稽之谈。第二,苹果也在官方网页上抛出了视距和 PPI 的关系图,New iPad 的 264 PPI 在正常使用视距下确实和 iPhone 4 效果无异。我只能认为拿 PPI 做文章又是一帮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或无知媒体的炒作了。

  回到这个问题,任何物理尺寸和分辨率的电视,只要你离它足够远,满足了视距和 PPI 的关系,到某个临界点,确实就能打到视网膜(Retina Display)的效果。这时候你会问我了:为什么刚才还说视网膜不光是显示效果,还要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完美配合才算数。想想电视是显示什么的?显示电视画面的。你看到的画面就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所以这时候,可以认为这台电视达到了视网膜(Retina Display)的体验。

  只是,如果你隔着十几二十米去看一台24英寸的电视,是不是有点蛋疼?

  Q:Apple 的全系列产品都会支持视网膜(Retina Display)吗?

  A:我认为是大部分产品会的。Apple 目前有显示屏幕却没有支持视网膜(Retina Display)的有三大产品线:Macbook、iMac 和 Thunderbolt Display。它们毫无疑问会支持视网膜(Retina Display)体验,但是也许不会叫做视网膜(Retina Display),而是被叫做 HiDPI 模式。在 Mac OS Lion 中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开启 HiDPI 模式,在 OS X Mountain Lion (目前正处于开发者预览阶段,将于今夏推出)更是赤裸裸公开了这个模式。在 HiDPI 模式的加持和应用程序开发者的支持下,今后新版的 Mac 上将可以实现同样的文字自动渲染4倍,位图自动调用4倍版本的方式。

  如果你等不及看到这样的效果,不妨通过 Air Display(http://avatron.com/apps/air-display)这个应用程序,配合一台安装了 OS X Mountain Lion 的 Mac 和一台 New iPad,来看看在 1024×768 (HiDPI) 模式下的显示效果是多么完美。我已经体验到了。

  传言中即将推出的 iTV,由于通常观看距离远、主要播放的都是电视画面(见我前面的解释)和面板制造成本高的原因,也许反而暂时不会达到视网膜(Retina Display)效果。希望到时候这帮无知媒体不要又借此唱衰“苹果不行了”、“苹果不能创新了”,那只会凸显得他们的智商。

关于视网膜屏幕的非官方回答(转)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ilylearning1992/p/464818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