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过滤器(英语:Bloom Filter)是1970年由布隆提出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二进制矢量和一系列随机映射函数。布隆过滤器可以用于检索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它的优点是空间效率和查询时间都远远超过一般的算法,缺点是有一定的误识别率和删除困难。
如果想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在一个集合里,一般想到的是将集合中所有元素保存起来,然后通过比较确定。链表、树、散列表(又叫哈希表,Hash table)等等数据结构都是这种思路。但是随着集合中元素的增加,我们需要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同时检索速度也越来越慢,上述三种结构的检索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O(log n),O(n/k)。
布隆过滤器的原理是,当一个元素被加入集合时,通过K个散列函数将这个元素映射成一个位数组中的K个点,把它们置为1。检索时,我们只要看看这些点是不是都是1就(大约)知道集合中有没有它了:如果这些点有任何一个0,则被检元素一定不在;如果都是1,则被检元素很可能在。这就是布隆过滤器的基本思想。
若一个字符串对应的bit不全为1,则肯定没有;
若一个字符串对应的Bit全为1,不一定有,因为有可能该字符串的所有位都刚好是被其他字符串所对应,这种情况称为false positive 。
注意:字符串加入后就被不能删除了,因为删除会影响到其他字符串。
若需要删除字符串,可以使用counting bloom filter(CBF),这是一种基本bloom filter的变体,CBF将基本bloom filter每一个bit改为一个计数器,这样就可以实现删除字符串的功能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bloom filter主要有三个参数:
1)存储字符串的个数n
2) 哈希函数个数k
3)位数组大小m
我们来分析下:
若插入一个字符串,位数组bit位j上还为0的概率显然为(1-1/m)^k
那么我们插入n个字符串,位数组bit位j上还为0的概率显然为
(1-1/m)^kn≈e^(-kn/m)
即某一位为1的概率p为:1- e^(-kn/m),那么对于所有k个哈希函数 对应k位都为1(冲突)的概率f为:(1- e^(-kn/m) )^k
对上式求导求极值,得k=ln2 × m /n时取得最小值,此时p约为1/2(m/2 bits 1, m/2 bits 0)
f = (1-p)^k ≈ (?)^k =(?)^(ln 2)m/n ≈ (0.6185)^m/n
如果m = 8n, then
k = 8(ln 2) = 5.545 (use 6 hash functions)
f ≈ (0.6185)m/n = (0.6185)8 ≈ 0.02 (2% false positives)
Compare to a hash table: f ≈ 1 – e-n/m = 1-e-1/8 ≈ 0.11
add<T>(T item)
{
for(int i = 0; i < k; i++)
array[hi(item)] = 1;
}
contains<T>(T item)
{
for(int i = 0; i < k; i++)
if(!array[hi(item)])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Bloom Filter通过允许少量的错误来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但是布隆过滤器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误算率是其中之一。随着存入的元素数量增加,误算率随之增加。但是如果元素数量太少,则使用散列表足矣。
另外,一般情况下不能从布隆过滤器中删除元素. 我们很容易想到把位数组变成整数数组,每插入一个元素相应的计数器加1, 这样删除元素时将计数器减掉就可以了。然而要保证安全地删除元素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删除的元素的确在布隆过滤器里面. 这一点单凭这个过滤器是无法保证的。另外计数器回绕也会造成问题。
Counting Bloom Filter
Insertion : increment counter
Deletion : decrement counter
Overflow : keep bit 1 forever
为了避免计数溢出,计数必须要有足够的位数。
我们先计算第i个Counter被增加j次的概率,其中n为集合元素个数,k为哈希函数个数,m为Counter个数(对应着原来位数组的大小):
上面等式右端的表达式中,前一部分表示从nk次哈希中选择j次,中间部分表示j次哈希都选中了第i个Counter,后一部分表示其它nk – j次哈希都没有选中第i个Counter。因此,第i个Counter的值大于j的概率可以限定为:
add<T>(T item)
{
for(int i = 0; i < k; i++)
array[hi(item)]++;
}
contains<T>(T item)
{
for(int i = 0; i < k; i++)
if(!array[hi(item)])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remove<T>(T item)
{
for(int i = 0; i < k; i++)
array[hi(item)]--;
}
应用举例:
1)HTTP缓存服务器、Web爬虫等
主要工作是判断一条URL是否在现有的URL集合之中(可以认为这里的数据量级上亿)。
对于HTTP缓存服务器,当本地局域网中的PC发起一条HTTP请求时,缓存服务器会先查看一下这个URL是否已经存在于缓存之中,如果存在的话就没有必要去原始的服务器拉取数据了(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数据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既能节省流量,还能加快访问速度,以提高用户体验。
对于Web爬虫,要判断当前正在处理的网页是否已经处理过了,同样需要当前URL是否存在于已经处理过的URL列表之中。
2)垃圾邮件过滤
假设邮件服务器通过发送方的邮件域或者IP地址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那么就需要判断当前的邮件域或者IP地址是否处于黑名单之中。如果邮件服务器的通信邮件数量非常大(也可以认为数据量级上亿),那么也可以使用Bloom Filter算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kzq_qmi/article/details/472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