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drbd原理

时间:2015-07-25 07:11:58      阅读:13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工作原理   二进制   本地磁盘   数据包   drbd   

分布式复制块设备Distributed Replicated Block Device,drbd)

    通过网络实现块设备数据实时镜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基于网络的raid1;drbd工作在内核空间,它镜像复制的是二进制数据 ,按位bit对应,数据同时存在于本地主机和远程主机上,在遇到需要切换的时候,远程主机只需要使用它上面的那份备份数据,就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了;作为高可用性的集群的资源,可以代替作为共享设备


工作原理

  • 进行数据的写操作时,数据到达drbd管理模块后,分为两份,一份正常地写入本地磁盘,另一份通过网络备份到从设备,如图

技术分享

                            图片来自官网

进行复制时有以下三个协议(标准)

A协议:异步复制协议Async

  • 一旦本地磁盘写入已经完成,数据包已在本地TCP/IP发送队列中,则认为是完成的

  • 缺点:主节点发生故障时,可能发生数据丢失,因为写入到远程节点上的数据可能仍在发送队列,速率高但数据最易丢失

B协议:半同步复制协议Semi Sync

  • 一旦本地磁盘写入已完成且复制的数据包到达了对等节点peer,即使还没写入磁盘,则认为写在主节点上被认为是完成的

  • 缺点:主节点发生故障时,虽然数据到达了从节点,但有可能还没有写入磁盘

C协议:同步复制协议sync

  • 只有在本地和远程节点的数据都全部写入了磁盘,才是完成的

  • 优点:没有数据丢失,所以一般使用这种协议模式,虽然数据安全性高但效率最低


集群模式

主从模式

  • primary:可读写

  • secondary:文件系统不能挂载,不能读写,只用于备份

全为主模式

  • 基于DLM:Distributed Lock Manager和GFS2/OCFS2集群文件系统实现全为主节点的模型

模式转换

主先卸载变成从,从变成主挂载使用即可


DRBD Source:和高可用集群资源概念不同(应事先做好规划,比如:mydrbd、dev/drbd0、/dev/sda5)

  • Resource name:空格字符外的任意ASCII码

  • DRBD drvice:和raid设备类似/dev/md0、1、...,在双方节点上一般为/dev/drbd1、2、...,主设备号为147

  • disk:在双方节点上的存储设备

  • 网络配置:数据同步时使用的网络配置,带宽速率限制等


相关文件:

/etc/drbd.conf

  • 对以下两个配置文件的包含

/etc/drbd.d/global_common.conf

  global_common.conf

  • 定义全局配置 #默认参数即可

  common:

  • protocol:协议ABC

  • handlers:处理策略、脑裂策略等

  • startup:同步属性定义启动超时等

  • disk:磁盘设置,I/O等

  • net:网络配置,带宽定义、超时设置、传输加密设置等

  • syncer:速率定义等

/etc/drbd.d/*.res

  • 具体资源配置文件


本文出自 “Call me Boxin”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boxinknown.blog.51cto.com/10435935/1678195

drbd原理

标签:工作原理   二进制   本地磁盘   数据包   drbd   

原文地址:http://boxinknown.blog.51cto.com/10435935/1678195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