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网络编程第一篇:本文主要是以代码为主。.NET技术交流群 199281001 .欢迎加入 1 //负责监听的套接字 private Socket socketServer; //通知一个或多个正在等待的线程已发生事件。 ManualRes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2 22:42:34
阅读次数:
183
基于TCP的socket编程的服务器程序流程如下:
1.创建套接字
SOCKETsockSrv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2.将套接字绑定到本地地址和端口上
SOCKADDR_INaddrSrv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2 00:11:38
阅读次数:
404
源地址:http://blog.csdn.net/roger_77/article/details/1453049目录:1) 什么是套接字?2) Internet 套接字的两种类型3) 网络理论4) 结构体5) 本机转换6) IP 地址和如何处理它们7) socket()函数8) bind()函数9...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1 11:17:56
阅读次数:
357
网络编程
python是一个很强大的网络编程工具,首先,它有很多针对常见网络协议的库,在库顶部可以获得抽象层,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在程序的逻辑处理上,而不是停留在网络实现的细节上;其次,python处理字节流的各种模式方面很擅长,因此可以轻松处理各种协议格式。
少数几个网络设计模块
socket模块
在网络编程中的一个基本组件就是套接字(socket)。套接字主要是两个程序之间“信息通道”。程...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21 11:17:15
阅读次数:
456
什么是socket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SOCKET连接过程根据连接启动的方式以及本地套接字要连接的目标,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服务端: 1.先初始化socket 2.创建s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1 09:07:09
阅读次数:
187
原文地址:C# Socket编程 同步以及异步通信 作者: BLoodMaster套接字简介:套接字最早是Unix的,window是借鉴过来的。TCP/IP协议族提供三种套接字:流式、数据报式、原始套接字。其中原始套接字允许对底层协议直接访问,一般用于检验新协议或者新设备问题,很少使用。套接字编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0 22:30:02
阅读次数:
330
close:
当套接字的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才会引发TCP的四分组连接终止序列;
shutdown:
不用管套接字的引用计数就激发TCP的正常连接终止序列;
这里由一个SO_LINGER套接字选项
struct linger {
int l_onoff; /* 0 = off, nozero = on */
int l_linger;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0 22:24:53
阅读次数:
367
从写一个TCP套接字的write调用成功返回仅仅表示我们可以重新使用原来的应用进程缓冲区,并不代表对端TCP或应用进程已接收到数据。
对端TCP必须确认收到的数据,伴随来自对端的ACK的不断到达,本端TCP至此才能从套接字发送缓冲区中丢弃已确认的数据,TCP必须为已发送的数据保留一个副本,直到它被对端确认为止。
UDP不保存应用进程数据的副本因此无需一个真正的发送缓冲区,wri...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0 22:12:23
阅读次数:
333
对TCP套接字调用connect会激发三次握手,如下:
客户端是主动打开连接的一端,会发送第一个SYN分节,然后等待确认,此时连接状态为SYN_SENT,当收到服务端的确认后连接建立,状态变为ESTABLISHED;
服务器是被动打开连接的一端,调用listen导致套接字从CLOSED状态变为LISTEN状态,当收到来自客户端的SYN分节以后状态变为SYN_RCVD,然...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9 23:28:49
阅读次数:
380
Flex使用Socket与C++通讯时遇到了安全沙箱问题,NND,折腾我半天,这是我的解决方法:1):策略文件与主套接字在同一端口,只需调用Socket.connect()或XMLSocket.connect()方法;2):策略文件与主套接字在不同端口,需使用特殊的“xmlsocket”语法调用S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9 09:01:42
阅读次数: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