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编程人员:徐钧鸿 学号 12061193李睿琦 学号 12061187一、结对编程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在开发层次,结对编程能提供更好的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两人合作能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开发人员自身来说,结对工作能带来更多的信心,高质量的产出能带来更高的满足感。(3)在企业管理层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19 12:52:38
阅读次数:
222
一.结对编程人员: 张艺(学号后三位:185) 杨伊(学号后三位:151)二.这是我们工作的样子:(图片)三.结对编程优缺点: 优点: 1.结对编程时间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双方学习,提高效率。 2.Coder在coding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细小的问题,而reviewer可以及时指...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18 23:46:13
阅读次数:
279
相信下面這個C程序很多人都見過啦,當時自己看 美少女战士谭浩强 写的那本书上的解释,反正我当时是没看太懂具体是什么意思,谱架啊~~~
#include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emp = x;
x = y;
y = temp;
}
int main()
{
int n, m;
while(~scanf("%d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18 19:45:57
阅读次数:
167
题目描述: Excel可以对一组纪录按任意指定列排序。现请你编写程序实现类似功能。 对每个测试用例,首先输出1行“Case i:”,其中 i 是测试用例的编号(从1开始)。随后在 N 行中输出按要求排序后的结果,即:当 C=1 时,按学号递增排序;当 C=2时,按姓名的非递减字典序排序;当 C=3时...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0-17 23:15:05
阅读次数:
391
假如有一份这样的表格你需要把不同行上相同的单元格进行合并,实现下面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用VBS来实现1. 首先对表格进行排序,排序的这一列也是单元格合并时所参照的列,通常是学号或者ID列等2. 然后在当前Excel表格中按Alt + F11,调出VBS编辑器,贴入以下代码Sub mergerow(...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17 18:13:58
阅读次数:
32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上机练习九(对象指针)
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65536K
题目描述
建立对象数组,内放5个学生数据(学号是字符串类型、成绩是整型),设立max函数,用指向对象的指针作函数参数,在max函数中找出5个学生中成绩最高者,并输出其学号和成绩。
输入
输入5个学生数据。
输出
输出5个学生中成绩最高者的学号和成绩。...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14 11:07:38
阅读次数:
150
3-5 学生成绩统计
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65536K
题目描述
通过本题目练习可以掌握对象数组的用法,主要是对象数组中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设计一个学生类Student
它具有私有的数据成员:学号、姓名、数学成绩、英语成绩、计算机成绩;具有公有的成员函数:求三门课总成绩的函数int sum();
求三门课平均成绩的函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9 21:39:58
阅读次数:
138
为什么要使用自定义数据类型呢?原因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比如一个学生他有姓名,学号,年龄,身高,出生年月,而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的数据类型无法满足现实生活需求,这个时候,自定义数据类型该派上用场了,我们可以定一个学生类型。从而达到我们的需求了。自定义数据类型又可以分为子界类型,数组类型,记录类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6 12:04:00
阅读次数:
178
向对象程序设计上机练习九(对象指针)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65536K题目描述建立对象数组,内放5个学生数据(学号是字符串类型、成绩是整型),设立max函数,用指向对象的指针作函数参数,在max函数中找出5个学生中成绩最高者,并输出其学号和成绩。输入输入5...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4 17:08:56
阅读次数:
135
背景Noip2006普及组第一题描述明明想在学校中请一些同学一起做一项问卷调查,为了实验的客观性,他先用计算机生成 了N个1到1000之间的随机整数(N≤100),对于其中重复的数字,只保留一个,把其余相同的数去掉,不同的数对应着不同的学生的学号。然后再把这些 数从小到大排序,按照排好的顺序去找同学...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4 13:47:06
阅读次数: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