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一个项目中负责程序与下位机USB设备的通讯。将接收到的USB数据做帧处理之后做成一个完整的帧送入队列中等待上层应用对帧数据进行解析。相信很多人在做与下位机通讯的项目的时候,都会为帧处理烦恼。因为上位机在接收数据的时候,由于收到操作系统调度的影响,有时候收到的是半帧,有时候收到的是一帧半数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6 01:17:37
阅读次数:
305
题意:N个顶点, M条双向边, W条权值为负的单向边。求是否存在负环。思路:首先你要懂bellman-ford或spfa。。这是基础的spfa判断是否存在负环的题,存在负环的节点会重复入队(因为最短路在不断变小), 所以只要有节点重复入队超过n次,即可判断存在负环(即开一个数组记录节点入队次数)。总...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4 09:48:13
阅读次数:
305
1、前言 最近工作比较忙,加班较多,每天晚上回到家10点多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写博客的少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需要继续学习。今天继续上个开篇写,介绍单生产者单消费者模型的队列。根据写入队列的内容是定长还是变长,分为单生产者单消费者定长队列和单生产者单消费者变长...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4 05:02:58
阅读次数:
389
题意:给一幅地图,P为起点,D为终点,'*'为传送阵,到达传送阵可以传到任意一个其他的传送阵,传到以后可以正常走或者再传回来,问P->D最短步数。分析:这题一定要细心,分析要到位才能搞定,错一点都WA。有两种思路:1.走到一个传送点之后,将所有能传到的地方都加入队列,然后清除传送阵向量(vecto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3 12:44:46
阅读次数:
282
使用多线程编程和一个共享的数据结构如queue,这种程序任务可以用多个功能单一的线程来组织:UserRequestThread:负责读取客户的输入,可能是一个I/O信道。程序可能创建多个线程,每个客户一个,请求会被放入队列中RequestProcessor:一个负责从队列中获取并处理请求的线程,它为...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23 12:16:06
阅读次数:
317
囧,还是暴露出了对差分约束理解的不透彻。。。一开始根据开始和结束的关系建边,然后建立一个超级源点,连接每一个其他节点,先把这个点入队。本质上相当于把一开始所有的节点都入队了,然后做一遍最长路(最短路,怎么建边的怎么来),相当于把每一个点都作为起点做了一遍最短路,每个点的d取最大的那个。#includ...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2 22:41:35
阅读次数:
237
注:要使用此方法都需要引入应用:using System.Threading;//引入应用参数意义:将要执行的方法排入队列以便执行,WaitCallback,即表示将要执行的方法;Object,包含方法所用数据的对象。如果将方法成功排入队列,则为 true;否则为 false。一、下面是Thread...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2 00:15:36
阅读次数:
241
差分约束(最短路)
不等式用最短路来求。问题是好难找约束条件——建立不等式。
题意问最少有多少兵。即建立好各点的约束条件,求0~N 的最短路。
有负环得判断入队次数。
反正还没多大理解差分约束,Hurry up!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1 16:31:02
阅读次数:
198
原理:
假设有两个队列Q1和Q2,当二者都为空时,入栈操作可以用入队操作来模拟,可以随便选一个空队列,假设选Q1进行入栈操作,现在假设a,b,c依次入栈了(即依次进入队列Q1),这时如果想模拟出栈操作,则需要将c出栈,因为在栈顶,这时候可以考虑用空队列Q2,将a,b依次从Q1中出队,而后进入队列Q2,将Q1的最后一个元素c出队即可,此时Q1变为了空队列,Q2中有两个元素,队头元素为a,队尾元...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1 14:01:21
阅读次数:
208
原理:
假设有两个栈分别叫stack1,stack2。那么入队操作就是向stack1中push元素,出队操作就是将stack1中的所有元素pop出来,然后push到stack2中,对stack2进行pop操作。
题目:
题目描述:
用两个栈来实现一个队列,完成队列的Push和Pop操作。
队列中的元素为int类型。
输入: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1 13:33:06
阅读次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