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刚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感觉这本书还不错的。看得出来,作者也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也懂一些物理学,还擅长写作,着实是一位文化人,很令我佩服。但是感觉科幻出来的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觉得还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三体带给我了许多触动,我很难用完整的连贯文字来表达我的想法,所以只能生硬的分条写出来了,没有什么逻辑顺序,想到哪写到哪。
1. 文中描写的外星文明周围有三颗太阳,进行着无规律的三体运动,外星文明所在的行星要经历恒纪元和乱纪元,乱纪元就是不定时长的寒冷漫长的黑夜与炎热的骄阳烤炙交替出现,外星人要“脱水储存”,而恒纪元就是跟地球一样的,每日白昼交替固定,比较适合发展。外星文明在这种折磨的气候下缓慢发展,文明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因为乱纪元中的极端气候随时都可能让这个星球上的文明消失殆尽。对比这样一种文明,地球简直就是“人间天堂”,适宜的气候与水资源,最重要的是稳定的太空环境,正是这些因素,才孕育出了人类的情感文明,相比而言,在三体星球上,生存尚且不能保障,衣食难足,岂知礼义。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空间,千百年来的进化与演变,才诞生了人类这样一种物种,能适应于地球的环境,任何其他的星球,都不是人类的归宿,所以保护地球,才是人类发展的出路。
2. 文中描写到,科学家向宇宙发射了一些信息,包含了人类的祝福和愿望,希望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共建美好家园和平发展。然而这些信息被4光年外的三体星系的文明捕捉到之后,三体人准备移民地球,派出了强大的宇宙飞船入侵地球,预计有450年能到达地球,外星文明暂领先于地球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文明在未来的450年内大有超过当前的三体文明的趋势,于是三体人担心派出的飞船会全军覆没并暴露自己星球的位置遭到人类反攻。于是三体人开始勾结地球上的极端人士希望扼杀地球人的科技,保持当前的落后状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特别火的柴静拍的那个“穹顶之下”,披着一个环保主义者外衣,着眼于自身的利益,想实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现在有一种人叫做“环保恐怖分子”,你砍一棵树也不对,你采一点煤也不行,他们不允许对自然的任何一点破坏,开出了一些“毒药方”。其实环保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因为极端的一味的追求环保而失去了一些本应有的基本发展权利,那就不合适了。
3. NASA前几天宣布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在1400光年外,听听就蛮玄乎的,现在看到的那个新地球是1400年前的样子,也就是相对的我们地球的唐朝时期,人家地球的真实模样。看到这个消息,我心情更多的是一种平静,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因为我们相距1400光年,我至少认为若干年内,是看不到这个项目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即使是跟地球极度相似,人类想要移民,还是很难,毕竟人类是在地球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进化了千百年的物种,才勉强能适应地球的生存,更不用说去别的星球生存。再者,移民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球资源的枯竭,地球的承载力难以承受人类日益增强的发展,即便成功移民之后,假如人类还是照着这样的一套发展模式走下去,新地球还是会被毁灭,要源源不断的开发新殖民地,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虫洞什么的时空穿越技术还没取得突破、人体休眠技术还没进展、太空飞船的长途旅行实现可持续供能前,哪怕是太阳系,人类都出不去,更不用说1400光年外的新地球了,现在甚至连交流一下,你来我往,都要2800年,那时候人类或许已经灭绝。所以这更说明了,不要存在过多的幻想,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
4. 文章最后,提到了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三体文明暂时领先于人类文明,称呼人类为“虫子”,在他们眼中,人类就像是低端的一种生物,与我们眼中的蚂蚁蟑螂差不多。然而作者最后启发了一下,正对我这样的乐观拼搏派的思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带着悲伤的大家来到了一处田野,指了指漫天飞舞的蝗虫,曰:“瞧瞧这些虫子,你们觉得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蝗虫的差距大还是与三体人的差距大?”结果还是人类消灭不了这些虫子,因为,生命,会自寻出路(这里引用了侏罗纪世界里形容恐龙的一句话)。
5. 这段吐槽,书毕竟是人写的,物质决定意识,作者生于6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文革,这本书也有很大的篇幅提到了文革的一些内容,说实话,个人观点,有点恶心,没什么意思,我不是很喜欢。还能看得出来,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计算机技术还不是像现在这般发达,当时普遍应用集成电路,作者每次描述集成电路的时候看得出来,带有一种自豪感,尤其是秦始皇带领他的三千万名士兵,模拟与或非门等等集成电路原件的时候,场面震撼,似乎代表一种高端科技。确实作者难以想象,就几年的时间,集成电路就几乎被迅速发展的时代给淘汰了。这也说明了,任何一个人写科幻小说,都离不开他现有的接受的知识,在这基础上延伸发展。我希望看到更多天马行空的作品,少局限在当前。但是也别太离谱,我觉得最后的那个智子就有点过了头了,三体人能把质子改造成“智子”,就往地球发射了两个看不见的智子,就能任意地监听地球上的任何事物,并且可以在人的视网膜上构造图像,还可以改变人类接受的宇宙射线。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qdbszsj/article/details/4710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