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11/109103.htmBST即二叉搜索树:1.所有非叶子结点至多拥有两个儿子(Left和Right);2.所有结点存储一个关键字;3.非叶子结点的左指针指向小于其关键字的子树,右指针指向大于其关键字的子树;如:B-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6 13:42:52
阅读次数:
193
红黑树的特性: 1.红黑树是一棵二叉搜索树。 2.树上的每个结点或为红,或为黑。 3.如果一个结点为红色,那么它的左右子结点一定为黑色。 4.从根结点到每个叶子结点路径中经过的黑色结点数是相同的。 5.根结点必须是黑色。 理解这些特性是很重要的。正是因为有这些特性,才保证了红黑树的高效。...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5 21:04:59
阅读次数:
214
基本概念:1、路径是指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之间的分支序列,路径长度是指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所经过的分支数目。2、实际生活中,我们为每一个节点赋予实际的意义的实数,称该实数为节点的权。在树形结构中把树根到某一节点的路径长度与该节点的权乘积叫该节点的带权路径长度。3、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是树中所有叶子节...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1 23:09:47
阅读次数:
288
堆排序的堆不是指内存区域里面的堆,而是一种数据结构。堆可以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堆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大顶堆”中根元素总比叶子元素大,“小顶堆”中根元素总比叶子节点小。当然要创建这样的堆结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请自行参考其他资料。
这里我们使用到的是 STL 中的 priority_queue 这个结构,这个默认就是一个“大顶堆”,所以用这个数据结构我们来实现排序就很简单了。代码...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21 19:35:26
阅读次数:
209
线段树(interval tree),也叫区间树。也是一种二叉搜索树,同一般的BST不同之处在于:线段树的每一个结点包含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数。具体的描述如下:从图上可以看出,线段树的每一个结点都是一个线段(区间),子节点是对父结点的进一步分划,每个子节点的长度都是父节点的二分,每个叶子结点就.....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1 15:23:51
阅读次数:
193
题意:给定一棵树,求出树的直径以及个数。思路:dfs到结点u时,顺便统计出以u为lca的路径的最长距离和个数。故需要求出每个结点到叶子结点的最长距离以及个数。题目居然不给数据范围,不过实测n最大值为10000。 1 #include 2 #include 3 #include 4 using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1 14:59:22
阅读次数:
143
题意:给你n个节点的树,从1节点开始走,到每个节点都有三种情况,被杀死回到1节点,找到隐藏的出口出去,沿着当前节点相邻的边走到下一个节点,给出每个节点三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ki,ei,1-ki-ei,求找到出口时已经过的边数的期望。分析:用树状dp考虑问题。当节点是叶子节点时它只是向父节点走,非叶...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1 00:03:29
阅读次数:
170
题目:
Given a binary tree, return all root-to-leaf paths.
For example, given the following binary tree:
1
/ 2 3
5
All root-to-leaf paths are:
["1->2->5", "1->3"]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20 22:38:02
阅读次数:
259
B树 即二叉搜索树: 1.所有非叶子结点至多拥有两个儿子(Left和Right); 2.所有结点存储一个关键字; 3.非叶子结点的左指针指向小于其关键字的子树,右指针指向大于其关键字的子树; 如: B树的搜索,从根结点开始,如果查询的关键字与结点的关键字相等,那么就命中;否则,如果查询关键字比结点关...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0 18:27:47
阅读次数:
82
线段树是一种二叉搜索树,与区间树相似,它将一个区间划分成一些单元区间,每个单元区间对应线段树中的一个叶结点。
对于线段树中的每一个非叶子节点[a,b],它的左儿子表示的区间为[a,(a+b)/2],右儿子表示的区间为[(a+b)/2+1,b]。因此线段树是平衡二叉树,最后的子节点数目为N,即整个线段区间的长度。
使用线段树可以快速的查找某一个节点在若干条线段中出现的次数,时间复杂度为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0 17:01:26
阅读次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