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将xml显示到treeview修改增加删除foreach原理深拷贝与浅拷贝模拟数据库及登陆复习总结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2-11 15:31:41
阅读次数:
148
要说明Python中的深浅拷贝,可能要涉及到下面的一系列概念需要简单说明下:
变量-引用-对象(可变对象,不可变对象)切片-拷贝-浅拷贝-深拷贝
【变量-对象-引用】
在Python中一切都是对象,比如说: 3, 3.14, 'Hello', [1,2,3,4],{'a':1}......
甚至连type其本身都是对象,type对象
Python中变量与C/C++/Java中不同,它是指对象的引用
单独赋值: 比如说:
>>> a = 3
在运行a=3后,变量a变成了对象3的一个引用。在内部,变量事...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2-11 00:17:34
阅读次数:
310
13.4深拷贝和浅拷贝有什么区别,如何使用?解答浅拷贝并不复制数据,只复制指向数据的指针,因此是多个指针指向同一份数据。 深拷贝会复制原始数据,每个指针指向一份独立的数据。通过下面的代码, 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区别:struct Test{ char *ptr;};void shallow_c...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2-09 22:49:53
阅读次数:
154
前言 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Java之间如果发生了对象赋值,那么其意义是赋值的两个对象都指向同一片内存区域。 那么,如果我希望得到的是一份新的副本 - 即可以随意更改而不影响原始对象呢? 那就涉及到本文要探讨的话题 - 对象的浅拷贝与深拷贝。浅拷贝 若对象之间发生浅拷贝,那么首先肯定的是会创...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08 12:00:59
阅读次数:
243
1、CvMat之间的复制//注意:深拷贝 - 单独分配空间,两者相互独立 CvMat* a; CvMat* b = cvCloneMat(a); //copy a to b 2、Mat之间的复制//注意:浅拷贝 - 不复制数据只创建矩阵头,数据共享(更改a,b,c的任意一个都会对另外2个...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08 11:57:48
阅读次数:
254
1.IOS Copy什么时候用?在O-C里面有个值对象的概念,当你新定义一个属性是值对象时就应该用copy来修饰。那么都什么对象是值对象呢?值对象是指封装了基本值(属于 C 数据类型)且提供与该值相关的服务的对象。值对象以对象形式表示标量类型。Foundation 框架向您提供了以下类(这些类产生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05 22:39:06
阅读次数:
174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浅拷贝,只是对指针的拷贝,拷贝后两个指针指向同一个内存空间,深拷贝不但对指针进行拷贝,而且对指针指向的内容进行拷贝,经深拷贝后的指针是指向两个不同地址的指针。所谓浅拷贝,指的是在对象复制时,只对对象中的数据成员进行简单的赋值,默认拷贝构造函数执行的也是浅拷贝。大多情况下“浅拷贝...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05 10:25:23
阅读次数:
170
我们知道,每个对象都有拷贝其对象的能力,是因为每个对象都是一个Object子类,而Object提供clone方法,一个类实现了Cloneable接口就表示该类具备了被拷贝的能力,如果再覆写里面的clone方法就会完全具备拷贝的能力,拷贝是在内存中进行的,所以在性能方面比直接通过new生成对象要快很多,特别是在大对象的生成上,这会使性能的提升非常显著,Object提供的clone方法只是一种浅拷贝方...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2-03 12:27:02
阅读次数:
215
前言
这两天,男票兴奋地通知我,我的博客终于有排名了,刚好是20000名,原来都是千里之外。我也比较兴奋,在这里谢谢每一个看到我文章的同学。O(∩_∩)O哈哈~,为什么有一种颁奖典礼的赶脚。真的啦,虽然我的博客写的都是比较浅显的基础知识,但是也是一字一字马上去的,有时候为了画图辅助说明,也是费很多时间的。O(∩_∩)O哈哈~,我写博客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看我博客的人,每看一篇文章都能不用费很多...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2-01 22:26:03
阅读次数:
270
浅拷贝浅拷贝就是对内存地址的复制,让目标对象指针和源对象指向同一片内存空间。如:char*str=(char*)malloc(100);char*str2=str;浅拷贝只是对对象的简单拷贝,让几个对象共用一片内存,当内存销毁的时候,指向这片内存的几个指针需要重新定义才可以使用,要不然会成为野指针。...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29 20:10:57
阅读次数: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