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作用。一、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1、静态全局变量2、静态局部变量3、静态函数二、面向对象的static关键字(类中的stati...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2 22:51:35
阅读次数:
195
理解对象 通用属性 configurable: 表示能否修改属性的特性或可以被删除 Enumerable:表示能否通过 for-in 循环遍历属性 data descriptor: Writable:表示能否修改属性的值 Value:包含这个属性的值 accessor des...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21 10:06:27
阅读次数:
255
1.如何学习程序设计?JAVA是一种平台,也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如何学好程序设计不仅仅适用于JAVA,对C++等其他程序设计语言也一样管用。有编程高手认为,JAVA也好C也好没什么分别,拿来就用。为什么他们能达到如此境界?我想是因为编程语言之间有共通之处,领会了编程的精髓,自然能够做到一通百通。如何...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21 10:04:11
阅读次数:
322
标准的舵机有三根引线,分别是电源线Vcc、底线GND和控制线。
首先,产生基本的PWM的周期信号,即产生20ms的周期信号;其次,调整脉宽,即单片机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
下面是程序设计的流程图
正品彩盒装 春天舵机 SM-S8166M 金属齿轮 双轴承 JR接口!
1/5大脚推荐舵机
产品简介:
大扭矩模拟舵机,4铜齿+1塑胶齿,双轴承。推荐用于:大型车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9 23:28:39
阅读次数:
312
对“&”和“*”运算符再做些说明:(1) 如果已执行了“pointer_1=&a;”语句,请问&*pointer_1的含义是什么?“&”和“*”两个运算符的优先级别相同,但按自右至左方向结合,因此先 进行*pointer_1的运算,它就是变量a,再执行&运 算。因此,&*pointer_1与&a相同...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19 17:06:21
阅读次数:
191
1简介Nginx(发音同enginex)是一款轻量级的Web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电子邮件(IMAP/POP3)代理服务器,并在一个BSD-like协议下发行。由俄罗斯的程序设计师IgorSysoev所开发,供俄国大型的入口网站及搜索引擎Rambler(俄文:Рамблер)使用。其特点是占有内存少,并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9 02:38:45
阅读次数:
313
在通常的程序设计中,对字符串的操作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我们做的机房收费系统,里面有很多的文本框,按照不同的需要,我们要输入不同的内容,卡号要输入数字,姓名框也要限制输入字符的长度。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从字符串中寻找特定的部分,或者对某一部分进行替换、删除等等。
使用传统的字符串函数判断方法或静态字符串操作方法,费时费力,且只能查找字符串中固定不变的部分,缺乏灵活性。
那有什么简单实用的方法呢?...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7-18 13:34:32
阅读次数:
874
1. 用数组元素作函数实参 1 #include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4 int max_value(int x, int max) 5 { 6 return max > x ? max : x; 7 } 8 9 int main()10 {11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18 12:24:41
阅读次数:
241
只能对字符数组的元素赋值,而不能用赋值语句对整个数组赋值.char c[5];c={′C′,′h′,′i′,′n′,′a′}; //错误,不能对整个数组一次赋值c[0]=′C′; c[1]=′h′;c[2]=′i′;c[3]=′n′;c[4]=′a′; //对数组元素赋值,正确如果已定义了a和b是具...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18 12:11:40
阅读次数:
217
在我们学习程序设计时常常会用到模块化设计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我们首先把要实现的功能用一个模块表示,当用户想完成某个人物时依次调用对应的函数。然而,如果用户要完成一个很大的任务,则需要调用很大模块函数,这样用户与各个模块打交道就非常频繁了,同时也很容易出错,因为用户与某个具体模块打交道,耦合度相对比较高。而外观模式(Facade)就在此时可以派上用场了。...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18 11:23:38
阅读次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