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roactor模型? Proactor是一种异步I/O模型,在Proactor 中直接由事件分发者处理一个事件的读写,而实际的工作由操作系统完成,发起时,需要提供的参数:包括用于存放读的数据的缓冲区,读的数据的大小,以及需要存放外发的数据的缓冲区,以及请求完后的回调函数的信息。事件分离者,得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3-01 14:14:22
阅读次数:
72
C语言 文件缓冲区 ANSI C标准采用“缓冲文件系统”处理数据文件。 所谓缓冲文件系统是指系统自动地在内存区为程序中每一个正在使用的文件开辟一个文件缓冲区从内存向磁盘输出数据必须先送到内存中的缓冲区,装满缓冲区后才一起送到磁盘去。 如果从磁盘向计算机读入数据,则一次从磁盘文件将一批数据输入到内存缓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2-29 13:02:40
阅读次数:
161
转自 "https://blog.csdn.net/luoshengyang/article/details/7846923" SurfaceFlinger服务负责绘制Android应用程序的UI,它的实现相当复杂,要从正面分析它的实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不能从正面分析,我们就想办法从侧面分析。说 ...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20-02-29 10:25:59
阅读次数:
87
这篇博客是在之前那片博客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要求和改进 题目要求: 1.要求数组从文件读取 2.如果输入的数组很大,并且有很多大的数字,就会产生比较大的结果(参考一下数的溢出),请保证你的程序能正常输出 3.另外如果输入文件的参数有错误,这个程序应该能正常退出,并显示相应的错误信息,任何输入错误都不能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2-28 20:48:26
阅读次数:
61
数据结构实验之栈与队列九:行编辑器 Description 一个简单的行编辑程序的功能是:接受用户从终端输入的程序或数据,并存入用户的数据区。 由于用户在终端上进行输入时,不能保证不出差错,因此,若在编辑程序中,“每接受一个字符即存入用户数据区”的做法显然不是最恰当的。较好的做法是,设立一个输入缓冲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2-26 20:37:52
阅读次数:
59
https://blog.csdn.net/u011748727/article/details/68947207 如果不了解Shader中如何使用模板缓冲区,可能看不懂例子。 渲染顺序,我理解为进入显卡流水管线的顺序,会对Z、Stencil和Color Buffer带来影响。当然,能否最终被绘制到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2-26 19:00:46
阅读次数:
85
缓冲流也叫高效流,是处理流的一种,即是作用在流上的流。其目的就是加快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 缓冲流本身并没有IO功能,只是在别的流上加上缓冲效果从而提高了效率。当对文件或其他目标频繁读写或操作效率低,效能差时。这时使用缓冲流能够更高效的读写信息。因为缓冲流先将数据缓存起来,然后一起写入或读取出来。所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2-26 18:46:00
阅读次数:
87
TCP粘包/拆包什么是TCP粘包/拆包问题TCP以流方式传输,是没有界限的一串数据,并没有消息边界。-TCP传输数据时,会根据底层的TCP缓存区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包划分:-1.业务上定义的完整数据(比方说一个完整的json串),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发送(拆包)。-2.业务上特殊含义的独立数据,也有可能因为大小或者缓冲区原因,被TCP封装成一个大数据包发送(粘包)。通过一个图来理解通过图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2-26 17:14:11
阅读次数:
77
1、vim基本使用在终端键入vim命令和要编辑的文件的名字就可以启动vim编辑器(如在启动vim时未指定文件名,或是这个文件不存在,vim会开辟一段新的缓冲区域来编辑)。vim编辑器有两种操作模式:普通模式插入模式刚启动vim编辑器,默认进入普通模式,在这个模式下,vim编辑器会将按键解释成命令(这也是vim特殊的地方,很多没有使用过vim的人刚开始打开vim时会被这个模式吓倒,毕竟在键盘上按键但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20-02-26 12:50:12
阅读次数:
92
一、Off Screen Rendering 离屏渲染,指的是 GPU 在当前屏幕缓冲区以外新开辟一个缓冲区进行渲染操作。 离屏渲染的数量才是影响 app 交互性能的根源。 离屏渲染耗时是发生在离屏这个动作上面,而不是渲染。原因主要在于创建缓冲区和上下文切换。创建新的缓冲区代价都不算大,付出最大代价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2-26 01:23:10
阅读次数: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