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的访问规则: 1,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包括私有(因为内部类持有了一个外部类的引用,格式为 外部类名.this) 2,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必须建立内部类对象访问格式:1,当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且非private,可以在其他外部类中访问;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变量...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01 22:17:34
阅读次数:
223
第7章面向对象分析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功能模型、分析对象模型、动态模型。一、分析的概念分析类可以划分为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在UML语言中,使用构造型>、>和>分别表示实体类、边界类、控制类。分析活动:理解用例模型、识别分析类(识别实体类、识别边界类、识别控制类)、定义交互行为、建立分析类图(定...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8 00:16:10
阅读次数:
164
05.Sprite_kit前瞻之节点的动画
注:本文只是前瞻,仅以欣赏角度观看本文。详细内容在之后的文章中提及。
前文提到场景的概念,知道应用中庞大的内容被划分为多个场景呈现,今天更进一步地讨论是场景内容如何动起来,答案是actions.官方文档中提到,每一个action都是由SKAction类定义的对象。首先,我们通知节点(nodes)去执行一系列,之后场景接过众人,处理每一帧的动画(动作...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7 13:35:08
阅读次数:
133
一、系统简述:1.集合框架总体结构Java中集合类定义主要是java.util.*包下面,常用的集合在系统中定义了三大接口,这三类的区别是:java.util.Set接口及其子类,set提供的是一个无序的集合;java.util.List接口及其子类,List提供的是一个有序的集合;java.util.Map接口及其子..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2-27 01:38:56
阅读次数:
258
第七章 需求分析阶段的核心是产生一个准确的、完整的、一致的和可验证的系统模型,称为分析模型。主要讲1.分析的概念:分析类和分析活动,类包括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2.识别分析类:通常需要充分理解系统内部的行为,分为识别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3.定义交互行为,讲了顺序图可以将用例和分析对象联系在一起...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6 13:20:48
阅读次数:
126
定义在其他类的内部称为内部类;包含内部类的类也被称为外部类
作用:
- 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可以把内部类隐藏在外部类之内,不允许同一个包的其他类访问该类;
- 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数据,因为内部类被当成其外部类的成员。但外部类不能访问内部类的细节,如成员变量
- 匿名内部类适合用于创建那些仅需要一次使用的类,区别:
- 内部类比外部类可以多使用三个修饰符,priva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6 06:32:34
阅读次数:
176
splice()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一个拗口的函数。用起来有点麻烦。图3所看到的是splice函数的功能。将一个列表插入到还有一个列表其中。list容器类定义了splice()函数的3个版本号: splice(position,list_value); splice(position,list_v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5 10:15:30
阅读次数:
170
本章主要讲了面向对象分析,从分析的概念、识别分析类、定义交互行为、建立分析类图和评审分析模式几个方面展开讲述。面向对象分析模型由三个独立模型,功能模型、分析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分析的概念中主要讲了分析类与分析活动,分析类用于描述系统中较高层次的对象,从软件功能需求来看能划分为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2 21:51:22
阅读次数:
194
第七章、面向对象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的核心是产生一个准确的、完整的、一致的和可验证的系统模型,称为分析模型。1.分析的概念:分析类和分析活动,类包括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2.识别分析类:通常需要理解系统内部的行为,识别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3.定义交互行为:顺序图可以将用例和分析对象联系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2 16:54:42
阅读次数:
130
一、赋值操作符类定义了该类型对象赋值时会发生什么。与拷贝构造函数一样,如果类没有定义自己的赋值操作符,编译器会合成一个。1、重载操作符的简单介绍重载操作符是一些函数,其名字为operator后跟着所定义的操作符的符号,通过定义名为operator=的函数,我们可以对赋值进行定义。操作符函数的形参表必...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2-21 23:23:49
阅读次数: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