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如何在数组中找到和为“特定值”的两个数?—————第二天—————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举个例子,给定下面这样一个整型数组(题目假定数组不存在重复元素):我们随意选择一个特定值,比如13,要求找出两数之和等于13的全部组合。由于12+1=13,6+7=13,所以最终的输出结果(输出的是下标)如下:【1,6】【2,7】小灰想表达的思路,是直接遍历整个数组,每遍历到一个元素,就和其他元素相加,看看和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7 12:10:26
阅读次数:
7
漫画:如何螺旋遍历二维数组?—————第二天—————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举个例子,给定下面这样一个二维数组:我们需要从左上角的元素1开始,按照顺时针进行螺旋遍历,一直遍历完所有的元素,遍历的路径就像下图一样:经过这样的遍历,返回的元素结果如下:1,2,3,4,5,10,15,20,19,18,17,16,11,6,7,8,9,14,13,12————————————第1层从左到右遍历“上边”:从上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7 12:09:27
阅读次数:
5
输入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请重建该二叉树。假设输入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中都不含重复的数字。 例如,给出 前序遍历 preorder = [3,9,20,15,7] 中序遍历 inorder = [9,3,15,20,7] 返回如下的二叉树: ? 3 ? / ? 9 20 ? /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6 14:00:02
阅读次数:
13
题目描述 给定两个字符串,求解这两个字符串的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equence)。比如字符串1:BDCABA;字符串2:ABCBDAB。则这两个字符串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为4,最长公共子序列是:BCBA。序列无须是连续的,重复即可。 解题思路 暴力遍历 动态规划 暴力遍历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6 13:50:06
阅读次数:
9
如下图: 提取后: 这里可以加载网络摄像头对视频图像进行逐帧处理动态检测,在图书馆,我手机上模拟的网络摄像头和电脑不在同一热点,这里就直接拍了张照片进行测试。 ①原图片太大了,对图像缩小一点 img=cv2.imread("C:/Users/31132/Desktop/mtest.jpg") pri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6 13:42:44
阅读次数:
8
forEach()、map()、filter()、find()、reduce()、some()、every() 它们都自带遍历(只要调用这个方法就会自动循环数组中的每一项) 它们都不会改变原数组,调用方法后产生的结果在返回值中 它们的参数都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都有三个参数(只有第一个“项”是必填的)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6 13:15:51
阅读次数:
10
请实现一个函数,输入一个整数,输出该数二进制表示中1的个数。例如,把9表示成二进制是1001,有2位是1。因此,如果输入9,则该函数输出2。测试用例1:测试用例2:测试用例3:首先来分析题目,要统计二进制中1的个数,那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将此数的每个比特位都要遍历一遍,然后判断为1count++,最后返回count。就写出如下代码inthammingWeight(uint32_tn){intcou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3 13:03:07
阅读次数:
3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题目: 根据一棵树的前序遍历与中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注意: 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 例如,给出 前序遍历 preorder = [3,9,20,15,7] 中序遍历 inorder = [9,3,15,20,7] 返回如下的二叉树: 解题思路:前序数组的第一个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3 12:22:54
阅读次数:
7
概念 $ 树的遍历分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 如以下: $ 前序遍历 $ 为中、左、右 $ 中序遍历 $ 为左、中、右 $ 后序遍历 $ 为左、右、中 $ \[ End_{点个赞再走吧Q_AQ} \]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3 12:18:39
阅读次数:
8
输入一个整数数组,判断该数组是不是某二叉搜索树的后序遍历的结果。如果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假设输入的数组的任意两个数字都互不相同 解决思路 根据后序遍历的性质,最后一个元素就是二叉搜索树的根结点。而二叉搜索树按中序遍历得出的序列又是递增有序的,从根结点可以将序列分为两段:前一段(左子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2 13:21:14
阅读次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