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交换中的三层指的是OSI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的核心设备就是路由器,传统的二层交换机位于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把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在一起,就以为着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运行路由协议。为什么会有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因为单臂路由有很多无法弥补的缺陷:1.“单臂”本身就是网络的骨干链路,容易形成网络瓶颈;2.子接口必须依托于物理接口,就实际应用不灵活;3.每次vlan间转发都需要查看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9 22:43:17
阅读次数:
175
1配置VLAN和端口请按照图在DeviceA和DeviceB上分别创建VLAN10、20和30,在DeviceC上创建VLAN10、20和40,在DeviceD上创建VLAN20、30和40;将各设备的各端口配置为Trunk端口并允许相应的VLAN通过,具体配置过程略。2配置DeviceA*配置MST域的域名为example,将VLAN10、30、40分别映射到MSTI1、3、4上,并配置MSTP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8 13:28:50
阅读次数:
128
首先,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标准交换机,我们创建标准交换机主要是为了使用标准交换机来提供主机和虚拟机的网络连接。标准交换机可在同一VLAN中的虚拟机之间进行内部流量桥接,并链接至外部网络。而创建vSphere标准交换机,可以为主机和虚拟机提供网络连接并处理VMkernel流量。根据要创建的连接类型,可以使用VMkernel适配器创建新的vSphere标准交换机,仅将物理网络适配器接到新交换机,或使用虚拟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7 12:38:24
阅读次数:
198
经过几周的学习之后,我终于开始了IP通信的实验课。 我们利用H3C进行对ip地址进行设置,在对不同交换机下的pc进行连接测试 首先,我们对交换机和pc机器进行配置设置,ip地址分配分别从192.168.1.1~192.168.1.?,子网掩码全为255.255.255.0. 接着,我们在交换机的命令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7 00:20:29
阅读次数:
115
最近两节课多为实操,实操内容:利用模拟机创立主机与路由器相连,使路由器属于一个广播域内,并隔离广播域;创建并连通俩个路由器。 用到的H3C配置命令: <H3C>system-view:可以看到提示符变为[H3C],进入系统视图,全局配置模式。 [H3C]quit:退回上一层模式 [H3C]vlan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5 22:55:44
阅读次数:
133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网段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5 18:29:49
阅读次数:
115
sw1:配置vlan:[sw1]vlanbatch1020[sw1]inte0/0/1[sw1-Ethernet0/0/1]portlink-typeaccess[sw1-Ethernet0/0/1]portdefaultvlan10[sw1-Ethernet0/0/1]inte0/0/2[sw1-Ethernet0/0/2]portlink-typeaccess[sw1-Ethernet0/0/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3 23:49:04
阅读次数:
186
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公司决定搭建由两台核心交换机做热备份的网络,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公司还要求实现vlan的负载均衡。拓扑图如下:网络规划如下: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全部为trunk模式在SW1-3L和SW2-3L上配置HSRP,活跃路由器优先级为150,备份路由器优先级为100在SW1-3L交换机上配置vlan接口IP地址vlan2接口的IP地址,192.168.2.1/2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12 10:26:51
阅读次数:
161
光纤网卡采用32/64位PCI总线的网络接口卡,建立PC机或者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解决Intranet模式中服务器网卡的瓶颈问题。产品提供了光纤传输介质接口,32/64bit/66MHz的Compact PCI总线接口真正支持高效的传输;集成化的通讯控制芯片缓解了CPU数据处理的压力;此外还提供了VLAN标记、数据流优先级、电源管理等多种智能处理能力;同时丰富的驱动程序库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09 16:29:15
阅读次数: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