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时域用户tmp登陆域2、进入C:\Users,复制「本地用户」文件夹复件到该目录(自动设置权限)3、复件内的文件复制到C:\Users\Default4、「域用户」登陆如:临时域用户tmp,本地用户local,域用户user1tmp登陆后,复制C:\Users\local为local_2进入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23 19:37:09
阅读次数:
85
视频图像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其中冗余信息可分为空域冗余信息和时域冗余信息。压缩技术就是将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去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压缩技术包含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和熵编码压缩技术。一、去时域冗余信息使用帧间编码技术可去除时域冗余信息,它包括以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14 19:46:03
阅读次数:
436
小波变换简介小波分析属于信号时频分析的一种,在小波分析出现之前,傅立叶变换是信号处理领域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分析手段。傅立叶变换是时域到频域互相转化的工具,从物理意义上讲,傅立叶变换的实质是把这个波形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和。正是傅立叶变换的这种重要的物理意义,决定了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分析...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19 21:29:03
阅读次数:
195
http://www.docin.com/p-58901222.html第七章 DFT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对周期,连续对非周期。连续频谱计算起来不方便,所以要考虑离散频谱。DFT是分析离散时间信号的。N点DFT中的N指的是在频域中采样个数是N个点。对频域的等间隔采样相当于对时域做周期延拓。这两组是一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28 21:11:58
阅读次数:
188
FFT是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高速算法,能够将一个信号变换到频域。有些信号在时域上是非常难看出什么特征的,可是如果变换到频域之后,就非常easy看出特征了。这就是非常多信号分析採用FFT变换的原因。另外,FFT能够将一个信号的频谱提取出来,这在频谱分析方面也是经经常使用的。 尽管非常多人都知道FFT是什么...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16 17:59:35
阅读次数:
125
一、离散信号的表示 1、一个离散信号需要用两个向量来表示: (1)离散信号的幅值 (2)离散信号的位置信息 2、用MATLAB实现离散信号的可视化 (1)不能利用符号运算来表示 (2)绘制离散信号一般采用stem命令。 (3)x(n)——stem(n,x) 3、一个demo: clear all;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8 21:51:11
阅读次数:
289
1.傅立叶变换是时域到复频域的变换。为什么是复频域,是因为除了图象的频率还有相位信息。如果你只要频率信息,可以用离散 DCT变换。
小波变换太难了,我实在看不懂,形象的说就是一个滤波器组,可以提取不同频率的信息。频率提取了有什么用?比如网上传输的有些JPEG图像,是逐渐逐渐变清楚的,就是因为他们是从低频开始慢慢的传过来,直到高频传完后就变清楚了。艾,实际当然复杂多了,不太好说了。
2.小波...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5 12:34:35
阅读次数:
157
导语
在算法系列的第二十二篇,我们介绍了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的实现,将时域的音频信号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获取拨号音频的频率特征。这一篇我们将介绍一种频域均衡器的实现方法,所谓的频域均衡器,就是在频域信号的基础上对音频数据进行调整,然后再将频域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在回放设备上播放,从而达到音色调节的目的。将频域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的算法,就是离散傅立叶逆变换算法。
1 离散傅立叶逆变换有从时域转换到频域...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04 20:11:17
阅读次数:
198
一、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 1、向量表示法: 在MATLAB中,是用连续信号在等时间间隔点的样值来近似表示连续信号,当取样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些离散的样值就能较好地近似出连续信号。 对于连续时间信号f(t),一般是用两个行向量f和t来表示。t=t1:p:t2 ,t1 表示的是信号的起始时间,t2为终止...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1 14:44:47
阅读次数:
242
1.关于横坐标的频率的最大值是采样频率,那么每个点对应的频率值就很好算了:f(n) = [Fs/(N/2)]*n (Fs是采样频率,常见的是44.1KHz(44100),N是采样点数,k表是第k个点)。我之前也参考了别人的写法,地址,有一段内容是这样描述的:“时域PCM数据是16位的short类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9 22:38:29
阅读次数:
178