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云平台,将云的概念引入到我的生活, 高校云平台主要是以各大高校的业务为基础设计开发,包括权限系统,基础系统,新生入学系统,考评系统,成绩系统,选课系统,视频课系统。3月份参加云平台3.0的开发,至今已经4个月的时间。今天已经完成验收。
下面从项目架构技术要点,软件设计思想,自己的成长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云平台在原来2.0的基础上完善了架构,以经典三层+抽象工厂和配置文件+EF+WCF+MVC+EasyUI为基础将springIOC代替了工厂,分布式事务,EF底层框架进行优化,同时对cas单点登录,AOP,切库,动态建库建表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实战,降低系统耦合性,提高灵活性以及访问的性能,对复杂业务进行抽象与整合。
具体来讲到考评系统,针对评教和考试的共性整合成为考评系统,14个模块,复杂的业务逻辑造就考评系统的一句神话“一入考评深似海”这里面的业务逻辑复杂度和业务量其他系统不可相提并论的。题型,题库,模板,考试配置,考生,试卷,申请考试,学生考试,评分,计算成绩,成绩分析,实施评估,学生评教,统计成绩。具体不再详述。
在这4个月的时间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参与实现了实施评估,统计成绩,考生,计算成绩4个模块,代码量增加了不要少的基础上,也切身的体会着软件设计的思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代码的实现。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顾虑到技术是否能实现而限制了设计的思路。通过这4个月的磨练才意识到,技术的实现是时间的问题,只要给你足够的时间以及技术资料没有什么不可以解决的,而更缺失的是设计软件的思想。个人暂时认识到软件设计的思想包括技术和用户的体验度。能做出一款广受用户喜欢的软件设计师大多数是最“吹毛求疵”的,能从用户角度来设计软件。“不怕不知道,就怕不知道”,所以思想上要有足够的前瞻性,那么如何让思想的脚步跑的更快呢?如果一个人抱头苦想恐怕只是徒劳。因为一个人的经验和认识是少的,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资源,你周围的人,他们是你的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对已经存在的东西有所突破,要不会出现把所有的时间付出的最基础的部分,做完后抬头发现有人已经比你做的更好,那你做出来的东西意义何在?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有突破。基础性的东西大多数人都可以实现的,任何事物的价值往往因为“点睛之笔”而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个项目视频管理是以组长的角色参与的,给我的更多的是管理经验的收获,而这次以组员的角色参与所以更多的是功能的实现,收获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原来的意识是“遇到”问题,但“遇到”显然多了很多被动的因素,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考虑问题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更多的是对代码的熟练度,业务的逻辑的接触,如何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实现功能,如何显示出用户需要的数据,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展示展示出来。一开始只有考生管理模块儿,业务相对起来比较少,加上中间有新人加入,所以我后期的时候开始参与了实施评教,统计成绩的优化,计算成绩模块实现。所以很多的时候是在别人代码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开发,阅读了很多人的代码,发现不同的代码实现思路,又一次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别人的大好机会。团队合作,这段时间跟大家一起开发,交流,明显感觉到团队的那种凝聚力,学习组长如何在时间少,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协调应对。
以前总是感觉开发考试系统的都是大牛级别的,现在自己也参与其中,更多的是“做”,解决并实现问题。复杂的考试业务,不是你一下子就弄清的,所以那些参与过考试系统的考场值班,考试测试,负责考试的人更容易了解业务,还好我们这里的个个都是教育的专家。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协作增效,不断创新。分享给自己,也分享给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lxy344x/article/details/46957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