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意:
给定一颗满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小写字母表示叶子节点,以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顺序输出这棵树。
解题思路:
用堆栈构建二叉树,再用bfs遍历树,用堆栈逆序输出。
注意:构树时,若节点用malloc动态分配会超时。...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3 18:13:15
阅读次数:
277
二叉树的深度的概念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 到"叶子"节点的距离。一般来说,如果直接说“深度”,都是指最大深度,即最远叶子的距离。这里放两道例题,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1. 二叉树的最小深度Given a binary tree, find its minimum depth.The minimum d...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2 23:17:44
阅读次数:
243
题意:二叉树的最小深度注意 1.当root为空的时候直接返回0,因为MIN赋值很大,所以如果不单独预判的话会返回MIN 2.判断树的深度应该到叶子节点,也就是左右子结点都为空的那个结点 3.树的深度的根节点深度为1class Solution {public: void df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2 20:39:13
阅读次数:
233
/*sum[root][i]表示root节点的子叶子%3余i的总数 lazy懒惰标记*/ 1 #include 2 #include 3 using namespace std; 4 #define N 400010 5 int sum[N][3],lazy[N]; 6 void pushup(.....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2 17:51:03
阅读次数:
270
问:二叉树是否存在路径和等于sum的路径,若存在输出true,否则输出false分析:递归调用二叉树,每次将上一层的val值传递给子结点并加上子节点的val,当传递到某个结点为叶子结点时,判断其val值是否等于sum错点:二叉树为空,则无论sum为多少都为false,这个容易造成RE 二叉树只...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1 09:08:31
阅读次数:
214
一、对堆排序的相关了解
1、堆排序的运行时间是 O(nlogn)
;
2、定义:
堆heap是一棵具有以下属性的二叉树——
(1)它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2)每个结点大于或等于它的任意一个孩子。
备注:完全二叉树的定义——除了最后一层没填满以及最后一层的叶子都是偏左放置的,其他层都是满的二叉树!
3、二叉堆有两种:最大堆和最小堆。在堆排序中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1 00:11:00
阅读次数:
269
定义: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组成:
1.Component 是组合中的对象声明接口,在适当的情况下,实现所有类共有接口的默认行为。声明一个接口用于访问和管理Component子部件。
2.Leaf 在组合中表示叶子结点对象,叶子结点没有子结点。
3.Composite 定义有枝节点行为,用来存储子部件,在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1 13:18:26
阅读次数:
188
http://poj.org/problem?id=2828
学到的思维:
1、变化的或者后来的优先影响前面的,那么从最后一个往前看,最后一个就成了 确定的, 并且后来的也可以确定----如果从前往后,所有的随时都不是确定的
2、线段树叶子节点直接维护区间(线段)信息,非叶子节点v维护的是以v为树根的整个子树的信息,那么假设父节点rt信息为[l,r]那么左子树维护[l,mid],右子树维护[...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1 09:53:06
阅读次数:
181
表达树就是根据后缀表达式来建立一个二叉树。
这个二叉树的每个叶子节点就是数,真祖先都是操作符。
通过栈来建立的,所以这里也会有很多栈的操作。
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的概念我就不讲了,不会的自行百度,不然也看不懂我的代码。
下面是代码:
//
// main.cpp
// expressionTree
//
// Created by Alps on 14-7-29.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0 23:57:15
阅读次数:
554
设计和调试分析1.在建立二叉树时,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运算符做为分支结点,操作数做为叶子结点,利用栈进行操作。当遇到操作数是,无论是变量还是实数或整数,都将入栈。当遇到运算符号时,把栈顶的两个元素弹出来进行运算,然后再把运算结果放入栈中。如果你输入的是正确的后缀表达式,那么,最终要建立的那棵树就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0 23:20:55
阅读次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