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p block 引发的思考
问题背景:
Implicit Free Lists
Any practical allocator needs some data structure that allows it to distinguish block boundaries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ll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7 23:38:29
阅读次数:
452
Wrote by mutouyun. (http://darkc.at/about-data-structure-alignment/)
1. 内存对齐(Data Structure Alignment)是什么
内存对齐,或者说字节对齐,是一个数据类型所能存放的内存地址的属性(Alignment is a property
of a memory address)。
这个属性...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2 23:52:08
阅读次数:
487
<%@pagelanguage="java"import="java.util.*"pageEncoding="GBK"%><%@pageimport="jxl.Workbook"%><%@pageimport="jxl.format.Alignment"%><%@pageimport="jxl.format.Border"%><%@pageimport="jxl.format.BorderLineStyle"%><%@pageimpor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6 13:11:41
阅读次数:
268
前面介绍ASM算法(http://blog.csdn.net/carson2005/article/details/8194317)的时候,笔者提到,ASM是基于统计形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AAM则是在ASM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纹理(将人脸图像变形到平均形状而得到的形状无关图像g)进行统计建...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7-14 20:25:42
阅读次数:
286
一、设置对齐方式1.列标题居中对齐dataGridView1.ColumnHeadersDefaultCellStyle.Alignment = DataGridViewContentAlignment.MiddleCenter;但实际上看上去仍然偏左,这是因为存在排序三角形,需要取消排序功能2.内...
SharePoint的仓库是SQL Server中的内容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储存着组织所有的数据。合适的架构分类和验证可以提供两个不同的URL。终端用户输入合适的URL,被带到与URL对应关联的内容。这就是AAMs的意义。本文教你如何创建一个AAM以及相关知识。...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30 10:50:07
阅读次数:
403
摘自LDD3 为了编写可以在不同平台之间可移植的数据项的数据结构,除了规定特定的字节序以外,还应该始终强制数据项的自然对齐。 自然对齐(Natural Alignment)是指在数据项大小的整数倍(例如,8字节数据项存入8的整数倍的地址)的地址处存储数据项。 强制自然对齐可以防止编译器移动数据结构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29 18:21:47
阅读次数:
190
attribute method:
#include
struct packed
{
char a;
int b;
} __attribute__((packed));
struct not_packed
{
char a;
int b;
};
int main(void)
{
printf("Packed: %zu\n", sizeof(...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25 07:29:49
阅读次数:
155
1. aam 里加入一个ip的internet 2. iis里不用加上ip,但不要有host name 出现的问题: 1. 当打开站点里会出现这个错误 file not found 2. 当加授予用户权限时,用户加不上去: Sorry, we're having trouble reaching 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23 07:53:04
阅读次数:
223
内存对齐,memory
alignment.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然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内存对齐一般讲就是cpu
access memory的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和准确性(在一些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12 19:25:28
阅读次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