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呈现更多可能

时间:2015-07-16 19:11:36      阅读:14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当今社会,计算机软件行业依旧是目前的热门行业,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人才需求很大。据了解,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而且这个数据随着中国软件的普及而快速递增。然而,用人单位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如饥似渴”之下,却仍旧存在着各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大量不能找到合适工作的“错位”现象。尤其是银行的IT部门和跨国IT企业,对于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软件人才最为需要,也就是说,企业更青睐有经验的年轻人。

面对这种情况,种种尝试也开始出现,试图缓解或改变这种“错位”。

就比如,在去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无疑是立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机制创新,然而休学创业只是看起来很美,有人提出,其实与休学创业相比,建立弹性学制要更迫切、更必要,灵活的弹性学制,既可满足学生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也有利于学生获取社会经验。无论如何,政策性的保障确实是给了大学生“试错”的权利,但对于中断学业,中途创业,在大学生看来终究是一种“剑走偏锋”的冒险。

如我们所见,在“互联网+”的大势之下,各行各业都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不仅大学生就业正在被大量的跨界、混业和新兴公司的出现而带动起来,更有“互联网+”的新模式正在从本源上对人才培养进行创新,为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多可能。

软件行业正在掀起的一场革命就是“众包”,正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产生跨界融合的产物。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的渗透之下,越来越多的软件服务需求涌现,而以“解放号”为代表的众包平台,正在使有软件服务需求的企业与软件人才进行线上连接,撮合交易。在由软件需求方、软件服务提供方、从业人员共同形成的线上生态圈里,大量的企业将软件服务项目进行线上提交,“解放号”运用独有的资源刻画体系与智能匹配系统,为发包企业匹配有经验的开发者和开发团队,并提供项目交付管理。

 

“解放号”平台由国内大型综合软件服务企业中软国际公司开发推出,中软国际认为,企业最大的痛点来自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找不到有专项经验和特殊技能的人而造成的资源错配、重复劳动多、效率底下等问题,而关键的破局点就是通过“复用”来激发个体创造力,“复用”人、“复用”代码,在平台上为项目匹配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是“解放号”众包服务的一大亮点,而将经验融于平台,正是“解放号”与众不同的最大优势。平台除了基本的撮合交易外,中软国际更是将自身十多年来在软件服务领域积累的经验融于平台运营和服务中去,服务渗透企业发包、选包过程、签单环节、开发执行、任务验收、运维环节等项目过程,目前已有大量项目完成交付。

从上面可以看出,让“有经验”的人去接包,复用“有经验”的人为企业所用,是企业所需要的,那么对于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众包如何去实现价值?中软国际对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的思考。

能够在众包平台上接包的开发者我们称之为“杰客”,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宅客”,一直在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的中软国际ETC推出了“宅客学院”。“宅客学院”不仅是面向大学生提供的IT学习社交平台,也是基于“解放号”生态所推出的互联网教育培训平台。

“解放号”与“宅客学院”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宅客学院”不仅为“解放号”平台提供工程师资源的培训、供给服务,而且“解放号”上的“杰客”也能通过平台为“宅客”提供一对一学习辅导服务,进行技术或职业规划指导。而“宅客”通过在“宅客学院”的学习培训成长为“杰客”,则可在“解放号”上进行接包。因此,大学生毕业之后上班还是上“解放号”,亦或是创业,都不再是难事,而“解放号”平台也会成为就业的一种新的形式。

据了解,中软国际已在国内建立了18个大型软件人才实训基地,与全国50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十年来累计为自身及全行业培养合格人才超过10万人。在这个背景之下,中软国际通过众包平台“解放号”和IT学习社交平台“宅客学院”与各大院校共同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必将迎来一番新的局面,在合作中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出符合软件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适应软件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供应链。

日前,“宅客学院”将进行公测发布,“第六届中国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宅客学院’公测发布仪式”将于7月22日在大连举行,就“互联网+形势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主题探讨。可以预见,“宅客学院”的推出与应用,必将创新IT人才培养模式,使IT人才培养更加高质高效。它与“解放号”两大平台不仅是中软国际发展的一大步,更是高度体现“互联网+”时代企业及个人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呈现更多可能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itfree/p/465198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