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UiAutomator接口丰富易用,可以支持所有Android事件操作,事件操作不依赖于控件坐标,可以通过断言和截图验证正确性,非常适合做UI测试。 UIAutomator不需要测试人员了解代码实现细节,属于功能和黑盒测试。测试代码结构简单,编写容易,学习曲线低。基于JAVA,一次编译可以运行...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8-10 19:28:17
阅读次数:
243
事件的基础:按下,移动,抬起。 首先执行的是按下,其次可能执行的是移动,最后执行的抬起。 ? android事件传递机制: android事件传递按上到下进行层级传递,事件处理从 activity 到 viewGroup 再到 view. ? ...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8-10 16:23:01
阅读次数:
204
一句话描述:用户和程序之间的互动机制什么是事件?用户和程序交互时触发的程序操作.只要是事件,必须具备三方面:1事件的发生者2事件接受者3事件触发和传递事件处理的方法观察者模式:事件源就必须拥有一个观察者的引用 传递:靠调用观察者的方法 然后把数据传递过去预定义事件(发生者):单...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8-08 01:17:46
阅读次数:
141
android 的这个事件传递的解决方式,
实质应该是 java设计模式里面的 责任链模式了。在这里,想用最少的话,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记录
View的方法
// 事件分发,默认返回false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事件处理,默认返回false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8-07 19:55:29
阅读次数:
182
想比大家有时会遇到需要自定义控件吧,这个时候就会遇到事件的传递和处理了,非常繁琐啊!百度上面一大票关于事件的传递机制,但是都千篇一律,都是dispatchTouchEvent
返回true,则事件被拦截,false则分发给子控件之类的,经过几天的研究发现这个事件传递并没有说的这么简单。
一般的点击事件,滑动事件都是用ACTION_UO|...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8-03 14:39:58
阅读次数:
203
1.无论是View还是ViewGroup,第一个收到事件的接口都是dispatchTouchEvent;
2.ViewGroup中才有拦截接口onInterceptTouchEvent,View中并没有拦截接口;
因为拦截只是为了不向子View分发事件,View中并没有子View;
3.onTouchEvent接口是事件最终处理的地方;...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31 13:07:57
阅读次数:
122
PS:以现在的眼光看以前写的博客感觉写的很烂,或许或一段时间再看现在的博客会有同样的感觉。所以每时每刻都去学习,去发现和理解新的东西。
引言
由于之前写的一篇关于Android事件传递顺序的博客质量太差,可能是理解不到位的原因,故最近又花了许多时间再次去看Android源码,看完之后有了新的理解,所以打算重新整理这篇博客。理解Android触摸事件传递机制有助于日后的开发以及自定义一些手势...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29 23:10:37
阅读次数:
304
事件总线分发库EventBus和Otto的简介及对比什么是事件总线管理:a.将事件放到队列里,用于管理和分发b.保证应用的各个部分之间高效的通信及数据、事件分发c.模块间解耦 Event Bus是一个发布 / 订阅的事件总线。Event Bus模式 — 也被称为Message Bus或者发布...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27 10:59:07
阅读次数:
134
首先,看Android的官方文档正解onInterceptTouchEvent()与onTouchEvent()的机制: 1. down事件首先会传递到onInterceptTouchEvent()方法 2. 如果该ViewGroup的onInterceptTouchEvent()在接收到dow.....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24 17:55:58
阅读次数:
137
总结的不是很好,自己也有点看不懂,正好现在用到了,研究了一个,再次总结,方便大家查看总则:1.onInterceptTouchEvent中有个Intercept,这是什么意思呢?她叫拦截,你大概知道她作用了吧,她就是你的亲亲小秘书,有什么事,先找秘书,秘书来决定这个事要不要你亲自处理,既然是秘书,是...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24 17:51:08
阅读次数: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