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有限元分析基础教程》(曾攀)笔记二-梁单元方程推导(二):简支梁挠曲线近似解

时间:2015-07-31 00:56:47      阅读:36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一、“近似”的两种分类

一个复杂的函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基底函数”(base function)的组合来近似,也就是函数逼近,有两种典型的方法:

  1. 基于全域的逼近,如傅立叶级数展开;
  2. 基于子域的分段函数组合,如有限元方法。

第一种函数逼近方式,就是力学分析中经典的瑞利-里兹方法(Rayleigh-Ritz),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基底函数比较复杂,一般是高阶连续函数,通常仅需采用前面几阶函数组合即可得到较高的逼近精度,比如展开为傅立叶级数。

第二种函数逼近方式就是现代力学分析中的有限元思想,即“分段逼近”,每一个分段函数一般比较简单,采用线性函数或者二次函数即可,但是需要较多的分段才能得到逼近效果,工作量比较大。

关于两种逼近方法更加形象的说明,可以参考曾攀老师书中的一个图片,也就是下面这张图

技术分享

 

1.1 利用基于全域的逼近方法求近似解

瑞利-里兹法的核心观点就是选取“试函数”,这个试函数必须首先满足位移边界条件,当然还会带有一些待定系数,然后将其他的变量都用这个“试函数”来表达,通过其他的边界条件或者能量方法(虚功原理或极小势能原理)来求解待定系数。

1.1.1 利用虚功原理求解近似解

简单来说,虚功原理的含义就是如果系统有一个虚位移,那么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外虚功应该内力所做的内虚功。

内虚功

\begin{equation}
\delta U=\intop_{\varOmega}\sigma_{x}\delta\varepsilon_{x}d\varOmega
\end{equation}

外力虚功

\begin{equation}
\delta W=\intop_{l}p\delta vdx
\end{equation}

由于选取的“试函数”只需满足位移边界条件即可,所以“试函数”的选取条件非常宽泛。但是不同的试函数求得最终结果的精度确实相差很大的,所以选取一个合理的试函数非常关键。

比如,对于纯弯曲的简支梁而言,它的位移边界条件就是在0和L处的位移为零,而且位移的形状应该是中间大,然后逐渐向两端减小为0。很自然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次函数抛物线,另外一种就是三角函数正弦曲线。为简化,这里将梁的长度L均取为1

  • 试函数$v1(x)=-x^{2}+x$
  • 试函数$v2(x)=\frac{1}{4}\sin(\pi x)$

画出上述两个试函数在0~1之间的图形

技术分享

可以看到二者都符合位移边界条件,而且形状的大概模样和预想的梁挠度曲线是一致的。

技术分享

当试函数采用$c_{1}\sin\left(\frac{\pi x}{L}\right)$时,根据虚功原理,可以求得系数c1,得到最终的挠曲线为

\begin{equation}
\frac{4L^{4}p_{0}}{\pi^{5}\text{EI}}\sin\left(\frac{\pi x}{L}\right)
\end{equation}

技术分享

当试函数采用$c_1 \left(L x-x^2\right)$时,得到的最终挠曲线为

\begin{equation}
\frac{L^{2}p_{0}}{24\text{EI}}(Lx-x^{2})
\end{equation}

令$\frac{p_{0}}{EI}=1$和$L=1$,分别画出0~L直接解析解、采用两种试函数得到的近似解的图形

技术分享

可以看出采用$c_{1}\sin\left(\frac{\pi x}{L}\right)$作为试函数,最终的到曲线v1(x)与解析解v0(x)是非常接近的,在上图中几乎看不出差别,但是采用$c_1 \left(L x-x^2\right)$作为试函数求解出的近似解却和解析解相差比较大,进一步放大图形

技术分享

可以看到,当图形放大之后,才能看出v0(x)和v1(x)直接的细微差别。

《有限元分析基础教程》(曾攀)笔记二-梁单元方程推导(二):简支梁挠曲线近似解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imuLife/p/469094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