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生活灵感汇总

时间:2015-08-02 06:23:45      阅读:12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生活   灵感   idea   方法   

前言:

这是从中学就开始养成的一个习惯:不论是迷迷糊糊刚入睡,还是在吃饭、上课、看书,只要出现了新的灵感(或者说是新的观点),就必须立刻记录下关键字眼,日后空闲的时候再利用网络去做更全面的搜索和认识。我一直觉得,大部分人都是聪明的,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某几个瞬间,就像一株大树偶尔会开出一两朵小花,那都是精华!可是这些往往都是瞬间凋逝的,我们甚至都还来不及感受到它们的出现,特别是对我这种思维跳跃性很大的人来说。我觉得必须用几个关键字眼把它快速描绘、记录下来,不然感觉太浪费生活了。 
在中学的时候整天想的都是时间、空间、维度什么的,我记得高二某天晚上刚迷糊入睡,然后突然起身拿起台灯在本子上画图,用类似在二维平面上画三维图形那样去描绘四维空间,画了个大概的草图后就躺下继续睡了。不知道有没有吓到室友,总之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是挺天真的。。 
以下对一直以来记录下的东西作个总结、分享,因为中学都是记录在本子上的,而本子现在没在身边,所以主要介绍大学以来记录下的一些东西(大学以来主要记录在随身的手机便签上)。内容已经不那么偏灵感方面了,可能说新的观点更恰当一点。


正文:

  1. 既然光是一种物质,那么如果我们能超越光速的话,利用超光速赶在一千年前地球发出的光物质之前,把光接收下来,看到的不就是一千年前的地球了吗!(中学)
  2. 大家知道两个等质量等速度的球正向相撞的结果是两者都静止,动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了。相反的,化学能也可以变成动能,例如手枪子弹的发射。那么假如宇宙空间没有阻力的话,一只火箭不断的利用化学能量将自身分为速度相反的两段来获得速度,那不就能够一直增加速度直至超过光速吗!(中学) 
    后来才知道物体在超高速的状态下能量会以质量的形式体现出来,即质量增大,速度大约不变。
  3. 客观上同同是一秒钟,因为每个人的反应能力不一样,所感受到的一秒钟也会不一样长。(中学) 
    有的人反应慢一点,所感受到的一秒钟会稍微短一些,可是因为每个人一生中都只能在一副身体里面,感受不了他人的一秒钟,作不了比较,所以一直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对于一生几十年来说,这个差距就比较明显了。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快自己的反应来“延长”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意识。更多请见博文TIME
  4. 过去的人来到现在不能太过怎么改变今后的发展轨道,但如果未来的人回到一百年前的世界,现在的一切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至少逻辑上就是这样,穿梭去未来的技术可以有,回溯过去不可以。(2013年03月21日 19:00) 
    过去的人带着过去的技术来到今天,对今天也不会有多大改变。但是未来的人带着未来的技术来到今天,那改变就大了,大的可以颠覆发展轨迹,造成未来不是原本的未来了。
  5. 势极必反,所以,当一个公司盛极到顶点的时候,应该果断转产,开创新事业。(2013年03月21日 20:44)
  6. 空调只要是同品牌的遥控器都能通用。。一般遥控距离在8米之内。闲着无聊的童鞋可以选择在中午把自家的空调遥控器拿出去,在街上逛一圈,然后可以把那些开着空调的都给他调成制暖模式。(2013年06月23日 20:19) 
    学校宿舍有空调的也可以玩玩。
  7. 创建一个创意提供平台(2013年10月03日 10:26) 
    感觉这会是一个很赞的平台,很多公司和土豪天使需要的都是ideas,而中国聪明人的人口不小,如果能够做一个平台供中国各种角色的人们来展示和出售自己的创意,这将会很不错!只是现今中国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还不成熟,国民也大部分不重视idea,也不大乐意分享。。不过将来肯定会有逐步完善的一天!
  8. 如果一个人天生耳聋,那他在自言自语的时候用的是哪种语言?(2014年05月19日 22:10)
  9. 建一个网站,各种绝逼问题,各种绝逼处理方案,各种绝逼创新(2014年08月20日 13:40) 
    这其实和上面的第7条很相似,但它主打的是“奇葩”和“绝逼”。就我个人来讲,我就很喜欢特立独行的问题、特立独行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是觉得好玩,另一方面是感觉学习新的知识比复习旧的知识效率更高一些。
  10. 建一个招聘网站:免费简历+免费简历主页(二维码扫描进入)(2015年6月12日 9:22)
  11. 电脑回收(2015年8月1日18:01) 
    从电脑普及到现在也有近十年了吧,绝大部分家庭都是把废弃电脑低价卖给废品店的。我们可以对废弃电脑进行专业回收处理,这是一个未被“挖掘”的行业。对于某些完好的旧电脑还可以作为收藏品进行出售。
  12. 把过去十年来重要IT杂志的封面上重点推荐的技术专题找来看看,瞧一瞧哪些技术成功了,哪些技术是昙花一现,分析一下原因?––——“有正确设计思想方法的技术”未必能够成功,因为还有非技术的因素;但“没有正确设计思想方法的技术”一定失败,无一例外。(2015年7月26日 22:18) 
    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这个问题,我竟然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情:观察历史上数据,总结成功的共同点,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要素。这是非常明智的举动,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
  13. 查缺补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看别人的学习总结。(2015年27日 18:01) 
    利用别人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和学习心得,这是聪明人做的事情。不过,我觉得善于总结、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心得也是一件很聪明的事情,哈哈!


(一直想系统地总结一下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以下是某天记录下的一些关键字眼,但是有些实例忘记了,欢迎各位补充!)(2015年1月2日 22:00)

  1. 总结法,总结抽离,分类 
    要熟悉一个群体的时候,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例如学习一本书、一个科目,总结分析各个章节或者各个知识点的异同,抽离出各个个体的特点,再对整体进行分类,对个体进行归类,从而快速高效地掌握整个知识架构。又例如一个新职员需要熟悉公司的其他成员,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直接抽离出他们每个人的特征、个性,再对整体的职位作个分类总结。
  2. 全面观察,各种方向 
    这应该是一种本能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向都不会太全面,这是一种缺漏。(但我想不出好的例子来。。)
  3. 模仿学习 
    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技能。牙牙学语、读书认字,这些都是模仿着大人、老师在学的,而不是自己新创的。不用多解释,这种技能大家都会,只是效率不同。个人觉得低效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这种学习方式的意识,另一个是模仿的“点”不在关键。
  4. 换位类比 
    如果把学生分成顶尖、优秀、中等三个级别的话,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优秀,而且是怎么学也达不到顶尖的优秀。大部分优秀生都一直挣扎在优秀生为什么成不了顶尖生这个问题上,而很少会去换位类比中等生为什么会成不了我们优秀生?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而且作为优秀生,你应该更容易知道中等生为什么上升不到你们那个级别。
  5. 排除法 
    身边很多朋友都有选择困难症,特别是女生,特别是在买东西的时候。。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对所有选择的利弊不够明确,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个。而我一般是直接把不满足自己某些硬性要求的商品直接叉叉叉去掉,剩下的就已经没有几件了。PS:其实排除法用的最上心的还是数学考试时做选择题。。
  6. 代入法 
    其实这也是数学考试做选择题的方法,配合排除法使用,大家也都知道。在实际生活的话应该也有挺多用得上的地方,例如我经常会把身边的女生代入我未来女朋友这个位置,感觉每个代入进去都还挺不错的!哈哈开个玩笑!其实数学模型的选择、软件测试等等都是用到了这个思想。
  7. 立刻记录关键词汇 
    这个有点像我记便签这个习惯,生活是不会等你把事情一件一件完整记录了再继续的,你只有练习快速抽离、记录关键字眼这个技能 日后再完整地补上,才不会漏了重要的东西。不过生活中很多人是直接连记录的习惯都没有的!
  8. 跳跃法,返回学习 
    很多知识都不是有明确的先后关系的,并不像课本上学了哪一章再学哪一章的(其实课本也是刻意把章节明确地分开,方便我们学习)。经常各个模块的知识点是相互涉及的,而这种情况用跳跃法学习就非常有必要了:把看不懂的内容先跳过,看完后面的章节再返回来学习。至于有些誓死要把本章节看透才肯看下一章节的人。。加油!
  9. 表现形式转化,例如从公式转图画 
    这是一个很高级的技能,核心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的表现形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数字问题转化成图形问题,例如高中的解析几何。再例如线性回归里面可以把非线性转化成线性模型来解决,例如数据挖掘里降维的思想(具体的我也不熟悉)等等。
  10. 不用亲自解决,寻求已有解法 
    很多算法、很多问题都是不需要自己重新设计、重新解决的。特别是对于BUG,你不大可能成为第一个遇到这个问题的人,网上或者书籍里一般都会有解决方案。与其自己重新设计一个解决方案,还不如参考别人现有的解法,花更多的时间去优化这些解法,使其更完美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11. 学习简单知识 
    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80/20法则,它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就是80分的成绩是由那20%的努力取得的,如果要拿到剩下的20分,你得再付出80%的努力。我不清楚自己的选择对不对,但我的观点是:应该用100%的努力去获取5个80分的成果,而不是1个100分。我觉得这样的效率更高。可能很多人都不赞成这个观点,但至少我会抱着这个观点尽力去提高自己的效率,争取在20%的努力中获取80分以上的成果。
  12. 冲击法,偶尔的大幅度刺激 
    这是为了提高一个人的爆发力和韧性,还有保持一个人的清醒。至于怎么寻求这种刺激,我也不清楚。。总之我会有时候刻意让自己去“堕落”、去放松,我觉得一个人只有蹲得下去,才跳得起来。可以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来调整心态。
PS:努力是必须的,但是在努力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方向和方法。勤奋但不讲究效率的结果就是:笨鸟先飞,然后不知所踪!


  1. 你知道你为什么害怕吗?是因为你不了解。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共性,你的胆怯来源于你的无知,你的无知来源于你的懒惰和虚荣。——《龙门镖局》(2013年08月14日 22:05)
  2.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2015年1月23日 21:21)
  3.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2015年4月30日 9:15)
  4. 人生只有九百个月。(2015年5月26日 20:37)
  5. 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2015年8月1日 0:10)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生活灵感汇总

标签:生活   灵感   idea   方法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bone_ace/article/details/47196911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