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二叉堆? 1),父节点总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等于)子节点。 2),每个节点及其部分都是一个二叉堆。 3),他是一个完全二叉树。2,堆排序。 1),调整堆,首先排序序列是一个物理上的顺序存储表,逻辑上的完全二叉树。调整为二叉堆的方式就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N/2-1)开始调整为满足...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22 10:17:34
阅读次数:
145
堆本质是一棵二叉树,其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按全序语义进行比较。用 堆来进行存储需要符合以下规则:
1.元素可比较性:数据集中的元素可以进行比较,就是要实现Comparable接口;。
2.节点最大/最小性:每个节点的元素必须大于或小于该节点的孩子节点的元素;
3.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堆有两种:最大堆和最小堆。
最小堆中每个节点的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它的子节点;最大堆则相反,每个节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2-19 15:09:21
阅读次数:
327
堆算法什么是堆堆(heap),是一类特殊的数据结构的统称。它通常被看作一棵树的数组对象。在队列中,调度程序反复提取队列中的第一个作业并运行,因为实际情况中某些时间较短的任务却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开始执行,或者某些不短小、但很重要的作业,同样应当拥有优先权。而堆就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而设计的数据结构。二叉堆是一种特殊的堆,二叉堆是完全二叉树或者近似完全二叉树,二叉堆满足堆特性:父节点的键值总是保持固...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18 09:15:56
阅读次数:
273
题目使用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1<=N<=50,存储一棵完全二叉树。(二叉树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完全二叉树是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节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节点。在数组中,如果以下标1为起始位置,那么每个节点的左儿子是其自己下标乘以2的节点,右儿子是自己...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2-15 21:13:49
阅读次数:
192
这个堆排序是借鉴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7776068 这个博文所改,首先要感谢博主的精彩分享。简介:堆排序分为两步骤:1、构建一个初始堆(完全二叉树、大顶堆) 2、不断交换堆顶与堆尾的元素,那么堆底的元素都是排好的 3、 调用ad.....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15 15:54:12
阅读次数:
217
堆排序利用到完全二叉树的有关知识,时间复杂度O(nlogn)#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_A = 100009;//使1到n元素为最大堆void Adjust(int a[],int i,int n...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14 20:58:06
阅读次数:
143
根据中序遍历建立完全二叉树。时间限制100 ms内存限制65536 kB代码长度限制16000 B判题程序Standard作者CHEN, YueA Binary Search Tree (BST) is recursively defined as a binary tree which has 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2-06 12:47:14
阅读次数:
124
堆排序 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既然是堆排序,自然需要先建立一个堆,而建堆的核心内容是调整堆,使二叉树满....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03 11:33:12
阅读次数:
244
题目链接: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5573题意:给你一个完全二叉树,节点为自然数的排列(第一行1,第二行2 3,第三行4 5 6 7。。。)。现在,给你一个N和K,K表示给你这个完全二叉树的前K行,从第1行到第K行有很多路径,希望找到一条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2-02 12:06:13
阅读次数:
148
一:线段树的基本概念1:概述线段树,类似区间树,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它在各个节点保存一条线段(数组中的一段子数组),主要用于高效解决连续区间的动态查询问题,由于二叉结构的特性,基本能保持每个操作的复杂度为O(log n)性质:假设某节点对应的区间是[a,b],设c=(a+b)/2,则左子树对应的区间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2-01 18:10:33
阅读次数: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